蒋力余|从乞儿到丹青妙手——油画家周小愚印象(下)
2024-05-09 10:1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蒋力余  
1
听新闻

  《沃土·晨光》,油画,周小愚作

  机会往往属于有准备的头脑,周小愚的艺术生涯终于迎来了一道彩霞,那就是到浙江美院学习。周小愚从浏阳县电影院调到了浏阳市文化馆,主要负责艺术创作。1981年,他得到一个信息:为了提高各省的美术创作水平,文化部要培养一批骨干力量,委托浙江美院办一个油画创作研修班,湖南仅有一个名额。他闻讯多方奔走,老馆长潘迅之特别惜才,鼎力相助,通过努力终于获得了进修的良机。进入“浙美”,肖锋先生担任周小愚的班主任,悉心教导,不断鼓励。当时的“浙美”名家如林,全山石、胡善余、颜文梁、林风眠、赵无极等名师也在此任教,周小愚常常与这些导师探讨、交流,受益匪浅。他们教导周小愚:作画先要拓宽视野,艺术在于广取博采,不能拘守一格,不但要学习苏俄画派之优长,而且还要对西方的古典主义、印象派、点彩派等各种流派深入研究,吸收其精华的东西。油画与中国画不是绝缘的,可用西方的语言来表达东方的思想,可以把中国画的某些理念、技法运用于油画之中。油画从明代传入我国以来,已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了中国化的艺术,其形式、技法来自西方,而表达的诗意、哲理,对真善美的追求,已打上了中华文化的烙印。中国油画不是西方画派的一支,而是中国画坛独具幽韵的新品种。导师们进一步教诲周小愚:艺术家的修养问题至为重要,画画从表层上看是画意象,画技巧;而从深层上看,是画思想,画文化,画修养。周小愚不断淬砺自己的品格,努力提高综合素养。在这时期对文学的甚为热爱,创作之余,对中外小说、诗歌、散文兴趣浓厚,对艺术本质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小羊羔》,油画,周小愚作

  “浙美”结业,周小愚回到了浏阳,名师的教诲指引了他前进的方向。他的爱人是知青,是文学青年,对艺术审美有浓厚的兴趣,爱情的力量坚定了他必胜的信心。湖南文艺界名流陈白一、黄铁山等先生的鼓励与提携更扬起了他理想的风帆,周小愚全身心投入到油画创作之中。从1983年至2000年,应为周小愚创作的成熟期,主体风格为清纯幽邃,静谧淡远。他既师传统,又师造化,到大自然中去,做大自然的儿子。当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而周小愚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到新疆、西藏写生。有次到西藏写生,无偿地为藏族同胞画活佛,藏胞送锦旗给周小愚,上面写道:“周先生到边疆深入生活,热情为我们绘制活佛,分文未取,体现了高尚品德,增进了藏汉民族的团结和友谊。”周小愚是殉道艺术、坚毅顽强的艺术家,坎坷的生涯没有消磨他的意志,能将生涩的人生苦水酿成至美的艺术醇醪,将炽热的尘心炼成温润的寒玉,他的创作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良知的坚守,对美的探索。在这十多年中,重大题材的创作如《谭嗣同献身》《旗号镰刀斧头》《人民怀念你》等作品,情感的表达有层次,有深度,更有震撼力。画面以冷色调为主,给人以深邃的理性思考。

  这一时期他把主要目光投向生活的底层,表达对弱势群体的理解同情,形成了以《沃土·晨光》《暖风·山花》为代表的乡土系列。读这些画品,你看到那位白发苍苍的环卫工人在三轮车旁休憩,山村石匠在挥锤劳作,捻着狗尾草的三位老人在晚归途中静坐,这是千千万万下层劳苦者的缩影,从其平和自然的神情中可读出他们朴素、善良、勤劳的品格。一些女性形象也摇人心旌:那《岁月悠悠》中的老妪在凝情纺纱,《沃土·晨光》中的少妇在凭栏远眺,《留守女孩》中的少女光着脚丫期待亲人的归来。这段时间画得最多的是儿童题材:《小羊羔》中的小男孩久久地凝视着吃奶的羔羊,《农家宝贝》中着装秾丽的少数民族小女孩在凝神悄立,《小羊倌》中的男孩正与羊羔羔嬉戏,《山菊花开》中的一群顽童在秋日的霞光中玩得开心。这些题材表达出饶有诗意的童心之美,读来仿佛听到孩子们的笑声,感受到小羊羔们祈求怜爱的目光,闻到山花野卉的清香,与画家的童年构成鲜明的对比。画家含蓄地告诉读者:童年是美好的,这些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童年应该是金色的,绚丽的。这时期的创作获省级、国家级的大奖10次,其中《沃土·晨光》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山妹》获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国际荣誉金奖。1999年7月,中央电视台拍摄电视专题片《以作画的名义远足——画家周小愚》。2000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周小愚被评为美术创作研究馆员(正高),这年五月他的油画集出版。

  《云端天籁》,油画,周小愚 邹伟娜作

  周小愚是有开拓意识、超越精神的艺术家,从2001年至2009年,为其艺术创作的高峰期,这时期的主体风格为清逸瑰奇、拙朴灵和。《王母墟升旗》(254cm×559.5cm)为这一时期红色历史题材之代表作。画家应有关部门之要求,根据在深圳王母墟第一次升国旗之史实创作此画。此画集中西技法之优长,注重大背景中人物造型之细腻与时空之对比,气势宏伟,意境壮阔,真实地再现了欢快、庄严之历史时刻,现为深圳历史博物馆(新馆)的镇馆之宝。这时期边寨风情的题材占有较多比重,《垠上的阳光》是一首淡雅清幽的边陲小曲,那些灵性的羊们或伫立,或凝望,或觅食,或嬉闹,远空一片深蓝,落日的余晖把牧草和羊群镀成金色,景中寓情的描写把我们的心带入腾格尔所唱的《天堂》境界。部分作品多具印象派色彩,如《西域小景之一》《西域小景之二》,人物的造型如灯取影,迷离仿佛,带有较多的梦幻色彩。部分佳作还富有浪漫情调,那《归巢之恋》《比翼对月》中双栖枝头的小鸟在朦胧月色里软语啁啾,吟唱爱情的甜蜜,商略美好的明天,品读这样的佳构,令人想到苦尽甘来的画家自己,想到新时期劳作归来的人们。

