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在秦岭腹地,一个是在长江之滨。南京江宁和商洛洛南,在新一轮苏陕协作“大棋盘”上,如同两枚遥相呼应的“棋子”,跨越千里,同向发力国内“大循环”。
光伏扶贫电站联网成片,社区工厂一派生产繁忙,美丽乡村游客如织,援建校园里一片欢声笑语……行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在此前28年宁洛合作基础上,南京市江宁区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不断加大攻坚力度,创新协作模式,产业协作、美丽协作、健康协作、教育协作多管齐下,走出一条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对口支援的江宁路径。
以8月29日召开的南京—商洛产业扶贫推进大会为新起点,朝着“千年梦想”的共同目标,江宁人和洛南人手握得更紧,肩并得更近,齐步奔小康的步伐愈加轻快。
让产业之光“照”进商山洛水
9月初秋,阳光正好,洛南县三要镇北司联村“光伏扶贫农场”内,光伏电板鳞次栉比,蔚为壮观。这处电站,是利用苏陕协作资金为4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193户量身定做的光伏扶贫复合项目之一。
“电站设计采用‘农光互补’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将组件支架抬高到4米以上,支架桩距跨度拓宽到10米,调整的组件角度满足农作物75%光照,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电站工作人员介绍,电站装机容量5980千瓦,2018年底并网,年发电收入500多万元。地面种植白芨、蔬菜、西红柿、辣椒等经济农作物,吸纳贫困户30多人在农场务工,年种植收入100多万元,实现了“光伏+农业+就业”的资产性收益扶贫新模式。
把光变成电,把电变成钱,空中地下一起出效益,村民有了源源不断的稳定收入。更重要的是,北司联村光伏扶贫电站可运行25年,结算平台将收益按月转拨给贫困村村集体经济账户,贫困村年可供分配收益12万元,一举解决了当地贫困村长期集体经济的空壳问题,为村级公益事业注入了建设资金。在南京市江宁区资金助力下,2018年以来,洛南全县新建包括三要镇光伏电站在内的光伏扶贫电站20个。
洛南位于秦岭腹地,山多地少、交通不便,当地的中药材、特色农业种植有基础、有前景,缺的是先进技术、规模种植、资金投入和销售渠道。“抓牢产业扶贫‘牛鼻子’,必须要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发力,增强受援地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发展动力。”宁洛扶贫联络组成员、洛南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刘群介绍,正在建设的岭南生物科技产业示范园占地350亩,东区为食用菌香菇种植基地,西区为食用菌菌棒生产智慧工厂。该援建项目作为洛南县脱贫攻坚后续产业发展支柱项目,建成后推动洛南食用菌产业链实现质的飞跃。
把产业送到贫困户的家门口!在三要镇移民搬迁社区的“社区工厂”里,机器轰鸣,工人繁忙作业。江宁企业、南京泰奇手套帽业有限公司在这里投资创办商洛荣要达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手套、帽子、服装服饰、玩具、旅游用品等80万双(件),吸收周边村(社区)就地就近就业人员100余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家门口的“社区工厂”,将产业之光“照”进秦岭腹地,为一户户贫困家庭点燃了小康希望。
“宁企入洛,不光是给当地带来税收和就业机会,同时也解决了企业自身转型升级和招工用地的难题。”江宁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将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科技、人才优势嫁接中西部的空间、资源、人力优势,实现融合发展协同发展、互惠发展,这正是“苏陕协作”中“协”字的意义所在。
把美丽经验“输”到汉字故里
商洛,因商山洛水而名,处处奇山秀峰,有“秦岭最美是商洛”之赞誉。洛南,又是华夏汉字文化故里,字圣仓颉造字于此,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交通闭塞,良好的生态本底和自然禀赋非但没有变成发展优势,反而成了劣势。
坐拥“绿水青山”,怎样才能通往“金山银山”?这方面,南京江宁有打通“两座山”的“美丽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江宁开始打造“五朵金花”,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增加百姓收入。时至今日,江宁早已从“五朵金花”升级到“百花齐放”,2019年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商洛的“美丽资源”也很丰富,发展“美丽经济”大有可为。
把“美丽经验”复制到商山洛水去!2019年11月8日,商洛市洛南县保安镇北斗村蓝天如洗、碧水潺潺、彩旗飞扬、游人如潮,洛南县美丽乡村——亲农·溪乐谷项目启动运营暨交接仪式举行。该项目是洛南学习借鉴江宁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经验共同打造的苏陕协作项目,总面积为1.32平方公里。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山水资源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优势,挖掘“秦岭洛河源下的农耕文明”,寻觅“来自大山里的乡(香)味”,打造的极具陕西特色的秦岭美丽乡村。
