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百年前东南大学的三间茅屋,如何成就中国青年运动?
2022-05-04 17:0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刘心林  
1
听新闻

  南京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校园的西北角,有一条蜿蜒的曲径,通幽处,环境优雅,一株六朝松历经千年笑看历史。与六朝松相邻的是一座西式平房,为“梅庵”。

  李瑞清(1867—1920),号“梅庵”,是清末学者、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即校长)、书画家,以培养人才为已任,对学生要求很严。辛亥革命光复后,他将学校所存的十万公款随同账册一起呈交革命党,孑然一身到上海定居,自号“清道人”。李瑞清为人正派,晚年卖文为生,不肯趋炎附势求富贵,故受到人们的尊敬。

  李瑞清

  1916年,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江谦因景仰前两江师范学堂(中央大学前身)校长李瑞清的为人,决定建一草堂以作纪念。选址于孙吴时期的皇家宫苑,“六朝松”畔,以带皮松木为梁架,建茅屋三间,草堂周围植以梅树,命名为“梅庵”。门前挂李瑞清手书的校训木匾:“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正门“梅庵”二字遒劲有力,洒脱俊逸,乃出自被称为“东南大学之第一教授人才”的柳诒徵先生之手。

  20世纪20年代梅庵曾经是会议、讲习的场所,梁启超、胡适之于此处作过讲学,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及南京早期社会主义青年团也经常在这里活动。

  梅庵是少年中国学会第二次年会的会址

  少年中国学会是1919年7月在北京五四运动前后成立的进步社团,由李大钊、王光祈、曾琦、张尚龄、周太玄发起。学会设总会于北京,在南京、成都、巴黎设分会。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由左舜生与方东美、黄仲苏、沈泽民等人于1919年11月发起成立。根据李大钊等人提议,将学会宗旨改为“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学会规约第三条规定学会信条:“一奋斗,二实践,三坚忍,四俭朴”。1925年底,少年中国学会停止活动。

  少年中国学会部分会员的合影

  1921年7月1日至4日,恽代英、邓中夏等在南京组织召开少年中国学会第二次年会,会场选在梅庵。出席会员23人,代表了各地和各派的思想。会议着重讨论了学会的宗旨和主义问题。邓中夏、高君宇等共产主义者在会上与右翼分子左舜生、陈启天展开了面对面的争辩,主张学会应确定社会主义方向,并成为思想行动一致的进步的政治团体。左舜生、陈启天等反对学会规定主义,特别是反对规定社会主义,坚持学会只能从事改良主义的社会活动,反对学会进行政治革命。许多中间派会员也不主张学会规定主义,希望学会维持兼容并包的状况,成为一个纯学术团体。会议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表决,结果有17人同意学会应研究、确定主义。少年中国学会开始出现分裂的趋势。

  少年中国学会,曾对青年毛泽东产生过很大影响,这也让毛泽东为此情系一生。1920年3月,毛泽东南下上海,继续进行驱张活动,同时给一批赴法的同学送行。毛泽东在同学李中的经济帮助下才得以乘火车南下。在到上海前,他先从下关渡江,孤身一人登上了南京城墙,并徒步环行一周。尔后,毛泽东顺道访问了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分会最初负责人就是毛泽东的湖南老乡左舜生。毛泽东来时,左舜生已经前往上海中华书局任职,而方东美、黄仲苏均是在校青年,他们热情洋溢地接待了这位北京来的会友。

  1921年7月少年中国学会南京年会合影于梅庵

  1945年7月,左舜生、黄炎培、傅斯年、章伯钧、褚辅成、冷遹6个国民参政会成员,以私人身份为调解国共之争访问延安,毛曾与“少中”会友、时为青年党领袖的左舜生进行一整天的长谈。1945年8月,已经身为中共领袖的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虽然日程安排非常紧凑,但他还是在上清寺渝园专门宴请了在渝的“少中”会员。赴会的有方东美、曾琦、左舜生、余家菊、陈启天、宗白华、何鲁之、周太玄等20余人。在重庆时,毛泽东曾一度透露出重建少年中国学会的念头,并与周太玄商讨过重建“少中”的问题。对于少年中国学会的灵魂人物王光祈,毛泽东更是念念不忘。新中国成立后,他曾托陈毅回川打听,当得知王光祈早在1936年就去世时,感慨不已。

  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于梅庵

  五四运动发生后,共产国际试图与中国的革命组织建立联系。由于当时上海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城市,陈独秀是这一运动的重要领袖,在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帮助下,1920年5月,陈独秀组建了秘密团体“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于8月成立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共产主义小组的筹建过程中,就注意到从青年中培养和挑选预备党员的重要性。他们决定“收罗左倾及有革命性质的青年,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不久,便于1920年8月22日正式成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0年8月,上海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即向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者发出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指导各地青年团的组织与筹建工作。当时,恽代英、邓中夏等人在南京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助推了南京青年团的工作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吴肃、侯曜等人积极组建南京地方团组织。就在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的同一天,南京24名团员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内的梅庵召开全体团员大会,通过了《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章》,成立了南京团地方委员会。“南京团地委”是全国最早的15个团地方委员会之一。会后,24名团员到玄武湖举行马克思诞辰纪念会,请杨杏佛教授演讲马克思传。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梅庵召开

  1923年8月20日至25日,在梅庵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邓中夏、施存统、刘仁静、林育南、恽代英等30 余人代表全国16个省30多个地方团组织的6000多名团员出席了大会。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与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并通过了《关于青年运动决议案》,号召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根据党的全国第三次代表大会的精神积极参加国民运动。

  党的这个决议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切决议的依据和基础。这次团的代表大会总结了过去15个月的工作,修改了团的章程,改选了团的中央领导,还着重讨论了如何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方针问题,特别是要不要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大会讨论决定团员可以和共产党员一样,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还通过了青年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农民运动、教育及宣传、青年妇女运动等等一系列决议案,并明确了团组织在政治上必须完全服从党的主张。大会选举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届中央执委会,其中执行委员有邓中夏、施存统、刘仁静、夏曦、卜世畸、李少白、林育南;候补委员有恽代英、梁鹏万、李求实、张秋人。青年团二大的召开对于统一全体团员思想、动员和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参加统一战线、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团二大记载C.P.代表毛泽东发言的记录

  随着南京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发展,党组织通过组织社会团体发动群众学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其中最著名的是南京社会科学研究会,该会采用读书报告、轮流演讲、互相辩论等方式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改造中国的问题。

  梅庵与南京国民会议运动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和平统一大业。11月,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提出召开国民会议,结束军阀统治,废除不平等条约等主张。中国共产党发表对时局的主张,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促进国民会议召开。几经努力,国民会议促成会于1925年2月下旬在梅庵召开全体会议。南京国民会议运动对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反对军阀割据、争取民主自由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1933年,梅庵的三间茅屋被改建成目前的砖混结构西式平房,占地面积104平方米。中央大学期间,梅庵内设有音乐系琴房。解放战争中,中央大学中共地下党组织将其作为秘密活动的场所,领导爱国学生运动。南京解放后,一度成为会议接待处。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东南大学中西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东南大学德国哲学研究所。

  梅庵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作为中央大学旧址的一部分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作者刘心林,供职于南京市玄武区地方志办公室;本文来源于《江苏地方志》2021年红色地名专刊。

标签:南京;毛泽东;少年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