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自有大乾坤——观洪金雕先生木偶独角戏《千里走单骑》有感
2024-05-04 14:1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常祥霖  
1
听新闻

  2024年5月3日,我应深圳木偶剧院领导刘子源先生之邀,到鼓楼西剧场观赏深圳木偶艺术剧院非遗传承人洪金雕领衔主演的木偶独角戏《千里走单骑》。

  《千里走单骑》是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篇章,说的关羽关老爷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由于此段故事情节精彩,较为集中地表现出关羽忠义双全神勇无比的形象,因此这个篇章在我国民间有多种多样的戏剧戏曲说书的版本,属于百年听不厌,百家唱不烦的脍炙人口的保留节目。

  洪金雕是很聪明的艺术家,《千里走单骑》并没有陈陈相因一成不变地讲述重要情节,而是删繁就简。其中的几次对话、对打都是有生动的场景,有交战时大呼小叫的战场厮杀的惨烈。过五关有不一样的对手,不一样的服饰,不一样的遭遇,你来我往多少回合的烟尘中,战马嘶鸣,人声鼎沸,声势倒也让人心惊肉跳。观众忘情陶醉在洪金雕的精彩技艺中,不知不觉中“提线木偶”“布袋木偶”“杖头木偶”“皮影”“铁线木偶”已经水乳交融完美呈现在故事与人物的情节之中,丝毫没有违和不适之感。

  洪金雕的家乡泉州是提线木偶的发源地。传统木偶戏分为提线木偶、布袋木偶、杖头木偶以及铁线木偶多种。本场演出洪金雕一人操作四类木偶(提线木偶、布袋木偶、杖头木偶、皮影),共演出二十多个木偶形象。观众大呼过瘾,无不拍腿称奇!

  在我国形容二人转是“千军万马,就看咱俩”,而今洪金雕颇有四川谐剧“一人独演,独演一人”的风范。在一般性演出时,无论一人也好,两个人也罢,毕竟是演员相互刺激,相互成全。可别忘了,洪金雕手里千姿百态的各种人神野兽,本来都是静止不动的道具,是木雕、是线团、是用线串联起来的一堆一堆的死物,神奇的是这些死物在艺术家手里活了,可以站立,可以行走,可以坐卧奔跑,可以穿山越岭,可以腾云驾雾,可以怒目金刚,可以妩媚佳人,可以酒醉如泥,可以闪展腾挪,真可谓上天入地无所不可。我注意到,在他的操控下,人物动起来可以感觉数百个关节的运行,人物的情绪可以有喜怒哀乐悲恐瞬间的变化。

  《钟馗醉酒》《变脸》《祥狮献瑞》《小沙弥》《猴趣》等剧目轮番登场,那些“死物”在洪金雕的操纵下“活了”。耸肩、拂袖、斟酒、变脸,书法。全部有了生命,有了灵性。从动作到情绪的协调一致,那都是需要“起死回生”点石成金的魔力啊!一时间“千日管子百日笙”“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后受罪”很多励志的谚语我全想起来了。在热烈的掌声中,我想着“要得惊人艺,需下苦功夫”的艺谚,暗自想象洪金雕背后的付出。付出当然远远不只是流血流汗体力上的折磨,还需要经历,还需要投名师访高友,博览群书,没有天才加上勤奋的资质也是不行的。“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弄百万兵”,在看似简约的木偶戏中,却有着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薄的繁琐厚重的升华!

  《千里走单骑》在结构上借树开花,巧妙地融合了洪金雕孤身离乡从艺直至深圳传艺的人生成长经历,演出中“跳进跳出”收放自如,既有故事人物行为逻辑的“肉中噱头”,也有个人经历师徒之间的教授与学习的“外插花”式的趣味,互动起来妙不可言。

  在今年的五一,在即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北京中轴路的鼓楼下,享受着来自改革开放前沿的艺术家带来的饕餮大餐,我心澎湃,遂以文录之。

  (本文作者常祥霖,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联对外联络部原副主任。图片:郭幸福)

标签:金雕;木偶;单骑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