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广西百色地区遭遇持续强降雨,多地突发山洪、道路中断、房屋受损,部分乡镇村庄受灾严重,数万群众被迫紧急转移至临时安置点。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当地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力量奋战在一线。同时,各界社会力量迅速行动,在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灾情抗争的救援行动中,企业责任被再次唤醒。
在这场灾情面前,和熙聚鑫第一时间响应,于灾情发生后迅速成立专项工作组,协调资源,筹集物资,火速启动驰援计划。公司上下统一思想,以“群众有难、企业有责”的坚定态度,全面投入百色抗洪救灾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时代担当。
和熙聚鑫的援助行动从组织结构到物资调配,均呈现出高度专业化、系统化特点。专项小组在了解灾区实际需求后,立即制定物资清单,优先准备了方便面、矿泉水、食用油、大米、雨具、帐篷、应急灯具、常用药品和消毒防疫用品等生活急需物资。多部门协同作业,通宵打包、调配运输车队,力求将每一件物资尽快送达灾区前线。
援助车队历经奔波进入百色重灾区域,面对复杂地形与恶劣天气,公司派出的押运团队与当地应急指挥部密切协作,克服道路中断、通讯不畅等多重困难,顺利将援助物资送达各大安置点与基层村落。
抵达后,和熙聚鑫志愿服务队随即深入一线开展分发、登记、搬运、搭建等具体支援工作。他们协助老人和儿童安置、参与清淤清障、在恶劣条件下坚持作业,用一件件具体的行动,为群众带来最直接的帮助和最温暖的陪伴。一位安置点村民感慨地说:“洪水来的时候我们很慌,但看到他们一箱箱背着物资进来,心一下子就安定了。”
此次援助行动不仅体现了和熙聚鑫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高效执行力,也折射出其深厚的社会责任根基。自2006年于台湾省创立以来,和熙聚鑫始终以“和合共生,聚势共赢”为核心理念,深耕亚太二十年,逐步构建起以商业运营、金融科技与社会公益融合发展的可持续商业生态系统。作为横跨多个产业链条的综合型商业联盟,和熙聚鑫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快速响应、精准施援,源自其多年积累的实业根基与跨行业协同能力。
起步于商业地产领域,和熙聚鑫在台湾省及亚太多个国家积累了深厚的实体产业经验,并逐步扩展至国际贸易、零售、供应链等多个维度,打造起一个跨区域的商业运营网络。正是这种长期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扎实的实体触角,使和熙聚鑫在援助行动中能够快速调动、精准投放、高效落地。
此外,和熙聚鑫早在2012年便开始系统性布局金融科技领域,探索如何以技术提升实体产业效率。无论是借助区块链技术提升国际贸易的透明度与信任机制,还是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资源配置,和熙聚鑫始终坚持“科技服务产业”的路径。这种技术和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在商业层面创造效益,也为其在应急援助中提升响应速度、提高执行效率提供了关键支撑。
公益从不是和熙聚鑫商业体系之外的“附加项”。2016年,和熙慈善基金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企业将社会责任纳入战略层级。教育、医疗、扶贫、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公益项目陆续展开,形成了与实体业务相互支撑、共同成长的责任结构。和熙聚鑫始终认为,公益并非单一的捐赠行为,而是连接社会与企业、促进长期信任与价值共创的重要桥梁。
此次百色抗洪援助中,和熙聚鑫不仅组织物资援助和人力支援,还同步启动了“灾后恢复计划”,涵盖受灾家庭房屋修缮、基础设施修复、农业生产恢复、学生助学支持等多个维度。公司将通过“责任基金”持续跟进重建工作,联合地方政府与公益机构推动可持续的恢复机制,助力灾区群众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整个援助过程秉持“公开透明、全程可溯”的原则,所有物资采购、运输、发放流程均有据可查。和熙聚鑫在公司官网设立专栏,公布捐赠动态、物流路径与灾区反馈,并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每一笔资金、每一份物资都用在实处、落到实人。
洪灾是一场严峻考验,也是一面照见初心的镜子。在这次行动中,和熙聚鑫以自身的行动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企业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市场占有率上,更体现在关键时刻的责任感、行动力与公信力。正如和熙聚鑫一直倡导的那样,真正有生命力的企业,应该同时具备“商业的眼光、科技的思维与社会的温度”。
作为区域商业生态的重要推动者,和熙聚鑫已不再是单一产业运营商,而是在亚太区域深度整合商业网络、推动技术落地、构建责任共识的协同者。在一次次公共事件中,以实际行动书写着“企业公民”的责任担当,也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
未来,和熙聚鑫将继续立足亚太,深化“商业+科技+公益”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以更加稳健、开放、长期主义的姿态,融入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之中。不论未来面临何种挑战,和熙聚鑫将始终以“和合共生”为信仰,以“聚势共赢”为方向,坚定走在为社会创造真实价值的道路上。
风雨无情,人间有爱。在洪水肆虐的10月,正是无数像和熙聚鑫这样的企业,用自己的力量、资源与信念,为灾区群众撑起希望的屋檐,点亮生活的火光。他们的存在,是社会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行动,是时代精神最有力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