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学子三下乡:启东乡村代际共融中流淌的“数字溪流”
2025-08-18 13:34:00  
1
听新闻

  田野调查·稻浪里的数字心声

  团队在向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前合影

  八月的启东乡间,稻穗低垂的取丰村和向北村迎来一群特殊“农人”。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经管菁英志愿团的青年志愿者们躬身入村,在蝉鸣与荷香中开启精准调研。当银发老人于树荫下掏出智能手机,褶皱的手指悬停在挂号页面不知所措;当留守儿童在庭院石凳上娴熟滑动平板电脑,却道出“爷爷总被陌生短信吓到”,这些散落田埂的数字困境被逐一拾起。

  团队成员正在与村民进行询问 施雨纯摄

  志愿者周雨杰的笔记本记载着生动案例:78岁的李阿婆因错过电子医保缴费差点断药,9岁的陈小宇则主动请缨“教奶奶识破假红包”。更令人动容的是,87%的受访儿童愿担任家里的“数字小教员”,这片孕育希望的沃土上,代际互助的种子悄然发芽。

  麦穗课堂·AI浇灌童年梦想

  团队成员张思琦正在教小朋友使用AI软件 施雨纯摄

  向北村的打谷场变身露天科技馆。志愿者以金黄的麦垛为讲台,展开“AI造梦计划”。当身着迷你消防服的王乐乐描述“想当消防员扑灭山火”,AI绘图程序瞬间生成身着橙色救援服的小英雄踏云而来;腼腆的张小溪幻想“会治病的科学家”,屏幕即刻涌现实验室里操控全息显微镜的女孩身影。

  “这不是魔术,是你们创造力的延伸!”志愿者张思琦引导孩子们亲手输入指令。在延伸教学中,团队利用AI古诗创作,带领孩子们拍摄村头老槐树、荷塘白鹭为素材,程序自动生成五言绝句。自然之美与科技之力交融,让传统文化在数字土壤重生。

  反诈篱笆·代际共筑安全家园

  团队成员董添益正在进行反诈宣讲 施雨纯摄

  针对调研中老年人遭遇的“假孙儿急救诈骗”、“AI换脸勒索”等痛点,志愿团以竹篱笆为隐喻打造沉浸式课堂。在取丰村的活动室里,“祖孙反诈闯关赛”引得笑声阵阵。72岁的周大爷与孙子组队,通过刚学习的“三重验证法”识破伪造的“儿子车祸”视频——先要求对方摸左耳用于识别AI换脸的破绽,再核对家庭密语“樟树结果”,最后联系村医确认。

  团队延伸开发的“数字安全情景剧”更成亮点:由儿童扮演诈骗分子,老人操作手机拦截陷阱。这种角色互换教学,让防范AI语音克隆、虚假购物链接等知识深入心田。

  溪流奔涌·乡土孕育长效生机

  当活动步入尾声,科技赋能已沉淀为可持续生态。在志愿团协助下,取丰村决定设计“代际数字日”。每月中旬,村委活动室变身老幼共学驿站,由儿童指导老人使用“智慧助老”平台预约义诊,老人则传授孙辈识别农作物的传统智慧。向北村更开辟“AI农情站”的新路径,青少年利用智能程序分析果园虫情,银发族凭经验校准数据误差。

  “我们播下的不是速生作物,而是共生林。”指导老师戎隽仪抚过晒谷场边的灌溉水渠感慨。渠水倒映着祖孙共执手机的身影,恰如数字溪流浸润乡土,既有孩童教老人电子缴费时绽放的笑涡,也有老人为孩子讲述“没有屏幕的童年”时眼角的柔光。

  团队在取丰村党群服务中心前合影 施雨纯摄

  志愿团负责人吴逸妍这样说道:“当看到孩子们用三天时间教会奶奶视频问诊,突然理解科技的温度在于缩短思念的距离。”在志愿团的帮助下,老人们更是乐在其中。“这群娃娃让我这老骨头也赶了趟时髦!”取丰村年近70的方阿婆晃着新学会打视频电话的智能机,“昨儿孙女生日,我隔空给她发了AI画的寿桃图哩!”斜阳镀金的田埂上,志愿团的红色队旗与稻浪同频起伏。这支青年队伍正将“取丰-向北”模式形成可复制的方案。金秋的启东大地上,一条由青春智慧开凿的数字溪流,正向着更多村落汩汩奔流。

  (通讯员 沈弋涵 戎隽仪)

标签:稻浪;心声;调查
责编:王婉娟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