  这时期的岩石系列给人以心灵之震撼。《岩石·人》系列共有10幅,与前期的写实风格相较拉开了较远的距离,注重形式美,注重抽象化,注重幽情的表达。正如吴冠中所说:“这堵墙是美的,美在其砖的排列,简单的几何排列构成无限丰富的形式感。”(《吴冠中画语录》)试读岩石系列,或黝黑如漆,或苍秀如玉,或嶙峋竞奇,或嵯峨负势,或规整有序,或零乱无状,诡谲瑰丽,莫可言达。而人的活动更是无中生有,无理而妙,那些钢架耸立在峥嵘乱石之中,在钢架上活动的绿衣红袖们如小鸟般轻灵自由,从这些佳作中,我们可以读出自然之神奇,生命之多彩,意志之顽强!画家将形、光、色彩、质感、量感糅合为一,表达一种难以言说的抽象美。由于成果丰硕,2003年应邀在香港大古城举办《周小愚油画风景画》展,2007年在巴黎艺术城举办个展,2008年在苏格兰珀斯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2009年8月,与袁隆平等先生被湖南省委授予“湖湘之子”光荣称号。

  《小山雀》,油画,周小愚作

  周小愚的艺术人生迎来了一道彩虹,2005年7月他被聘为湘潭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院长,挑起了创作科研的重担。他以现代教育理念作为办学思想,为艺术学院的发展殚精竭智,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培养了不少合格人才。作为艺术家,当时年逾耳顺,依然征衣未解,扬鞭奋蹄。湘潭是毛泽东主席、齐白石大师的故乡,主席是伟大诗人,白石大师诗书画三绝,弘扬湖湘文化,深耕红色文化,周小愚肩负使命感不懈追求,全方位培养优秀人才。周小愚对古典诗章甚为迷恋,后期的创作糅进了更多的诗意。他是油画家,而对白石大师至为景仰,白石大师的那种童心感、鲜活感、诗意感是他追求的理想境界。他学习齐白石衰年变法的精神,在艺术峰巅不懈攀登,炽烈情感不息燃烧,湛发出绚丽的光芒。浏阳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胡耀邦同志的故乡,画家对胡耀邦的献身精神与崇高风范景仰不已,为了纪念胡耀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用数年的心血创作了系列组画——《人民的耀邦》。画家截取胡耀邦同志革命生涯中数十个精彩瞬间来讴歌他的卓越贡献,崇高风范:如《老槐树下》描写耀邦同志关心民瘼的情景:深入边远山区进行调查研究,与群众打成一片;《友谊·典范》描写胡耀邦与习仲勋同志的伟大友谊,状绘了两位政治家大义凛然、坚持真理的风仪神采,从其会心的微笑中、挥动的手势中可以读出两位革命家友谊之深厚,心灵之相通。《手足情》描写耀邦同志与兄长胡耀福的手足之情,耀邦同志身居高位,铁面无私,不让自己的亲友沾国家的半点好处,清退侄子回乡务农,一代“皇兄”是农民。这些画作圆融幽邃,空灵苍凉,多用情感色,象征意蕴丰富,拓展出广阔的联想空间。进入耄耋之年的创作,风格更显多样化,诗意化。

  《人民的耀邦》,油画,周小愚作

  周小愚从社会的最底层走来,他是真正的“三毛”艺术家,殉道艺术,坚毅顽强,德艺双馨,自强不息,以热血才华铸就了精神的图腾,读其画作,真有曹雪芹写《红楼梦》“字字读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感慨。一个金秋的日子,我与画家在他的小院漫步,菊花如金,清香阵阵,先生念了一句唐诗:“天意怜芳草,人间重晚晴。”这是他的肺腑之言。他说:“我要感恩,感恩我的母亲,感恩我的养父,感恩红色沃土,感恩伟大的时代!”他还说:“我知足了,做乞儿时最期盼有人赏一碗饭,而今无衣食之忧,能以艺术写意怡情,回馈社会,还有什么不能满足的呢?但是,对美的追求是永远不会满足的!”试以小诗一首作结:“艰辛备历作‘三毛’,情系丹青铁石牢。写意写心写热血,诗思五彩化琼瑶!”

  (作者系湘潭大学教授,荣宝斋沈鹏诗书研究会理事,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著名文化学者、诗书画美评家、诗人,为沈鹏、范曾、林凡、张海、言恭达、周俊杰等先生研究专家)

  周小愚[1](1944.6—)别名小愚,湖南湘潭人。擅长油画。1983年浙江美术学院油画创作进修班结业。 湖南省浏阳市文化馆美术创作专业副研究馆员,长沙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油画作品《曙光初照》获全国第三届群星奖铜奖,全国群星美术大展银奖,《沃土·晨光》获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出版有《周小愚油画》,两次获全国文艺政府最高奖“群星奖(美术)”银奖;两次获湖南省委精神文明建设“五个—工程奖;两次获湖南省文联、美术家协会美术作品展览银奖;两次获世界华人艺术大展金奖。现任湘潭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湘潭大学学位评定委员,美术创作研究馆员(国家文化部),享受政府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正、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

标签:小愚;油画;创作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