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平:王慧骐老师来太湖
2020-10-11 12:4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徐建平  
1
听新闻

(作者与王慧骐老师及他的外孙)

经常听我老同学蒋坤元提起他,帮我老同学出书作序,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名作家,我仰慕已久。老同学说:“等我去南京时带你一起去认识。”

有一次王慧骐老师来苏州与老同学见面,便介绍我认识了他。老同学说:“等我同学出书也帮他作序。”王老师一口答应,并加了我微信。他说:“写好的文章可以发给我看看。”

自从那次见面后,经常与王慧骐老师微信联系。他教我怎样写文章,在交流中得知我曾五次高考失败,也知道我艰难的创业,从困境中走了出来。他说:“等国庆长假来太湖看我。”我马上回答好的,激动了好几天。我又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我老同学蒋坤元,他说:“到时我们一起聚聚。”

王老师告诉我,他是带爱人、女儿以及小外孙一起来,让他们体验一下太湖风情。我立马在我厂附近,太湖园博园旁的柳舍村一家名为绿竹巷的民宿为他们订好了两个房间,怕节日期间紧张订不到房间没地方住。

节前,王老师在微信上发来了到苏州具体时间,是十月一日上午11点10分到火车站,我回答到时去车站接他们。

为了照顾父亲的起居生活,父亲住在我厂里。十月一号,厂里放假食堂里的大嫂回去了,中午父亲的饭只能我负责,我就在厂旁的喜洋洋饭店订好了饭。

看时间差不多了,开车前往火车站,把车停在三楼的进站处。与王老师电话联系,告诉他停车位置。王老师在二楼的进站处,我告诉他怎么上三楼,耽搁了一会儿,终于把他们接到了。

匆匆往我厂里赶,并告诉饭店老板娘帮我们配几个菜先烧好。想让老板娘帮我盛一点饭送我老父亲,她说不好意思忙没时间。赶到饭店已经中午十二点多了,与王老师招呼,立马盛了菜和饭送给我父亲让他先吃。

盛给老父亲饭后,回到饭店。王慧骐老师一个劲地打招呼,说:“不好意思,给你添麻烦了。”我说:“王总,没事你放心好了,我会处理好的。”

席间,王老师为我介绍了他的爱人和女儿。他的爱人姓梁是大学老师也出过书,女儿是杂志的美编。他说:“将来你要出书,就让我女儿来帮你设计和编辑。”他们一家都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让我由衷地佩服,想想自己连大学也没考上,真是有点难为情。

王老师问我,那年创业的?为什么要创业?我把自己创业的故事大致告诉了王老师。王老师又说:“等你出书我写序,可以写得生动一些。”原来王老师来的目的是,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我,真是让我感动。我又把自己生过大病的事,也告诉了王老师,王老师说:“真的很不容易。”

饭后,想着厂里院子里还养着鸡、鹅、狗小动物,我把剩菜剩饭全部打包了。

王慧骐老师一家来到了我厂里。看老父亲下午睡了,没有打扰他。我把剩饭剩菜喂给鸡、鹅吃,他的小外孙看到树林中鸡、鹅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会儿瞧这一会儿瞧那,也不怕大太阳晒,竟然不肯离开了,学着鹅的样子走路,真是可爱极了。

王老师的爱人梁老师,看着厂里种了山芋、毛豆、青菜等农作物,赞不绝口,脸上像盛开的鲜花一样,她说:“真不错好像看到了田园风光。”厂里的一草一木,她都很喜欢。狗尾巴草在风中摇曳着,马兰头花仿佛露出笑脸欢迎他们的到来。

领着他们上二楼,来到我办公室。王老师说:“徐总的办公室很大。”他的小外孙看到办公室里的东西东摸摸西摸摸,一切显得好奇。王老师又问我,什么时候买的土地?占地多少亩?我作了一一一回答。又问我做什么产品?我告诉他是工业炉的外壳,合同都是我女婿去签订的。

我又告诉王老师为了旱涝保收,女儿让我压力轻一点,自己只留一只车间其余都租出去了。王老师听后说:“这个主意真不错。”

