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常州如何作答?
2023-08-24 11:35:00  来源:文旅常州  作者:周晓明  
1
听新闻

  长江,我国第一大河流,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2021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这是继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之后,又一国家重大文化工程。

  长江,与黄河同源而殊途,巴蜀古国、荆楚文化、良渚文明,灿烂多姿;衣冠南渡、西学东渐,孕育出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质。

如何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

延续历史文脉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年多来,常州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生动作答这一时代课题。从搭建机制到编制规划,从挖掘阐释到创新传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序推进,常州长江文化正以更加鲜明的形象走进世人视野。

  近年来,常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精神,以常州长江文化资源分布、山形水势为基础,加强长江滨水系统与交通系统、生态系统、生产系统、休闲系统的有机衔接、深度融合,高质量建设文脉绵长、充满灵性的生态之江、文化之江、经济之江。

  江湖汇秀的中轴枢纽

  常州位居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地处长江、大运河、太湖交叠的文化区域,同时正居于长三角中心位置,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苏锡常都市圈,独特的“一点居中、两带联动、十字交叉、米字交汇”区位赋予常州得天独厚的优势。

  生态文明的示范成就

  常州市坚持把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摆在首要位置,实施了一批长江大保护项目,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耀眼成就。率先编制《长江经济带(常州沿江地区)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规划(2018-2035 年)》,将滨江生态景观带建设作为重点工程。2021 年完成沿江一公里范围内的连片生态复绿,成为江苏省生态岸线占比最高的城市。

  常州长江大保护展示馆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生态文化宣传示范点”,常州“城市滨江北外滩,市民亲江零距离”项目入选全省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典型”。

  古今辉映的文化名城

  常州是一座拥有30万年人类活动史,7000年农耕文明史,2800年城市发展史,2560余年建邑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美誉。长江孕育了常州厚重丰盈的文化,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常州段)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数千年来,常州深受长江浸润滋养,先人创造并留下璀璨的文化财富,拥有 1 项世界文化遗产(江南运河常州城区段)、358 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 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 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 个历史文化街区,是江苏省长江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密集区之一。

  智造创新的新能源之都

  常州作为长江下游重要中心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2022年,人均 GDP 突破 17 万元;位列中国地级市基本现代化指数第12 位、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第 16 位;2023 年上榜创新驱动示范市,位列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 15 位。

  常州还是名副其实的“新能源之都”,在新能源领域形成“发储送用”生态闭环,2022 年产值突破 5000 亿元。

  、

  自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启动建设以来,全市文化工作者坚持规划引领,积极做好长江文化的内涵挖掘和生动阐释,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品牌。

  长江常州段的代表性、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常州拥有苏锡常唯一主城区临江的地理优势;常州具有毗陵北江的最古称号——汉书及后汉书;常州具有南北交融的文化基因——衣冠南渡、齐梁故里,江左名区;常州具有渡江战役的红色基因——渡江一号。这些,都是常州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鲜亮底色。

  对此,坚持以生态环境为基底、以文化传承为内核、以文史体旅商大融合为基调,着力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常州段建设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对长江常州段水韵文脉和资源家底进行系统全面梳理,凝练形成长江常州段的精神内核及时代价值。对长江常州段文化特质进行精准定位,提炼出“三水汇聚的江南门户”“江孕文明的中吴要辅”“南人北相的城市性格”“江运通变的工商名城”“三杰故里的红色名城”“江育人文的名士之城”等六大文化IP。

  按照长三角文旅中轴建设目标和文旅融合总体思路,将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按照“一主、四带、四园、四区”的空间格局进行统筹布局;将生态文明展示、遗产保护传承、文旅融合共享等“三大工程”作为重中之重,把重点项目作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牛鼻子”,结合“532”战略文旅项目的谋划实施,梳理出“江南水乡”(长江苏锡常段)古镇文化特色挖掘和景观风貌提升项目、常州寺墩象墩三星村考古遗址公园群、江南岸—孟河文旅融合集中展示带等一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项目。

  江河竞流,大美中轴。常州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更加积极地参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致力于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让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常州段成为可感可看可游可憩的“灵魂栖息地、精神家园”。

  夯实基础 提升长江文化遗产保护的普遍共识

  把长江常州段作为一个跨越空间与时间的线性文化遗产,从赓续长江千年文脉、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有序推进公园建设的站位,更加突出长江对常州历史变迁、城市更迭、经济进步、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交通交汇等各方面发挥的集大成者作用,更好凸显常州地处江河湖交汇地带继承传统、引领当下、面向未来的中轴枢纽地位,使常州既具有长江文化带城市的普遍共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鲜明个性和独特内蕴,提高常州在长江沿线节点城市中的辨识度、标志性。

  注重长江文化与常州城市文脉标识的逻辑勾连,深入阐述长江与运河、太湖等水脉山脉之间的共生关系,生动阐发长江文化对名人、工商、红色、江南、园林、美食等在地文化的孕育和催生作用,真正将长江文化上升为常州各种文化现象的精神总纲。

  明晰思路 强化长江文旅资源创造创新能力

  跳出长江看长江,跳出常州看长江,在全市发展大格局中前瞻布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关键核心载体。更加注重与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以及常州主城区(老城厢、高铁新城、两湖创新区等)之间的策应与衔接,突出长江作为常州城市建设和对外开放的主窗口、主阵地作用。

  把长江上升为城市创新发展的超级中轴,通过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创新集聚区,成为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的能量磁场。把长江上升为城市文旅超级中轴,按照生态、生产、文化、生活、消费五位一体定位,统筹谋划新型旅游景区、高等级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集聚区、生态文化旅游区、文旅消费集聚区等建设,将岛、洲、山、林、城等要素整合而为一幅文旅体验长卷,使之真正成为魅力水岸新空间、城市活力会客厅。

  优化方式 推进长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构建适应长江资源环境本地的生态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大胆拓展以文商旅体大融合为基调、充分运用科技手段的项目和产品,整体营造夜间经济、旅居经济、康养经济、研学经济等消费空间,构建面向年轻世代的实验型、先锋型消费场景,着力培育与GDP万亿之城和长江文化精神相匹配的世界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精心谋划并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常州段“1+N”项目体系,“1”是江南岸-孟河文旅融合集中展示带项目,“N”是以长江文化展示馆、三星村象墩寺墩考古大遗址公园、大运河工业旅游廊道、青果巷文化旅游街区、长江数字展示平台、长江生态保护示范片区、长江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等为代表的标杆项目。

  建构机制 凝心聚力共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在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部署下,积极探索建立超越行政区划限制,跨地域、跨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共同保护好长江沿线文化遗产资源,充分涵养长江的历史文化根脉,统筹推进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常州段建设。

  加强苏锡常、锡常泰、宁镇扬等都市圈内部的协作交流,携手沿线城市开展“沿着长江读懂江苏”等主题宣传推广活动,打造“衣冠南渡·西学东渐”“在江南·看世界”等区域性长江文化品牌,做大“常州长江文化艺术旅游节”等节事活动辐射力。积极争取长江常州段点位列入长江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形成长江文旅的“常州坐标”,在世界舞台上讲好长江“常州故事”。

  撰稿:周晓明

  图源:综合网络

标签:长江;常州;国家文化
责编:dai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