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革号召,以多项校企合作科研课题为理论支撑,深度链接行业头部企业,通过“校企协同、课岗对接、产教互嵌”模式,构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生态,为常州先进制造业基地转型升级输送高素质数字会计人才。
校企协同创新:打造数字化人才培养“双引擎”
学院以会计领域数字化变革为契机,先后与用友新道科技、富兴电机等行业标杆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技术赋能+岗位定制”双轮驱动模式。2024年12月,学院与用友新道科技共建“新道创新班”,围绕大数据会计核心能力重构课程体系,将企业真实财务系统、数字化审计工具等融入实训教学,开发《智能财税应用》《业财一体化实训》等特色课程,同步引入企业导师参与教学评价,实现“教学过程即工作过程”。
2025年7月,学院与富兴电机联合成立“产教融合立体化校企合作基地”,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全程参与教学实施,提供“工学交替”实习岗位及专项奖学金,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财务、成本核算等核心岗位。目前首批订单班学生已进入企业实习,通过参与电机制造全流程财务管控,将课堂所学的业财融合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企业反馈满意度达98%。
科研反哺实践:破解多校区人才培养协同难题
学院以《“多校区”高职院校业财融合管理研究与实践》课题为抓手,针对多校区教学资源分散、实训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构建“线上共享+线下联动”的产教融合管理体系。通过整合各校区会计实验室资源,搭建云端实训平台,实现新道科技数字化教学资源、富兴电机真实业务案例的跨校区共享;同时建立“校企双导师”跨校区轮岗机制,企业导师定期赴各校区开展实操教学,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同质化。
通过优化业财融合课程模块,将常州制造业特色融入案例教学,开发《制造业成本会计实务》等区域特色教材;依托校企共建的“财务大数据分析中心”,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真实财务数据处理项目,累计为区域中小企业提供财税咨询服务20余项,实现“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发展。
赋能区域发展: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
作为常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成员单位,学院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针对常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财务智能化、管理精细化”需求,与企业共建“会计数字化能力认证中心”,联合开展“1+X”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年均培养持证人才300余人;通过“企业开放日”“行业论坛”等活动,搭建校企人才供需对接平台,近三年毕业生本地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其中60%进入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
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协同创新,围绕常州“532”发展战略,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新路径,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懂业务、精财务、善数据”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