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公安普法实践,寻精准创新之道
2025-08-01 15:20:00  
1
听新闻

  在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公安系统作为普法工作的重要力量,其基层实践对于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具有关键作用。近日,南京师范大“不同人群和场景所适用的普法形式探究”项目成员钱珍琪、楚昕琰对某公安局任进行了线下访谈。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公安基层普法的工作现状、特色实践、现实挑战及未来方向,为探索更精准、高效的普法路径提供一线经验与实践参考。

  多元联动,精准普法成效初显

  据刘任介绍,该市公安局将普法工作贯穿于日常警务全过程,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多警种协同”的普法格局。

  在线下实践过程中,警方坚持“一月一题、一警种一特色”的工作机制,每月围绕反诈、禁毒、交通安全等题,联合不同警种开展专项普法活动,如水上公安局与该市公安分局联合开展的反溺水宣传,实现了资源整合与效果最大化。

  同时,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警方选择采取差异化精准化的普法策略。面向青少年群体,通过警营开放日、禁毒知识竞赛、情景剧等形式,结合警用装备展示、警务技能演示,将交通安全、自防护等知识融入互动体验,同时发放交警小熊等礼品提升参与度,每年吸引许多生参与。面向老年群体,以反诈宣传为核心,依托社区警务室开展线下讲座、入户提醒,针对老年人易受骗特点,通过真实案例解析增强防范意识。面向企业员工,聚焦生产安全、内部防范等内容,通过联合执法、专题宣讲等方式,将普法融入企业日常管理场景。

  而线上则通过高活跃度的公众号推送微短剧、情景剧、宣传片,也会邀请明星参与录制,既能触达年轻受众,又可覆盖更多市民群体。该市警方的媒体普法热度在全国位居前列。

警营开放日警官向生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图片来源:平安南京公众号)

  直面难题,普法实效与覆盖待突破

  目前普法工作全面展开,效果显著。群众参与普法活动热情高,反响热烈,法律知识也深入人心,形成了群众相互监督,共同守法的良好局面。在广泛而深入的普法宣传后,相关案件案发率大大降低,群众生活更加安全更加稳定更加幸福。真正做到了普法有实效,执法又高效,守法出成效。

  但刘任坦言还有些许不足之处。

  第一,宣传效果与行为转化仍有差距。部分群众虽了解法律知识,但在某些情况下仍会选择冒险,如明知交通违法却因成本较低而屡犯,这反映出普法需与违法成本管控相结合。但该市警方已经采取执法巡逻与普法宣传相结合的管控方式,成功减少类似行为发生,将执法与普法融通,实现普法效果最大化。

  第二,普法效果受宣讲者影响显著。社区民警与群众的熟悉度、沟通能力直接决定宣传成效,部分民警因深入社区不足,难以建立足够的受众信任。但该市警方已针对此情况进行改进,要求社区警员扎根社区,服务群众,走到人民中间去。同时大力推广深入群众的经验,努力提高基层普法效率,让普法宣传进一步深入人心。

民警向师生讲解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知识(图片来源:平安南京公众号)

  创展望,普法工作迈向深度融合

  谈及未来发展,刘任强调“执法即普法”的理念,张将法律宣传融入每一项警务工作,如对酒驾、不戴头盔等行为的现场教育,进一步加强普法常态化。

  在形式创上,警方将继续优化现有模式:深化警营开放日的题化设计,结合每月特色警种资源,提升活动的针对性;拓展线上微短剧的题材范围,增强内容的代入感与传播力;推动社区警务室与律所、高校合作,引入专业力量补充普法资源。同时,刘任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公安导、多方协同”的普法合力,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定位需求,让普法从“广覆盖”向“深渗透”转变。

  本次访谈展现了公安系统在普法工作中的系统性与创性。真正做到了普法有实效,又高效,出成效。本次访谈也为深入了解基层普法实践的差异化需求与适配策略提供了宝贵窗口。该公安局的探索与经验让项目成员愈发清晰地认识到:唯有紧扣不同群体特点,将普法融入日常执法与生活场景,同时强化社会协同,才能持续提升普法实效,为法治社会建设筑牢基层根基。

标签:普法;成效;基层普法
责编:王婉娟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