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卷松涛到九霄——郑奇及其中国美术史研究
2024-04-28 14:5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赵启斌  
1
听新闻

  (中国美术史专家郑奇)

  如果说令狐彪(1942—1989)是中国美术史界因车祸意外英年早逝的典型,郑奇(1954—2009)则是正当盛年而突然夭折的另一位卓有成就的中国美术史专家,他在尚没有达到知识分子平均年龄五十八岁的寿限就突然撤手尘寰,仅仅五十五岁,不能不让人痛惜,也很让人想起唐代诗人崔珏哭李商隐的诗句:“虚负凌云百丈才,一生襟抱未尝开”,以古人的这句诗来论他的胸襟抱负、理想信仰、才气以及个人遭际,非常妥帖。郑奇的一生,是努力进取、奋斗的一生,在当代知识分子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性,为追求真理、知识和价值信仰而奉献出了自己全部的智慧、时间、精力,乃至生命。

  郑奇(1954—2009)又名郑旗,1954年2月出生于江苏省姜堰市梁徐镇坡岭村,197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扬州江苏农学院做绘图员。1980年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分配到扬州商业专科学校,协作创办当时中国第一个烹饪系,从事烹饪美学的研究工作。1985年与董欣宾结为师友,1987年开始合作研究中国绘画本体学,先后出版了一系列这一领域的学术著作,奠定了自己在中国美术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1993年调入南京博物院,担任《东南文化》编辑部主任。1998年任职南京博物院古代艺术研究所所长。2002年调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2004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并兼任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和书画鉴定顾问。2008年供职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担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师、博士生导师。2009年突发脑溢血,在南京军区总医院逝世。

  郑奇长期以来从事中国美术史论、中国书画鉴定,兼及美学、社会学、佛学研究等领域的研究,尤其对中国绘画本体的研究,填补了中国绘画学科的空白。一生完成编著、著作近三十部,主要代表性著作有:《中国绘画哲理刍议》《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六法生态论》《太阳的魔语——人类文化生态学导论》《无锡县社队工业年谱》《扬州八怪评论集》《中国饮食美学》《中国绘画本体学》《妙禅集》《中国历代国宝精品100件赏析》《古代名画》《古代名画赏析》《当代名画》和《叠山造石法》等,尤以中国美术史专题研究著述《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六法生态论》《太阳的魔语——人类文化生态学导论》《中国绘画本体学》最为重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表研究论文、专题文章,先后发表中国美术史论、美学、美术批评以及人类文化学、经济学专题研究文章、论文一百余篇,取得了累累硕果。在中国美术史相关专题研究中,他最为重要的专著为《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六法生态论》《太阳的魔语——人类文化生态学导论》《中国绘画本体学》尤其值得作出重点介绍,略述如下。

  近、现代以来,在国力相对孱弱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数代学人致力于中国文化的创建,经过一百余年的漫长探索,仍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绘画领域亦是如此。在坚持本民族的文化立场上,积极引进西方的观念、方法,对中国绘画进行理论总结和阐释,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形成了两大高峰,其一在二十世纪上半期,其二是在八十年代至本世纪初。尤其后一时期,更是中国绘画创作实践和理论获得重大进展的最为重要的历史时期,一系列研究专著不断出现,郑奇与乃师董欣宾合作完成的《六法生态论》《对偶范畴论》《太阳的魔语——人类文化生态学导论》三部著作,即是此一时期中国绘画理论领域极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绘画理论专著。此三部著作积极引入物理学、数学等自然学科领域的新观念、新知识以及历史学、艺术学等人文领域新的学术成果,在大文化框架内对中国画理论进行梳理。相对于传统绘画观念而言,引入现代学术观念和逻辑概念,将世界文化精华融入到中国文化、中国绘画之中,确实营养了中国文化、中国绘画,使中国画理论获得充足地拓伸。相对于中国现代绘画创作的情境而言,则充分重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在现代学科体系下,对中国有重大价值的传统绘画思想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为世界理解中国绘画作出了必要的解释和说明,逆向交流,提高了中国画积极主动与世界文化深层态交流的自信心,让世界真正理解中国绘画的精华,从而进一步影响世界文化的发展。此三部著作的出现,可以看作是世界文化观念尤其是中西文化观念长期冲突、交流之下的结晶,突破了欧洲中心论的束缚,是中国画理论领域对西学在现代新文化观念条件下的积极汇融、冲击与回应。

  基础资料的整理代替不了思想的创新和精神热力的生成,如果没有原创性的思想和强大的精神资源,绘画创作也就没有可以转化的空间和精神源泉。郑奇非常注重中国画精神性、思想性、美性和逻辑性的统一,试图在世界文化范围内,从中国文化的源头入手进行绘画理论的诠释与创构,力争为中国绘画的创作开出新的理路,其论述中确实含有非常丰富的原创思想。将画家的灵性思维与理论家的逻辑思维汇融一体,将灵性体悟与逻辑思辩力彼此通透,贯通了现代学术的思维特长和古代传统直觉感悟的优点,不时闪现出来的一系列真知灼见,对中国画的创作和理论研究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无疑也将会带来积极的启示作用。

  我国绘画史、绘画理论的研究,多注重绘画现象的梳理和总结,往往体现在资料的收集、整理上,不甚注重整体性、立体性的研究,这在相当范围内滞后了中国绘画史和绘画理论的发展。使理论滞后于实践,甚至与实践相隔离,因而绘画理论界也迫切需要具有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具有理论创新能力的学术成果的出现。郑奇与董欣宾耗费多年心力完成的《对偶范畴论》《六法生态论》《太阳的魔语——人类文化生态学导论》三部著作,使人看到了新历史文化条件下绘画理论研究领域的新锋芒。既关注中国画学的传统框架和脉络,又重视外来文化观念对中国画的实质性影响,这一运思路向振聋发聩,如空谷出音,使人意识到中国文化、中国绘画理论的博大精深。尤其站在中国文化的角度,纵横古今,勘别中外文化优劣,所阐述的一系列绘画观念呈现出了相当的思想深度和理论素养,给人心智以相当的启迪。

