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啸峰|明清苏州城里人和事
浅析简雄《尘世间》的文学表达
2025-10-13 16:11: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作者:王啸峰  
1
听新闻

  读到《尘世间》印刷版时,第十五届江苏书展在苏州拉开帷幕。简雄携《尘世间:明清笔记小说中的苏州城与人》在书展上举办新书分享活动。7月5日,苏州迎来入夏以来最高温,分享活动现场气氛更火爆。读者们格外关注苏州的昨天和今天,以及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新闻稿里的一句评述让我加快阅读速度:“以笔记为径,书写尘世之情,以多维视角解码城市基因。”而简雄和盘托出的“轻学术、小读书人、故事比道理更吸引人”三个核心写作理念,怎么看都有“文人写作”痕迹。从《大户人家》《士风乍起》《浮世的晚风》《浮世悲欢》一路写来,简雄形成扎实文史功底、独到见地、轻松戏谑的写作风格。读完《尘世间》,我脑海里浮现出“历史轻散文”一词。卸去历史沉重负担,打捞出苏州城市与人种种故事,笑谈间丰富了历史文化知识。

  《尘世间》文学表达有多重含义:讲述故事、考究细节、个人情感和张弛文笔等。先来说说讲述故事。把文史记录下来的事件、笔记小说等,重新编排讲出来,比虚构更难。世界文学史上,小泉八云《怪谈》赢得一席之地,那些故事都是从日本古代物语、奇谈、传说而来,小泉八云取其精髓编撰而成,以英语传播到世界各地。《尘世间》分为城与人上下两卷,除了统领全书的“文化记忆最江南”“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等,都以讲故事形式展开。有的体现编撰能力,比如“夜游”“夜戏”“《聊斋》里的苏州故事”等篇。有的体现研读功力,比如“世俗‘遗忘’大才子”“卞玉京考”等篇。印象中,“夜游”名篇当属张岱《虎丘中秋夜》。而简雄指出张岱竟然“抄袭”袁宏道“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一句,原因很简单,袁宏道的《虎丘》写得实在太好,无法超越。而之前,沈周已作《夜登千人石》诗:“今我作夜游,千载当隗始。”这位吴门画派创始人夜游虎丘后,意犹未尽,画下《千人石夜游图》。长横卷上,披上月光的千人石光洁旷然,占画面五分之四,石上一人仰头望月,树木、石幢、山石围绕,留给观者想象空间。根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简雄捡拾出七八篇与苏州有关的故事。“万生、霞姑斗五神”由三个聊斋故事改写而成,类似小泉八云般再创作。点睛之笔在最后,“五通神”香火最旺在苏州上方山,出名得连山东才子蒲松龄都关注了。明“吴门四才子”前三位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大家非常熟悉。第四位徐祯卿却相反。简雄从正史、笔记、诗文集、丛钞等梳爬这位短寿英才故事,总结徐祯卿不出名在于创作研究的方向是“诗雅”,“象牙塔”不易为普通百姓接受。

  与虚构文学作品不同,历史散文要有大量资料托底。就像底层逻辑与AI深度神经网络关系一样。思考、创作的出发点都依赖史料。细节真实扎实,最令人信服。《尘世间》对细节考究可谓精细。让虚构文学作者开拓了眼界。平时刷到简雄朋友圈,以花为主角的不少。《尘世间》新书分享会前一日,他还发了暑热中盛开的月季花图片。读了“花市漫步”,才领会爱花背后深蕴的吴地精神文化意义。明清时期,男女老少皆簪花,是引领全国时尚的“苏式生活”之一。简雄从经济发达、寓花于情展开,分析到王阳明“岩中花树”哲学境界,紧接着重回大众视野,研究起养花护花之术。他写了几个细节。苏州人有“窖花”技术。严冬将鲜花放进花窖,日夜炉火不断,专门烘焙碧桃、玉兰、水仙、兰蕙、五色牡丹等品种。乾隆年间,一位苏州人受此技艺启发,将畏寒花木搬进四面窗缝密封的暖室,创制出“花房”,春分出房,高价售卖。买不起鲜花的普通百姓怎么办?苏州人又做出“像生”,鲜花称“生花”,“像生”就是仿真花。简雄这位花木爱好者还补充说,只有状元“所簪花枝叶皆银,饰以翠羽”,还“用银抹金”。抓得住细节,也体现出作者治学严谨。比如在“寻访小漆园”这篇文章里,简雄对资料里记录的两个地址都实地探访。“从苏州图书馆东侧绕进长洲路往南走……就看到了坐北朝南的长洲县衙遗址。”万历年间江盈科做长洲县知县,取名县衙别馆为小漆园。另一处小漆园也被简雄寻访到,在距离县衙两三公里的“张凤翼故居”内,文献表明曾真实存在。简雄提出自己观点,江盈科曾是张家座上客,江去世后,张家为纪念他,将小漆园移至张家。

