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指引,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创新构建“一核引领、三维驱动、四域协同”劳动育人生态体系。通过打造"思政铸魂——实践赋能——协同创新"的立体化路径,架构劳动教育与产业需求、精神传承与技能提升、校园培养与社会服务的桥梁,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开辟新路径。
一核引领:以思政铸魂构建劳动教育精神谱系
学院将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路径,以“思政铸魂”为引领,打造劳动教育的“价值引领高地”。一方面,创新“劳模工匠进校园”品牌工程,邀请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等走进课堂,通过“匠心访谈录”“技能大师工作坊”等形式,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另一方面,打造“红色劳动研学路线”,组织学生赴常州三杰纪念馆开展“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实践,将劳动教育与五史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学生领悟“劳动是党的优良传统,是革命胜利的法宝”的深刻内涵。同时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劳动精神与思政教育的双向赋能。
三维驱动:打造知行合一的劳动教育创新引擎
学院创新构建“文化浸润、专业赋能、服务担当”三维体系,推动劳动教育从“单向灌输”转向“多维共育”。文化维度,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非遗手作、传统工艺体验等活动,营造“以劳润德”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劳动创造美”的文化意蕴;专业维度,将劳动教育深度融入课程实训与技能竞赛,在汽车检测维修、智能农机操作等实操中锤炼“精工细作”的职业素养,近三年学生获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双创比赛奖项多项;服务维度,组建“交通先锋”志愿服务队,深入基层社区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民法典普法等活动,年均服务超1000余人次,让学生在“奉献社会”中体悟劳动价值。三维联动形成“文化浸润—技能提升—责任担当”的育人闭环,实现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频共振。
四域协同:构建家校社企劳动育人体系
学院积极拓展“家庭——校园——社区——企业”四元阵地,打造全场景劳动教育生态圈。家庭阵地,通过“家务打卡”“劳动家风故事征集”等活动,让劳动教育从校园延伸至家庭;校园阵地,建设“职岗体验中心”,开发校园环境维护、实训设备管理等劳动课程,实现“校园即课堂”;社区阵地,与常州10余个社区共建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老旧小区改造、智慧交通宣传等项目;企业阵地,与理想汽车、北汽重卡等龙头企业共“产教融合型实习基地”,学生在真实岗位中掌握行业规范。四域协同构建起“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方位覆盖”的劳动育人共同体,推动劳动教育从“校园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以“一核三维四阵地”劳动育人生态体系,构建起思政引领、知行合一、全域协同的职教改革新范式。通过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的深度融合,既打造了“技能成才、强国有我”的育人闭环,更形成了“劳动创造价值、奋斗成就梦想”的校园文化基因。展望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劳动教育创新实践,让青春在产业报国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彩,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制造强国建设输送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精湛技艺的新时代工匠,书写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崭新篇章。(沈俊、汪金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