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倚栏杆望远波——写在淝水之战1640周年
2023-12-31 14:1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王振羽  
1
听新闻

  今年深秋,回返中原,陪伴爹娘,路经八公山,忽然想起383年,整整1640年前,前秦与东晋爆发淝水之战,就在寿州八公山下。

  多年之后,已经进入清初,忧心忡忡的吴梅村曾经到此,但他没有提及淝水之战,只是说到发明豆腐的刘安,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繇拾九还。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历史反转,似乎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却出乎不少人的预料,败给了东晋,铩羽而归,一败涂地,前秦也因此而衰败,北方再度陷入混乱。东晋则趁机北伐,收复故地,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因此而收回权力,成为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当然,淝水之战也使谢安、谢玄、谢石等人留名青史。

  战争偃旗息鼓,且留下诸如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投鞭断流、东山再起等成语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且来复盘检讨淝水之战前的南北形势与时代背景。

  西晋八王之乱,此起彼伏,政权衰弱,经济残破,矛盾尖锐,蛮族趁机发动战争,火中取栗。

  304年,永兴元年,南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建立汉赵政权。311年,永嘉五年,刘渊之子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洛阳陷落,晋怀帝被俘,王公士民十万余人遭到屠戮。313年,永嘉七年,整整1710年前,晋怀帝被杀,司马邺于长安称帝,改元建兴。316年,建兴四年, 刘曜攻入长安,俘晋愍帝,短命的西晋,终归灭亡。318年初,晋愍帝被杀。此即永嘉之乱,它使中国北方完全崩溃,再次走向分裂,陷入战乱不休的五胡十六国的黑暗时期。

  衣冠南渡,所谓五马渡江,一马成龙。琅邪王司马睿于317年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但局势并非固若金汤,也是危机四伏,暗流涌动。先有王敦之乱,又有苏峻之乱。王敦之乱,也称王敦之叛,爆发于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结束于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权臣王敦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他诛杀周顗等人,自任丞相,在武昌遥控朝廷。王敦患病后由其兄王含与朝廷军队对抗,王敦在战事期间病逝,王敦之乱就此结束。苏峻之乱,爆发于咸和二年(327年),历阳内史苏峻联结镇西将军祖约以讨伐庾亮为名起兵进攻建康,于328年攻破南京,执掌朝政。庾亮则与江州刺史温峤共推征西大将军陶侃为盟主,兴师讨伐苏峻。苏峻战死,战乱平息。

  西晋灭亡,群雄并起,所谓五胡乱华,与南方对峙。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等部落。事实上,乱华胡人,远非五个。五胡乱华大致从成汉政权和刘氏政权建立(304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五胡十六国,先有氐族前秦,后有拓跋鲜卑北魏。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300年的动乱和分治终于结束。

  357年,前秦寿光三年,苻坚杀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不称皇帝。《资治通鉴》载:“坚兵引生置别室,废为越王。寻杀之,谥曰厉王。 坚乃去皇帝之号,称大秦天王”。

  苻坚重用汉人王猛,国力大增,于373年攻占东晋梁、益二州,并吞鲜卑拓跋氏之代国,又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资治通鉴》载:“坚因婆楼以招猛,一见如旧友,······自谓如刘玄德之遇诸葛孔明也。”王猛去世后八年,苻坚认为统一南方时机已经成熟,决定进攻东晋,统一南方。《资治通鉴》载: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

  战争如箭在弦,一触即发。

  376年,太元元年,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亲政,升谢安为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当时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协调桓谢两大家族,应对即将爆发的生死之战。

  377年,太元二年,东晋任命桓冲之子桓嗣为江州刺史,又任命五兵尚书王蕴都督江南诸军事,兼徐州刺史,任命征西司马兼南郡相谢玄为兖州刺史,兼广陵相,监长江以北诸军事。谢安则都督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五州军事,总管长江下游。《资治通鉴》 载:是时,朝廷方以秦寇为忧,诏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谢安以兄子玄应诏。超闻之,叹曰:安之明,乃能违众举亲;玄之才,足以不负所举。

  桓冲为荆州刺史,防御荆襄地区。晋孝武帝令谢玄招募淮南江北百姓,于广陵挑选良将,训练精兵,选拔刘牢之等人,成立北府军。《资治通鉴》 载:玄募骁勇之士,得彭城刘牢之等数人。以牢之为参军,常领精锐为前锋,战无不捷。时号“北府兵”,敌人畏之。