  延续小漆园原址寻觅之旅,简雄善于将个人评述、情感融进文章里。增加文学性同时,也表现出他写作个性:评述自带激情。比如在“寻访小漆园”文末,他加了“或许我们这一代人,只要怀着对文化的敬畏之心,把历史的文脉延续下来就好。”在“林则徐的苏州朋友圈”开头,上了一张林则徐画像,林则徐曾任江苏按察使、巡抚。端庄正直、儒雅清秀仪态让人过目不忘,这幅小像供列于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内。简雄记述林则徐戍边路过苏州,苏州士绅请求绘像。他们说,林公是当代伟人,您在执政过的地方无不深得民心,而苏州时间最久。亿万平头百姓都知道您是一个好官。林则徐谦虚地说,每次瞻仰五百名贤祠都“心向往之”,自己深感惭愧。在展示林则徐诗书画作品后,简雄以“朗朗读书声早已消散了历史烟云……道前街上,相伴它的是深秋满目金黄的银杏”两句结尾,寄托了他对林则徐的敬仰。一个重要细节是,全书提及人物中,唯有林则徐被作者尊称“林公”,这便是一种情感与态度。“吴趋汪氏”是全书寄托作者情感最深的一篇。“母亲的汪家来自徽州歙县,这一支清初由坦川迁来苏州阊门内吴趋坊,史称‘吴趋汪氏’。”当八十二岁的母亲缓步走进环秀山庄,一声苏白深入简雄耳中、心中。“还是格(这)座假山啊!”这大概就是苏轼“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观点在老人心中的映照吧。徽商世家汪家、潘家联姻。两家商学并举。一路经商,经营茶叶、盐业生意。一路科举,四代出进士、举人数十位,更有状元潘世恩、探花潘世璜、潘祖荫等。环秀山庄前身汪氏耕荫义庄,戈裕良独创“钩带法”在一亩天地里叠石造园。1997年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代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简雄深情评述:“咫尺之内再造乾坤,园林折射出的是中国文化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又见证了一段历史烟云的变幻、一个家族的变迁。”

  张弛文笔使《尘世间》文学韵味隽永。整体看,“城之卷”宏大,“人之卷”细腻。局部看,每篇文章都与大时代背景关联,又与个人命运相关。这种张弛有度的写作笔法,能使读者瞬间代入自我,产生“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大时代的组成部分”的感慨。简雄曾写过一段“微博苏州史”,寥寥百字,从泰伯奔吴,到上海崛起,两千五百年历史,竟然也能如此浓缩概括,还遑论历史洪流中的个人呢?当然,百字简史可以写成几十卷厚重的《苏州通史》。简雄因此认为:“苏州当下的文化方向可以从逝去文化精神的历史叙事中获得启示。”历史散文另一个引人入胜的地方是“补遗”,简雄在写作中不仅“浓缩”,也“铺陈”。“市井风月红尘”大多引用“三言两拍”故事。简雄注意到,《二刻拍案惊奇》每卷通常由两个甚至多个相似故事组成,素材已捉襟见肘。他选卷十四为例,三个故事都讲“扎火囤”骗局,就是让老婆以色相诱惑诈骗钱财。简雄轻快带过故事情节,笔锋一转,展开“乔送黄柑”故事里的“关扑”。宋人好“博”,叫作“关扑”。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扑”。接着,引用一段原文,解析“入局者”那种痴迷不顾钱财的举止神态,激发读者阅读原故事的兴致。“详解”与“留白”交替展现,成为《尘世间》写作亮点。

  掩卷而思,书名重又吸引我。尘世间比人世间更空灵,思想更豁达,表达更文学。我想起李商隐《北青萝》的最后两句“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大千世界里,万事万物都如微尘般渺小,人又何必太过执着于爱和恨啊!我没问过简雄,书名是不是受这首诗影响。我通读全书后,一种感觉更在全身弥散:躺在夏夜星空下,我如一颗芥子浮游在苏州城市历史文化长河里。

标签:苏州;故事;林则徐
责编:陈衍晖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