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练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苏州青年雕塑家朱海祥速写
朱海祥,苏州吴江盛泽中学八三届高中毕业生。当他和同窗再回乡欢聚时,岂止归来仍是少年,他已身带光环——不张不扬,刮目相看,已获苏州青年雕塑家美誉。
海祥敬塑的周恩来总理的半身塑像,目光炯炯,心挂天下百姓;双唇紧闭,折冲樽俎外交舞台风度翩翩。人民的好总理,鞠躬尽瘁,一身正气为革命、为祖国事事躬亲,既保持少年救国“邃密群科济世穷”的豪气,又有强忍病痛缠身而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
海祥又应约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屠呦呦塑像,泥巴在海祥的手里变得格外柔软温情。宅心仁厚,悲天悯人,心胸怀天下,慈悲喜舍乐,屠呦呦沉迷研究,携手团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拯救被疾病和贫困折磨的患者,成了她和团队的神圣使命。面对巨大的荣誉,她的面容还是那样平静,正如她和团队面对科研中的难题一样。
海祥的成功同样如此,高中毕业回到村里,热门的岗位,眼羡的机会,在人情世界,他只能摇头兴叹。但他不悲观,靠画画养活自己,在附近的镇上他见过摆摊给人画像的,认为自己也可以试一试。这一关过了,就出门闯,到附近的南浔古镇去。于是,他背着画具,背着小桌子、小凳子,徒步离家上阵……就这样,几个月闯了附近浙江几个镇。
“这样流浪,有人会接受你吗?”“民风淳朴,好人多哇。”
他回忆有一次到一户人家,主人很为难,家里没有空床铺呀。“主人看我一脸诚恳,处境可怜,想了想说,两个孩子尚小,让他们兄弟俩挤一夜,空一个铺让我睡一晚。”
有一次收摊后,他把桌凳寄放在旁边摆摊人存放东西的地方,同是街头摆摊者,相逢应该相照顾。但第二天对方把他的桌凳藏起来了,硬敲竹杠要给两包烟。
“怎么办呢?”“给他呀,和气生财,吃亏是福。”海祥的回答很平静,小小年龄的成熟让听者吃惊。
回忆这一段经历,海祥一再感慨,流浪虽苦,但开阔了眼界,见识了社会众生相,是另一所学校。因家里父母太担心,几个月后他就结束流浪回家了。
历练是人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回家后不久,海祥进了盛泽的工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又涌入经商大潮。
“怎么又拿起了画笔并且捏起了泥巴做雕塑呢?”“种子从小就种下啦!”
(《抗疫英雄》雕塑作品)
原来,过去农村的男孩子只能在田边地头玩,弯竹为弓,折枝作箭,团团泥巴。乡下有一句形容泥瓦匠干活的俏皮话:“泥水师傅没说法,弄点泥来瞎拓拓。”拓,土话,即涂抹。泥瓦匠筑墙抹泥,一身汗两手泥,但在绿荫中建起了粉墙黛瓦。小海祥则用泥巴捏出了活灵活现的小猫小狗,还真有点味道。
“有一次母亲见了,说我捏什么还真像什么。”海祥回忆说,母亲无心一句竟在他心里播下一颗热爱泥塑的种子。
“改革开放以后没了单位的束缚,多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忘不了捏泥巴啊,兴趣使然,自己摸索,多方讨教,研究民间泥人的各自特点,还争取到了进美院进修的机会。博采众长,虚心讨教,摸索研究,终于得到许多人的认可,我把这曲折的经历,看作鞭策。”
中国民间泥塑四大流派——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大阿福,广东潮州泥塑,苏州虎丘泥塑,各有传统,都在强调大力传承。海祥的努力、才气和作品得到认可与赞扬,现在他更有生逢其时的幸福感和紧迫感,挑起了传承的重担,已经是苏州雕塑家协会副秘书长了。
人们见到海祥,私下经常会问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求画讲究一个润金,如果请求塑一个像,润金几何?这既是辛劳应得,亦是对艺术的敬重。
听闻此问,海祥一笑,在他心里,人们的肯定是最好的鼓励和奖赏,大有“富贵非吾求,名利身外物”之慨。他说,有时委托方给点酬金,实际上自己是贴精力贴成本。有所有名的老牌完全中学,毕业多年的校友感念为基础教育奉献一生的老校长,请他为老校长塑像。他全身心投入创作,委托方极为满意,说作品完全表达了师生感恩老校长的深情。海祥说,他们给予的一点谢金,别说自己投入的时间心思精力,就是差旅材料等成本也差得远。但他不计较,老教育工作者把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天下多少老师,计较报酬了吗?
(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收藏的《沉思中的周恩来》铜像)
有时一个师长的鼓励会影响学生一辈子,海祥忘不了小学低年级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让大家画一头大象,老师批改时给同学们鼓励,有的同学得了一个或两个五角星,只有海祥得了五颗星。海祥说起小学时的往事津津有味,老师的鼓励是推动他拿笔画画、捏泥雕塑的动力,成就了他今天的成功。“这一切离不开老师的启蒙和鼓励,师恩难忘!受委托为那位被学生铭记的老校长塑像,我能斤斤计较多少酬金吗?我的雕塑之路现在刚刚走了几步啊!”
艺术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对美工艺术,人们一般评价的标准是“好像啊”。其实,在艺术的路上,还远没有登堂入室呢。而登堂入室后仍要有更高的追求,鞭策自己“更上层楼”,由“像”进入神似的更高层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海祥能如此一步一步跋涉,还有他们朱家的传统。据说,海祥父亲是桃源一带培植香樟树第一人。当年,是他父亲到对岸浙江乌镇几棵香樟树下捡拾掉落的种子回来培植,多少年来,家乡的香樟已蔚然成林,功泽乡里。村里最老的香樟该有四五十年树龄了,老父亲也已鲐背高龄松柏之寿。可喜的是,执着的基因在海祥身上更加突出,而且海祥看淡名利,笑对光环桂冠。
海祥踏踏实实地走来了,莫问出处;海祥现今正跨步向前——熟悉他的人知道,他心中有更高更远的追求。
(“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程开甲)
(泰州吴同甲故居纪念馆主题雕像《反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