  378年,太元三年二月,苻坚派征南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守尚书令、长乐公苻丕,武卫将军苟苌等率领七万步骑兵进犯襄阳,令荆州刺史扬杨率领樊州、邓州兵众为前锋,征虏将军石越率领一万精锐骑兵出鲁阳关,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将军姚苌率领五万兵众出南乡,领军将军苟池、右将军毛当、强弩将军王显率领四万兵众出武当,会合攻打襄阳。《资治通鉴》载:甲子,坚发长安,戒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

  襄阳守将朱序死守近一年后,于379年太元四年二月城破被俘。《资治通鉴》载:二月,襄阳督护李伯护密遣其子送款于秦,请为内应;长乐公丕命诸军进攻之。戊午,克襄阳,执朱序,送长安。

  苻坚又派彭超围攻彭城,秦晋淮南之战爆发。谢安在建康布防,令谢玄率5万北府兵,自广陵起兵。谢玄四战四胜,全歼敌军。谢安因功封建昌县公,谢玄封东兴县侯。

  时间到了1640年前,383年。

  是年八月,苻融率25万先锋军队,苻坚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号称百万大军,汹汹前来。东晋以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的8万“北府兵”,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桓冲则倾十万荆州兵伐秦,以牵制秦军。

  是年九月,苻坚抵达项城,凉州军队到达咸阳,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幽州、冀州军队也抵达彭城,东西万里,水陆并进。阳平公苻融等人30万人,先期抵达颍口。

  东晋面对大军压境,任命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任命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人,统帅8万兵众抵抗前秦。龙骧将军胡彬带领五千水军援助寿阳。晋军共分三路兵马北上迎击前秦大军。

  是年十月,前秦阳平公苻融等攻打寿阳,十八日,寿阳陷落,平虏将军徐元喜等被俘。慕容垂攻下郧城,苻融攻打硖石。前秦卫将军梁成等率领五万兵众驻扎洛涧,沿淮河布防,以遏制东晋东面部队。

  苻坚自认为能速战速决,委派已是前秦尚书的朱序前去劝降谢石。朱序却私下建议谢石先发制人,以击溃前秦先锋部队。谢石认为秦军强大,拟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他听从朱序主张,改变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资治通鉴》载:遣尚书朱序来说谢石等,以为“强弱异势,不如速降。”序私谓石等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十一月,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开赴洛涧,淝水大战拉开序幕。秦将梁成扼守山涧部署兵阵迎击。刘牢之斩杀梁成、梁云及弋阳太守王咏,秦军折损十多名大将及数万大军,此即洛涧大捷。刘牢之又派部队阻绝淮河渡口,歼灭前秦军队一万五千人,抓获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人。《资治通鉴》载: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趋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继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

  晋军勇猛西行,与秦军对峙淝水。

  十二月,有人建议苻坚后退决战,诸秦将认为阻敌淝水畔比较安全,但苻坚认为半渡而击可主动对决。《资治通鉴》 载: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当秦军后移之时,晋军渡水突击。朱序、张天锡等人在秦军阵后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秦军阵脚大乱,晋军全力出击,大败秦军。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苻坚和苻融统率的十五万大军,阵斩苻融。《资治通鉴》载: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小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若是苻坚真得计,江山未必许三分。但,历史不能假设,司马光《资治通鉴》如此叙说淝水之战败退后的符坚惨状:坚中流矢,单骑走至淮北,饥甚,民有进壶飧、豚髀者,坚食之,赐帛十匹,绵十斤。辞曰:“陛下厌苦安乐,自取危困。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安有子饲其父而求报乎!”弗顾而去。坚谓张夫人曰:“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潸然流涕。

  八公草木皆兵伏,七国山河尽帝图。回望白云秋色里,鸟啼花落总荒芜。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计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随之解体,再次陷入分裂动荡,鲜卑族慕容垂和羌族姚苌等重新崛起,苻坚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

  淝水之战,东晋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久远影响。

  八公草木自威风,平昔游人感慨同。剩有淮南王气在,夕阳天外数归鸿。苻坚统一北方八年之后所开启的淝水之战,貌似万事俱备,易如反掌。实际上,当时前秦内部,统治不稳,外强中干,苻坚连年征伐,民众厌战,士气不高。南征之前,太子苻宏曾劝说苻坚,当前首要是“厉兵积栗,以待暴主”。然,因骤胜而日益骄傲的苻坚却一意孤行刚愎自用,匆忙发动攻晋战争。

