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南京全面试点“电梯智慧监管”
2021-04-16 09:57:00  来源:交汇点  
1
听新闻

  电梯安全关乎百姓民生,保障每个人的乘梯安全至关重要。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批复明确南京与上海、杭州、广州为首批国家电梯智慧监管试点城市。南京为何入选首批试点城市?如何在试点城市的建设中脱颖而出,实现国内一流?

  4月15日,记者从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南京将深入推进电梯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全面建设国家电梯智慧监管试点城市。

  电梯总量超11万,智慧监管水平全面提升

  事实上,早在2017年4月,南京就已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电梯安全监管改革创新试点城市。如今获批智慧监管试点城市,并不只是名称的调整,对于电梯智慧监管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南京市各类电梯总量达116175台,新安装电梯10169台。全市电梯检验一次合格率达89.2%,电梯月均困人故障率比2019年下降19.23%,全年未发生电梯安全责任事故,电梯安全状况保持稳定。

  在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南京电梯困人故障率却在平稳下降。数据一增一减的背后,是“物联网+按需维保”“自我声明+信用管理”“应急+监管”“保险+服务”等创新举措带来的南京市电梯智慧监管水平的提升。

  据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总工程师梁华介绍,2020年底,物联网远程监测电梯11073台,按需维保试点电梯6494台;建立高层电梯故障分析模型,纳入市“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从电梯使用场所、行政区域、困人故障原因、困人时间段、使用年限、不同层站电梯困人率等维度,对电梯安全状况开展深度分析,为精准监管提供支持,实现了大数据“盯安全”。

  南京还建立了电梯维保质量评价体系和结果公示系统,构建“平均困人救援到场时间、百台电梯困人故障起数、按需维保最大周期执行率、百台电梯检验不合格项数、物联网在线率”五项维保质量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在“南京电梯”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开,有效促进电梯维保市场优胜劣汰。连续七年发布电梯质量安全白皮书,实行维保单位星级升降动态管理,为电梯使用单位和业主提供参考。

  此外,南京将智慧电梯平台与市应急管理“181”信息化平台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强化数据分析应用,瞄定故障率高、困人率高的电梯和维保单位开展核查跟踪,保持人员密集场所及高层建筑电梯登记注册率、定检率、人员配备率“三个100%”;优化“保险+服务”,电梯安全责任保险覆盖率达到93.1%,在全国率先实现住宅小区100%覆盖。

  全国争一流,进入智慧治理新阶段

  “2021年,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全省争第一,全国争一流’目标,着力构建企业承担安全主体责任、政府履行安全监管职责、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支撑、社会发挥监督作用的治理模式,深化电梯智慧监管,提升电梯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梁华介绍,今年,南京将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要求,积极探索创新,为全国电梯监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确保“电梯安全进入智慧治理新阶段”。

  2021年,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完善南京电梯智慧监管平台。其中,“物联网+按需维保”模式将全面推广,至2021年底全市按需维保试点电梯力争从2020年的6494台增加至3万台。此外,还将建设电梯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打造“96333”电梯应急处置体系。结合星级评定工作,针对2020年困人故障率较高、检验一次不合格率较高等电梯维保单位加强监督检查,严查违法违规行为。

  基层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依法治国必须从基层抓起,在南京市全面启动国家电梯智慧监管试点工作的过程中,条例法规的引领也显得尤其重要。2021年,南京市人大将《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列入修订计划,目前,修订草案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结合《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的修订完善,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将及时配套出台政策文件,研究编制地方标准,提升民生“温度”。通过开展电梯安全治理示范小区培育、电梯安全进社区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拓展民生保障服务措施,提升市民乘坐电梯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许海燕 洪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受访者提供

标签:电梯;电梯总量;监管水平
责编:李芸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