  儒学、老庄之学、佛学等传统主流文化是影响中国一、两千年文化发展的主导性文化,在历史上曾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这是中国绘画产生发展的整体文化背景,不仅积极促进了中国绘画的发展演变。但在某些方面也深刻制约了中国绘画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变革,为未来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近、现代西学的不断引进,无疑在更大范围内开启了中国文化的视域,为中国画理论融入了新鲜的血液。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巨大变革,不能忽视西方绘画观念乃至整个世界文化观念对中国绘画产生的重大影响,但如果不从整体上、不从世界文化框架内梳理、研究中国绘画基本理论及其相关学术问题,忽略历史上长期以来中国画发展演变的整体规律,而试图以外来文化全面代替本土文化的发展,势必窒息中国文化的生命、中国绘画的生命,也很难在更广阔的文化范围内阐发中国绘画发生、发展的原理,也更意识不到中国画对世界文明进程的重大意义,进而对中国画的命运产生怀疑,从而使民族文化、中国画容易受到虚无化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历史上几次否定中国画思潮的出现、甚至取消中国画的言论、革中国画的命的过激行为的不断涌现,都和这一社会文化运思状况有关。充分肯定中国画在历史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积极引入西方现代学术的观念和方法对中国画理论进行系统地研究,在理论上给予切实的解答,此三部专著从文化学、生态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大幅度思考,确实提供了全新的观念视野、思想视野和方法视野,很值得引起进一步的关注。

  勿容否认,由于种种原因,现代中国画的创作不仅面临与传统文化观念断绝的困境,也有着与西方优秀文化相隔膜的外在阻力,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画的内在构成要素以及与中国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外来文化观念在中国画创作中的价值和作用,都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需要在理论层面上进行梳理、阐释、论述,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必须澄清思想上的混乱,才能为当代中国画创作提供卓有成效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支撑。中国绘画理论不仅有六朝直至明清、民国以来绘画理论命题的阐释和激扬,也有世界文化格局下各种文化观念因子对中国画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这就使中国画面临更加广阔、深远的发展空间和挑战,也为中国画的发展带来了多种潜在的可能性选择。此三部著作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以中国画为本体,积极消化外来的文化理念,释读中国绘画原典,对中国画深层次的问题在理论上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思索、梳理和系统地研究,确实极大地扩大、深化了中国画理论研究的范畴,突破了仅在绘画领域进行绘画研究的局限,使中国画理论具备了文化学、生态学、社会学的意义,奠定了中国绘画学学科的文化学、生态学、社会学的基础,为中国绘画学科的创生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同时,此三部著作在中国画绘画哲学、绘画美学、艺术哲学层面上也有相当的建树,极大地拓伸了中国美术学科的现代学理基础。

  如果说《对偶范畴论》《六法生态论》《太阳的魔语——人类文化生态学导论》三部著作在中国画观念、文化、原理层面展开理论阐释和创构,着重推究、揭示、奠基中国画的哲学、历史、文化根基,《中国绘画本体学》则是在学理上对中国画绘画技法原理进行深入探究、逻辑推演的一部重要的绘画理论专著,与《对偶范畴论》《六法生态论》《太阳的魔语——人类文化生态学导论》三部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绘画学科研究的整体系列。

  《中国绘画本体学》共分8章,第一章“中国绘画认识论”和第二章“中国绘画方法论”是本书的总原理、总指导思想,第三章至第六章则是对每一技法原理的解析,第七章与第八章为创作学和鉴赏学。此部专著系统地构建了中国绘画的认识论、方法论,对于中国画的技法原理进行了深层态的解析,将绘画技法的认识提升到了画理认识的高度,从中国画的学理层面来高度把握中国画的技法问题,凸显中国画的特点、价值以及在世界文化、世界绘画中的地位,是此部专著最重要的特色。本部著作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绘画结束了没有学科体系的历史,也标志着世界绘画学科建设在西方那种解剖学、透视学、素描学、色彩学为基础的科学艺术学科的对面,树立起了一座东方式的以造型学、章法学、笔法学、色彩学———即真正的绘画本体学为基础的艺术科学学科的大厦。尽管它还处于初创期,但它的东方特色和艺术本体学性质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部著作既可以看作是《对偶范畴论》《六法生态论》《太阳的魔语——人类文化生态学导论》三部著作的自然延伸,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对相关专题进行研究提供了纲领性文献。然而由于郑奇的突然去世,全部的研究计划被迫中断,《中国绘画本体学》竟成一代绝响,如一曲华丽的乐章嘎然而止,令人扼腕叹息不已。

  既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又有广阔的学术背景、雄厚的学术专业基础,从而在从事的专业领域内作出开拓性的贡献,这样的人文学者,不仅在我国,即使在历史上、世界范围内也并不多见,郑奇就是这样一位具有强烈个性色彩的知识分子,就是这样一位当代中国画理论研究领域中崛起的杰出人文学者、中国美术史研究专家。

  郑奇主要著作简介:

  1、《扬州八怪评论集》(75万字),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年

  2、《中国绘画哲理刍议》(15万字),上海书画出版社,1991年

  3、《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20万字),与董欣宾合著。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4、《六法生态论》(20万字),与董欣宾合著,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

  5、《太阳的魔语——人类文化生态学导论》(35万字),与董欣宾合著。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出版;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重版

  6、《中国绘画本体学》(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标签:绘画;中国画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