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达艺思之二十八
2022-05-04 19:5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言恭达  
1
听新闻


恭达艺思之二十八

言恭达

  ▲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绝对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各种风格、审美、感受等,多重意境所产生摄人魂魄的情感力量。这个绝对价值在《老子》那里就是“道”,是无以名状、玄之又玄,又确实存在的。这个“道”具体在艺术创作中可化为两点:一是技法的成熟,达到心手相应、指与物化的程度;二是心与物相融,经过“齐以静心”的工夫。这是艺术家人格修养的起点,也是终点。这就是庖丁解牛所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进乎技,是由实用的要求与拘束而达到艺术的自由解放。

  ▲独特的书法造型与丰富的笔墨变化,给禅宗思想带来了很大的意象空间与理论阐述。一、审美境界:“书中有禅,禅机通书。”二、直觉体悟:“体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得道”之法,即“渐悟”与“顿悟”。三、心手双畅:禅宗的重要思想就是一切起于心,归于心。直接影响了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心手双畅,物我两忘,化机一片。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散与淡。散是散怀、畅怀,淡是自然、简净。这是以涵养与学问为基础的。书法写得好,一定是技巧、气质、风度、学识多方面的融合。要想书法上有所成就,没有丰富的学养和博大的胸怀是不行的。如果一个时代产生了许多大艺术家,表明这个时代的修养与胸怀是与众不同的,所以说,书法和绘画是一个时代精神的折射。

  ▲人的审美感官看重变化,艺术鉴赏心理受制于辩证法。由法备神完进而法外求法,这是最难的。古人云“极饰反素”,北宋·苏轼《次辩才韵诗帖》有色达到无色,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玉不饰”。书亦如此,因它的本质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不必违背自然之趣去过分雕饰。兴会抒发天然意与巧妙创造形式美,将表现主义与形式主义这两个当代艺术哲学的分野糅合到一块,既注意将自己真实情感表现出来,又着意表现形式感。“表现”在于用笔的随意性,而形式又具备很高的理性。

  ▲艺术家真正成大事要修炼格局境界,此关不突破很难有大作为。艺术家成大事首先要修炼心性,心性是善良、纯粹与包容,此关不突破永远只能做所谓的个人英雄,永远感受不到团队带来的成就,只能做小人物。

  ▲书法有情趣、境界、气象、品格之分,但都不可缺少一个“真”字。有真性情,才有真情趣;有真修养,才有真境界;有真襟怀,才有真气象。

  ▲书法人在研修觉悟中,逐渐净化自身内部精神境界,清除外部世界世俗物役功利干扰的影响。拥有一个纯净天然的艺术新天地。扬雄说:“书,心画也。”所谓“心画”,即内心世界的表达。有什么样的艺术心理素质,就会有与之对应的,与之相适应的作品风格品位。

  ▲书之艺,艺之道,路漫漫其修远兮。自古以来,人们将“无上清净”推崇为至高境界。清者逸也,净者雅也。世上未有俗夫称雅士、浊流称逸者。

  ▲书画重在境界,不可徒以形似论之。六法之中最要紧的是“气韵生动”四字,一靠创作意境,二是笔墨情调,方可以此四字当之。

  ▲以“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孔子儒学文化中本来就蕴含着一种觉醒的精神,是对天道与人性的体验,对天人之际关系的掌握,也是对社会生民的察知,进而形成知行合一、主客依存、上下相持进步的文化力量。所以,觉醒不只具有创新个人的意义,更具有创新时代的意义,也就是具有能使一个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意义。以天下为己任,社会发展为担当,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志于道、益于人的精神与胸襟,这也是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工作者的生活职责与使命。以艺术本体良知的智慧和明察艺坛症结的忧患,以“大我”的社会责任担当和守护文化灵魂的精神,勇敢地直面“问题”,开出良方,以新时期的文化新创造,奉献出精品力作,也就是“追求真善美文艺的永恒价值”,合力扭转艺术异化的局面。

标签:境界;艺术;书法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