看时间不早了,王老师的小外生每天要午睡,我开车带他们去了柳舍村。一路上干净宽广的马路,两旁的郁郁葱葱的树木,梁老师说:“苏州农村真美。”

差不多一刻钟到达了柳舍村。村口有保安拦住不让进,我报了陆竹巷民宿沈老板的名号,保安放行了。

开车进入柳舍村,在巷子口碰到了绿竹巷民宿的老板沈总,跟着他的车,开进了窄窄的巷子,王慧骐老师女儿小王说:“要是我,就不敢开进来了。”

来到民宿沈总很热情,邀请我们喝茶,并准备了几样时令水果让我们品尝。民宿的前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子里有假山、池子等景,池子里还养着金鱼,富有江南园林的特色。

坐下喝茶,王慧骐老师与沈总攀谈起来了,他们仿佛是一对久别重逢的好友,我只有听的份。沈总吹起牛来一套一套的,不像是农民而是像跑江湖的。他是木工出身,二十多岁就去了深圳,搞装修工程,掘到了第一桶金,这么多年下来,已经赚得金银满钵。

现在年纪大了回家了,开一个民宿。他说:“我开民宿,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交朋友。”不知他的话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就不去管他了。

来之前,他与我商量十月二号市里有重要客人来包场,能否安排王老师一家到别的民宿去住,按理说不答应的,但为了让他多赚一点,便答应了他。

王老师一家上楼休息去了,我说:“晚上有晚饭供应吗?”他说:“没有,要事先预订的。”他帮我去村上台湾人开的面店订好了晚饭。他又说:“明天我请了市里大饭店的厨师来做饭,宴请重要客人。”真不愧是跑过江湖的,反正吹牛逼也不交税。

沈总提示我晚上车难开出去,我把车停在了村口的停车场上。

王老师的外孙白天玩累了,睡到了下午6点多才醒。我们在面馆简单吃了一点,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

一轮圆月,已经悄悄地爬上了树悄。陪王老师一家在村上走了一圈,一阵阵太湖风佛面,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夜。

十月二号早晨,看望了老父亲,喂好鸡狗等小动物,去接王老师一家向太湖出发。

民宿老板娘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早餐。

有面有粥,还有包子、米糕等点心。我吃了两小碗米粥,又吃了粢饭团等,撑得饱饱的。

王老师的小外孙看到园子有一个井圈很稀奇,沈总说:“是老上代传下来的,从别处移到园子里来的,曾有人出一万元也没有买给他们。”

小外孙坐在井圈里,竟然不肯出来了,后来硬骗出来走到村上还要去,真是拿他没办法,小嘴巴撅着有自己的主见了。

开车前往东山,与王老师沟通。他说:“建平,我们就到太湖边转转,也不想到人多的地方。”我想节日里好多地方都人多的,加上王老师和他爱人又不能爬山,便选择了去杨湾古村。

半个多小时后,到达了目的地,把车停在了村口的停车场上,一看还可以停车场上只有稀稀拉拉停了几辆车子。

村口抬头迎面而来的是一座殿,只见匾额上有“轩辕宫”三个字落款是著名画家亚明。旁边的一块石碑上介绍是江苏省重点保护单位,该殿建于元至元四年(1338年)。

想进去参观,门口服务人员告之要买门票,30元一张。王老师说:“太贵了不值得的。”我听了王老师的话没有买。回来查百度值得一看的,想想有点后悔。

沿着青砖铺成的小路缓缓前行,村里静悄悄的,这里仿佛是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前面不远处有两棵高大的银杏树,树旁有一座古桥。

银杏树仿佛像两位慈祥的老人,守护在这里。坐在桥栏杆上,一阵阵微风吹来,顿觉神清气爽。梁老师特别对野草野花感兴趣,用手机不停地拍照,当她看到一处老房子里的花花草草惊喜地发出了灿烂般的笑声。走走停停,王老师有点口渴了,想买瓶矿泉水,村里也没见到一爿小店,好多老房子门都关着。见巷子有一户人家门半掩着,里面飘出一阵阵菜香味。

