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骐:记太湖边上的一位友人
2020-10-11 10:2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王慧骐  
1
听新闻

国庆假期,去太湖边上的一个乡镇看一位友人。友人在那儿开有一爿厂子,不大,也就几十号人吧。做那种工业用的炉体焊接并精细打磨的业务。有些年头了,因为信誉好,所以生产的单子是不愁的。没有太大的利润,但几十号人过日子还能对付。似乎苏州老一辈的还比较认可这种小富即安的生活状态。

友人比我小,但也有五十六了。二十岁开始干的这一行,在一家县办企业。别人用三年才能拿到的压力容器焊工合格证,他用汗水拼了三个月拿到手了。这方面他似有天赋,全县举办的技术大赛好几次都是他夺魁。他人忠厚老实,每日就知道带个面罩拿把焊枪埋头干活。突然有一天,企业宣布改制,十八年的奋斗付之东流。一两万块钱买断了他的工龄,也买走了他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咬咬牙,把泪水吞进肚里。老话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凭本事吃饭,很快申办了一个小厂,还是干他电焊老本行。不过活要自己去揽,揽来了得小心翼翼地去做,不敢有半点差池。租人家的厂房来用,几年里挪了好几次窝。那种不安定感让他觉也睡不踏实。及至后来,终于瞅准机会买下一块十几亩的地,紧接着又贷款一千万建了一批标准厂房。

摊子铺开了,照道理可以甩开手脚好好干一场了。多年信用的积累,有着很稳定的市场,规模和效益都笃定可以再上几个台阶。谁料,袖子刚刚撸上去,身体内部的警报却拉响了,去沪上医院一检查,发现得了恶性肿瘤。放疗治病的那一段里,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了重新的思考。回来后他接受家人的建议,将大部分厂房租赁出去,自己的厂子只留够用的一块。日常生产和销售的担子给了一直跟着他的女婿,一些和政府职能部门打交道的事儿也带着年轻人慢慢去做些交接。这样一来,身心也就解放了,腾出手还能干点别的。厂区里边边角角尚有些闲置的空地,早早晚晚的,他完全玩似的待弄一会儿也都长势不错的青蒜、韭菜、毛豆角儿,桃树底下还有几只鸡和打小抱来的鹅,他把工人们吃剩的饭菜弄来喂养它们;秋天到了,橘子呀石榴呀,好像还有银杏,都可以采摘了,他跑进跑出的,忙点这些事儿。

其实这位友人还有一好,早在高中读书时就喜欢弄弄笔杆子,这两年他饶有兴致地捡拾起来。晚来灯下读点书,简书平台上写一点自己创业的小故事,时不时地还参加一些文友们四处走走的笔会,倒不是图什么名利,只是觉着这样的生活方式对身体好,对心灵也是很好的调适。

他跟我说有一个高中同学,玩得蛮好的,两人年纪也相仿。那人也做一个厂子,在阳澄湖边,不过规模比我大多了,事业干得轰轰烈烈;还特爱写作,书已出了三四十本,我也经常参加他的新书分享,很崇拜他。但我不跟他比,的确也比不了,人应当要认清自己,有多大的喉咙就唱多响的歌。

三两天的相处里,发现这个友人的身上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他平和,安静,知足,对父辈和兄长有极可贵的孝慈之心。那天招待我们用餐,他向我打了招呼,先夹了些饭菜给住在厂里的老父亲送去。说老父亲快九十了,天气慢慢冷了,待在床上不太爱动。还见到了他的两个哥哥,都从各自的岗位上退休了,但家庭经济都不太好,他在厂里给他们安排一点事情做,这样每月可以发些工资他们。

朋友说,厂子离太湖很近,休息天我会自己开着车子去太湖边看看,站站,发一会儿呆。大多情况下太湖水总是波平浪静的没有多少声响,我想做人做事大概也该是这个样子吧。

标签:王慧骐
责编:管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