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评|盛小云:在说噱弹唱中重铸评弹的灵魂密码
2025-03-03 21:4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刘旭东  
1
听新闻


盛小云:在说噱弹唱中重铸评弹的灵魂密码

□ 刘旭东

  日前,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省文联主办的《盛世云霓》评弹专场演出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行。两场演出,座无虚席,好评如潮,让首都观众领略了江南文化特有的魅力。这既是盛小云评弹艺术的集中呈现,也是评弹这种草根艺术在国家艺术殿堂的荣耀亮相;既是盛小云个人的成功,也是苏州评弹艺术的成功。它表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州评弹,在新时代生机勃勃,活力四射。

  盛小云是当代苏州评弹的领军人物。十多年来,我看过她的不少精彩演出,她的“蝶恋花”,她的“看今朝”,她的“苏州人”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的《雷雨》,她的《娜事xin说》,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不仅是一位表演艺术家,还是一位评弹创作家,她创作并演出的中篇评弹《永远的怀念》,深情叙述了“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动人故事。作为一名优秀的评弹艺术家,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同样让人感动。

  纵观盛小云的评弹艺术实践,可以说她以独特的艺术自觉,在传统曲艺的躯壳里注入了当代审美的魂魄。她的表演艺术既非对传统的复刻,也不是对现代的迎合,而是在评弹艺术的基因图谱中精准定位,用当代意识激活了这门古老艺术的再生密码。她的创作实践,更是拓宽了苏州评弹的叙事边界。

  《娜事xin说》

  传统程式中的现代突围

  《娜事xin说》由长篇大书《啼笑因缘》改编而来。评弹《啼笑因缘》又取材于张恨水的同名小说。作为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小说有着不可撼动的民间基础。同名评弹也成为苏州评弹的经典之作。旧书新创,可能是最好的传承方式,但需要勇气,更要慧眼。

  盛小云在《娜事xin说》的表演中充分发挥自身优长,不局限于模仿某个流派,而是根据自己的声音特质,将最美好的声音呈现给观众,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让观众感受到其声音的美妙和曲调的优美。她的嗓音有金石声,唱腔婉转悠扬、清丽动人,吴侬软语般的演唱风格,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用悠悠的琵琶声和婉转的唱腔,给人以美的享受。

  盛小云深谙苏州评弹“说、噱、弹、唱”的综合表演规律,通过娴熟的说书“六白”技艺,灵活地游走于说书人与书中人之间,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让观众沉浸在故事之中。她的人物塑造细腻传神,能够精准地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通过声音和表情的细微变化,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永远的怀念》

  科学史诗的曲艺转码

  盛小云在《永远的怀念》中以“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壮烈人生为蓝本,完成了科学精神与评弹美学的创造性“化合”。作品既突破传统评弹多表现历史人文主题的局限,将现代科学英雄故事引入评弹,为传统艺术注入新活力,又突破传统英模叙事范式,将戈壁滩上的核爆轰鸣转化为三弦的震颤,让知识分子“隐姓埋名”的抉择成为评弹唱腔里的无声惊雷。

  盛小云精心构思,通过“焚稿明志”“舍家报国”“爱在永远”三回书目,多方位、多视角展现郭永怀的崇高品格和家国情怀。盛小云叙事巧妙,表演精湛。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推动情节,塑造人物。

  更为难得的是,盛小云以女性视角摹写英雄。在创作和演出中,她真正做到了与人物命运休戚与共。在第三回《爱在永远》中,盛小云运用说表与弹唱兼具的方式,细腻展现人物复杂情感,使无声的哀伤极具感染力。这充分说明了一个真理:艺术家只有首先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观众。

  盛小云创作《永远的怀念》不仅是一次艺术实验,更完成了评弹艺术参与国家话语建构的范式突破。在“科学家精神”成为时代命题的语境下,她以曲艺的柔性叙事解构了宏大叙事的僵硬骨骼——当郭永怀紧抱数据文件的肉身被转化为三弦上的颤音,科学家的牺牲精神不再是纪念碑式的抽象符号,而成为可触可感的声波记忆。这种将“两弹一星”史诗降维到个体生命维度的创作策略,使红色基因在当代观众的情感土壤中实现了跨代际的活态传承。

  评弹复兴的文化密码

  盛小云的艺术实践揭示了传统曲艺现代转型的三重密码:形式创新的基因重组、文化记忆的当代转码、审美接受的范式升级。她在《娜事xin说》中创造的“量子评弹”概念,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对评弹本质的深层回归——在保持曲种基因纯度的前提下,实现艺术表达的拓扑变形。盛小云用艺术实践证明,评弹不是博物馆里的文化标本,而是可以不断自我更新的生命体。

  在全球化与在地性的张力场中,盛小云的探索为传统文化复兴提供了范式样本。她将评弹艺术转化为文化创新的介质,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构建起传统与现代的美学桥梁。

  从《盛世云霓》专场演出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苏州评弹的代际薪火,生生不息。在追求评弹艺术的道路上,盛小云转益多师,终成大家。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成了大家的盛小云自觉担当,主动担负起培养青年评弹演员的使命任务。在她的口传心授、耳提面命、言传身教下,一批优秀青年演员脱颖而出,茁壮成长。

  艺无止境,止于至善。苏州评弹既是非遗,又不能甘当非遗。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构中,苏州评弹还要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江苏省文联原一级巡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标签:盛小云;评弹;苏州评弹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