推门进去,一位大娘热情地欢迎我们到来。一只白猫见到我们这些人陌生人,一留窜到了梁上。古色古香的房子前有小天井,房子里有土灶头,地下的大方砖已经支离破碎,看来有些年头了。

笑着问大娘。大娘告诉我,这个老房子有400多年了,叫承德堂。祖上姓范,大娘是买了偏房,前面的房子有碑子介绍。见走廊里有去核的红枣,大娘说:“女儿在镇上开了糕团店,做蜜糕用的。”离开大娘家,想去前面承德堂去看看门关着。看时间也不早了,我们离开了杨湾古村。在我印象中古老的杨湾和游人的步履一样,缓慢而悠闲。

我们往太湖边开,开过一个个小山村,在小山村里转来转去,竟然迷路了。问村民,说,前面路不通。他告诉我还要开到杨弯上大路才能通向太湖,掉头只能返回。

汽车终于开到了环太湖大道上。一边是郁郁葱葱的群山,一边是浩瀚的太湖,阳光下太湖更加耀眼。

沿着环大湖大道前行,路过去三山岛的码头,只见马路两边停满了汽车,码头上要乘游船的游客排起了长龙,看来节假日真不能去扎闹猛。

眼看已经过了中午12点了,想找一家农家乐吃饭。王慧骐老师说:“这种景点的农家乐不行的。”我说:“要么到东山镇上我熟悉的饭店去吧。”王老师说:“今天东山镇上也人多,还是到你厂附近的洋洋饭店简单吃一点。”

已经过了去我厂里的路口,我听了王老师的话,掉头在太湖边上直往我厂里开。路上老同学蒋坤元打我电话,下午要来陪王慧骐老师,又关照我请几位文友一起来,晚上他请客。王老师说:“不想打扰坤元的。”我说:“我不与他讲,恐怕要被他骂的。”王老师说:“那好吧,你关照他晚上来吧。”在电话中,老同学一再关照我要订好一点的饭店。

吃好饭,我把王老师一家送到了柳舍村,绿竹巷老板沈总安排他们去了隔壁的民宿。老同学关照我要订好一点的饭店,我想订在柳舍村里。打电话过去,一个包间最低消费要1288元,想想他们真是热昏,一个乡下饭店还设这么高的最低消费,我估计生意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没有订。

想到我厂附近的江南大院横泾店是连锁饭店,环境可以的。打电话过去,包间也有最低消费设置要600元,不去管他了便订了下来。又连忙打电话给与老同学和王慧骐老师都熟悉的吴江张建林老师等,他们都说没有空。

老同学下午3点多就来到我厂里,他说:“早一点来想早一点见到王总。”我说:“他们下午在民宿休息。”

老同学带来了他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吞》,并签名留言。老同学还带来了家乡的土特产,送给王慧骐老师,他想得真周到。晚上,去接了王老师一家来到了江南大院。江南大院环境真不错,夜幕下的江南大院灯火阑珊如梦如幻,仿佛醉入天堂,王老师的爱人和女儿惊喜地拍了许多照。点好菜上二楼,老同学说:“选对地方了。”我说:“不然又要挨批评了。”王老师很高兴,喝起了酒。

这里的红烧肉味道真不错,色香味俱全,入口即化。从未吃过的红烧肉的王老师女儿,都尝了起起来。

席间,王老师谈了写作,他告诉我写游记不能面面俱到,要写游后的感受,讲了很多,真是受益匪浅。

10月3日早上,王老师让我休息不要去管他们了,他们自己在柳舍村附近转转。中午,又参观了我厂里的生产车间,送王老师一家去火车站,他们踏上了回家的路,结束了太湖行。

附记:王慧骐老师在火车上掉了手机,被好人心拾到,交给了列车员。在南京下火车后,回家的路上发现手机丢了,匆匆赶到火车站,终于在火车离站几分钟之前,拿到了手机,他要谢意列车员,列车员坚决不收,真是好人多。

标签:王慧骐
责编:管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