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隶属东方的“红楼神韵”
民族舞剧《红楼梦》第300场演出在宁上演
如梦似幻的舞台上,“十二钗”的衣纱随舞姿轻扬,带领观众进入一帘“金色幽梦”……3月2日下午,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第300场演出在江苏大剧院成功上演。2个多小时的精湛演出后,在观众们持续10多分钟的掌声与欢呼声中,主创主演登台数次鞠躬谢幕。观众以满腔热忱,向《红楼梦》及所有艺术家献上发自内心的爱与最热烈的礼遇。
江苏大剧院供图
民族舞剧《红楼梦》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学术指导,江苏文投集团策划,江苏大剧院出品,南京民族乐团联合出品,黎星工作室联合制作。自2021年试演以来,备受热捧、热推和热议,2023年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现已走过34座国内城市,演出300场,与约45万名观众双向奔赴。2024年,民族舞剧《红楼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张力和当代审美带出国门,在新加坡引发“红楼热潮”。
300场,是一个里程碑,亦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这些天,江苏大剧院沉浸在一种热烈的气氛中:原本现代感十足的建筑摇身一变,成了古典雅致的“大观园”;红楼市集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观众边走边逛,体验了一把游园乐趣;舞台实景、花葬的台阶与团圆的背景相映成趣,各色华美丝绸面料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第300场演出中,演员李文鑫与王昱薇以翩跹舞姿演绎“黛玉入府”,由演员秦熙饰演的王熙凤生动还原人物的精明与敏慧……民族舞剧《红楼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舞台相融合,不断地吸引时代新人加入,使舞剧在传承经典的同时,焕发新的光彩。
演出结束后,部分主创主演在舞台上与观众交流分享感悟。导演李超表示:“民族舞剧《红楼梦》已经陪伴了我5年时间,对于这个作品,我有很多感慨。在无数个日夜里,在小黑屋里,其实我看了可能有1000遍。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的创作者来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2021年舞剧《红楼梦》启动,我们把姑娘们请到大观园里来,是我们一起塑造了一个家。《红楼梦》能有今天,是所有观众与我们一起创造的。”导演、主演黎星表示,未来民族舞剧《红楼梦》会一直在路上,希望在舞台上、在观众席里,依旧可以收获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美梦。
300场,观众的热情依然在延续。不少年轻观众身着汉服、化上古风妆容、手执罗扇,还有人装扮成剧中形象,仿佛从《红楼梦》书卷中翩然而出。尽管票房早已售罄,但仍有不少观众早早赶到剧院排队,一些人甚至带上帐篷,彻夜守候,只为“碰碰运气”,等待那一丝可能的退票机会。“00后”观众张悦然已是“三刷”,“舞剧《红楼梦》是我的‘梦中情剧’,无论表演还是灯光、舞美都很戳中我的内心,一切都太美了。”
作为追了全国57场巡演的“红楼钉子户”,观众张荔枝满心感动:“300场的仪式感让我哭到隐形眼镜移位。花瓣雨里仿佛能感觉到肢体语言的丰富,当游园时十二金钗从乐池缓缓升起,照亮十二钗的笑颜,我终于明白,红楼梦是流动的盛宴,这是东方美学的时空蒙太奇。”
“民族舞剧《红楼梦》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每一个观众对它的关爱、保护与呵护。正是因为每一场都有观众一点一滴的陪伴和支持,民族舞剧《红楼梦》经历的创作排演之艰辛才更为值得。”江苏大剧院工作人员表示。
“这300场演出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江苏大剧院总经理、民族舞剧《红楼梦》出品人廖屹表示,民族舞剧《红楼梦》将继续秉持“百场如一”的精神,夜以继日、反复排练,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更高、更严谨的要求和艺术标准,为观众呈现更高表演质感和分寸感的诚意之作,给观众带去隶属东方的“红楼神韵”。
(江南时报记者 姬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