“这是继青海大通县美丽乡村援建项目后,江宁输出‘美丽经验’的第二个省外援建项目。”江宁交通建设集团项目负责人说,去年2月,江宁组织队伍赴洛南开展美丽乡村援建工作,历时8个月圆满完成任务。这个高端民宿体验项目,解决了50多人就业,集中流转的土地和入股的房屋将为贫困户带来分红收入。“开村仪式”上,洛南县领导亲手将“建设洛南有功单位”的奖牌授予江宁交通建设集团。
不光援建美丽乡村,更要复制“美丽经验”。项目援建中,去年10月,在项目建成运营前夕,江宁从金陵茶文化村黄龙岘、溪田田园综合体、金陵水乡钱家渡等美丽乡村一线抽调了32名工作人员,都是餐饮、民宿、旅游讲解等服务岗位上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专门组成经营团队,分两批赴项目实地进行服务保障。此外,洛南溪乐谷项目冠以江宁旅游集团旗下美丽乡村“亲农”品牌,这也是江宁旅游产业集团亲农品牌在省外第一个子品牌,以江宁美丽乡村运营管理标准进行建设、运营和管理。确保这张陕南美丽乡村新名片,不但“开门红”,更要“长盛不衰”。
打开“美丽之门”,打通“两山通道”,秀美商山洛水牵手美丽古都典范区,翻越秦岭,走向全国。时至今日,旅游业已经成为商洛重要的支柱产业。江宁和洛南心手相牵、携手并肩,共绘扶贫协作、乡村振兴的“美丽样本”。
用民生幸福“织”出小康图景
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公告:经省政府批复同意,洛南县等29个贫困县(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令人振奋的消息背后,凝聚了宁洛共同的心血努力。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洛南体现的非常明显。统计显示:2017年,洛南县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有5540户18277人,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18.3%。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是阻碍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落实习总书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指示精神的最大短板。南京市江宁区积极和洛南县开展健康扶贫协作,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享受到苏陕扶贫协作带来的便捷高效医疗服务。
去年9月,洛南县保安镇卫生院门诊接收了66岁的王银花老人,患者突发胸闷气短,血压达到180/120mmHg。了解到其常年患冠心病,卫生院启用江宁对口帮扶建成的远程心电诊断系统,确诊为急性心肌缺血。王银花家距离县医院30公里,坐车需要2个多小时,利用远程心电系统大大缩短了看病路途时间和花费。老人激动地说:“感谢江宁救命恩人!”
“如今,洛南老百姓在家门口卫生院,就能享受到千里之外的南京二甲、三甲医院专家诊治,避免了看病问诊来回奔波,省钱省时省力。”江宁区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江宁区建成洛南县医院远程会诊系统,辐射3万余户贫困人口。2019年又落实洛南县24个村标准化卫生室及配套设施建设,惠及贫困人口1.4万人。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9月1日,新学期开学,位于洛南县四皓街道的宁洛幼儿园内一片欢声笑语。看到整洁明亮的教室,设施齐全的操场,学生家长们异口同声:“感谢江宁!”近年来,洛南县实施了大量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四皓街道柳林社区的阳光庭园移民搬迁小区有住户4000余户,周边的幼儿园无法满足小区幼儿入学。2018年,南京市江宁区帮助建成宁洛幼儿园并购置了体育器材等设施设备,解决了移民搬迁群众幼儿入学难。
教育扶贫重在扶志。在江宁区科技局、妇联策划支持下,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暑期举办“宁洛帮贫助困创新圆梦STEAM科技研学夏令营”活动。洛南县60名贫困家庭学生“飞”出大山,前往南京中山陵、南京科技馆、南京大学等地,感受科技创新和高等学府氛围,激发了“山里娃”的青春梦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2017年以来,江宁区累计帮助1100余名洛南籍务工人员来宁稳定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0多人。近日,洛南县驻长三角地区劳务招商服务中心在江宁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揭牌,将为洛南籍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进一步拓宽“就业扶贫”的渠道。
践行新发展理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江宁责无旁贷。江宁区委领导表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发展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实苏陕扶贫协作工作座谈会和南京—商洛产业扶贫推进大会部署要求,切实把对口协作落实到一个个具体产业、具体项目、具体工作中。与洛南人民同向发力、携手前行,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宁洛协作合作新局面,书写好经得起历史检验、群众满意的答卷。
八百里秦川为证:江宁洛南亲如兄弟,携手种下的扶贫攻坚之树,已开枝散叶,正结出累累硕果;跨越千山万水,南京江宁在苏陕协作大局中奋力担当,在千里之外“织造幸福”!
本报记者 王世停
江宁区融媒体中心 联合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