  冈陵叠叠拥青螺,地近淮南眺望多。一带林峦分燕尾,数重楼观倚星河。西风吹起黄花恨,独倚栏干望远波。苻坚用人不择贤愚,赏罚失明。他执意伐晋,拒绝听取臣下劝阻,听信怀有野心的慕容垂等人心怀叵测的谗言巧语,“愎谏违谋”“有功不赏,有罪不诛”。他好大喜功,缺乏冷静客观分析,战前无周密战略部署,临战又犯下一系列战术错误。他依仗“有众百万资杖如山”的兵力和“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的军威,自认为征服东晋“若商风之陨秋箨”,贸然远征。据司马光考索,苻坚决定南侵东晋之时,遭朝中大臣劝谏,尤其是他弟弟苻融的忠言逆耳,痛切陈词。苻坚自信满满地说:“我坐拥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所有士兵把他们的鞭投入区区长江,足可把江水断流,长江天险还有什么好怕的?”《晋书》载:“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他抱有侥幸求胜心理,骄傲轻敌,但在其前锋军梁成所率五万人被东晋大将刘牢之全歼于洛涧之后,士气大伤,他为之震动,又胆怯畏晋。《晋书》载,当苻坚与苻融登上寿阳城楼望见晋军“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忧然有惧色”。苻坚由轻敌变为怕敌,由冒进转为败逃,最终酿成“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结局。

  反观东晋,谢安等人临危不乱,坚决抗战,态度意志,坚韧不拔。当苻坚率兵九十万,号称百万雄师,大举南侵,东晋朝野震惊。谢安受命为战时征讨大将军,谢玄为前锋都督。《晋书》载:“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其临危不乱、成竹在胸之大将风范,由此可见一斑。继而他又“与玄围棋赌别墅”,重兵压境不改素日雅兴,显示谢安超绝的从容不迫、镇定自若。东晋军队主将有能,指挥若定,将兵上下,齐心协力。《世说新语》载:谢公与人围棋,俄尔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但据《晋书》载,谢安下完棋,“既罢入内,过户限,心甚喜,不觉屐齿之折”,并感叹“其矫情镇物如此”。东晋占尽地利,准备充分,发挥己军之长,利用前秦内部不稳,分化离间,涣乱其军心。东晋以智激敌,诱其自乱,然后乘隙掩杀,扩大战果。

  再来说说谢安结局。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河南太康人,他以清谈知名,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名士游山玩水,教育谢家子弟。他东山再起,历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司马、吴兴太守。谢安入朝拜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晋简文帝逝后,谢安与王坦之等挫败桓温篡位意图。桓温死后,他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并与镇守荆州的桓冲合作。淝水之战,他功劳至伟,使晋室得以存续,却因功名太盛而被晋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385年,太元十年,谢安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王俭称谢安是“江左风流宰相”,后世多将他与王导并提:“相望于数十年间,其端静宽简,弥缝辅赞,如出一人”“江左百年之业实赖焉”。

  投箠填江语未终,谢安乘此立殊功。三台星烂乾坤在,且与张华死不同。苻坚(338年~385年)出生于邺城,景明帝苻健之侄,文桓帝苻雄之子。他即位后革除暴政,主张“黎元应抚,夷狄应和”,重用王猛、权翼、邓羌等抑制豪强,鼓励农耕,兴修关中水利,缓和矛盾。十余年间,前秦大治,百姓丰乐,北方出现承平景象。统一北方后,他自恃“强兵百万资仗如山”,欲灭亡东晋,实现混一六合之志,最终折戟于淝水之战,国势大衰。385年,建元二十一年,苻坚出奔五将山,被后秦将领吴忠俘获,软禁于新平郡,最终被姚苌缢死,终年四十八岁,谥号宣昭皇帝,庙号世祖。

  苻坚举国出西秦,东晋危如累卵晨。谁料此山诸草木,尽能排难化为人。深秋时节,车过安徽寿县,这一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称的兵家必争之地,感慨不已,令人浮想联翩。1640年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八公山麓寿阳城下啊。

标签:资治通鉴;淝水;八公山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