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笼山下“星光”熠熠 设计为“宁”绘就华章
2025南京创意设计周设计之夜暨开幕式在世界文学客厅举行
2025-07-03 21:5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姬传涛 蒋心怡  
1
听新闻


鸡笼山下“星光”熠熠 设计为“宁”绘就华章

2025南京创意设计周设计之夜暨开幕式在世界文学客厅举行

  鸡笼山下,流光溢彩;创意金花,绽放文都。

  7月2日晚间,2025南京创意设计周设计之夜暨开幕式在世界文学客厅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中共玄武区委宣传部、中共秦淮区委宣传部承办,南京市妇女联合会、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南京市分会、南京市城市更新中心协办,南京创意设计中心执行,与社会各界共襄这场金陵文化创意的品牌盛会。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自2015年首次举办以来,南京创意设计周始终以“设计服务城市”为宗旨使命,不断致力于焕新城市空间、赋能文化人才、提振文旅消费。在南京,创意之力已深入血脉,设计之光正闪耀舞台。

  在创意设计周的第11个年头,人们再次相聚于鸡笼山下,开启2025“设计为城市”的崭新篇章;8500公里以外的意大利威尼斯佐尔齐宫,文都故事正在第19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同步展开。据悉,2025南京创意设计周将持续至10月,精心策划“展(地标艺术介入项目)”“赛(全球青年共创实践营)”“游(城市街巷创游计划)”三大主体活动,联动多项省市文体旅商活动,共绘文化有传承创新、青年有创意创造、空间有激活焕新、产业有提振升级的“金陵创意图”。

  旧巷焕新

  以设计留住人文韵、烟火气

  南台巷,曾是清代两江总督张之洞的花园式公馆旧址,而今已“摇身一变”,成为文艺青年心中的热门打卡地。全长300余米的街巷两侧,不仅囊括了全城热门的咖啡厅和餐馆,更有琳琅满目的时尚买手店和文创集成店。

  开幕式上,南京创意设计周组委会联合朝天宫街道共同启动“南台巷JIE头创游计划”,将通过创意设计介入、街头活动策划,在此打造更加宜居、宜游、宜业的活力微生态圈。

  南台巷里,一家名为“啾包”的面包小店被小红书网友誉为“海盐卷天花板”。啾包主理人七七与康康是一对年轻夫妻,他们告诉记者,四年前刚刚入驻南台巷时,整个街巷以老居民区为主,随着商业逐步发展,街道嘈杂、人流拥挤、绿化更新等问题随之而来。

  在此次“创游计划”发起之前,街道曾多次征询商户意见,了解实际需求,努力在街巷改造、业态升级与居民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七七说:“我们与南台巷是共同成长的关系,在这里坚守小店,有很强的幸福感。希望改造后能让大家觉得,南台巷很好,南台巷的店也很好。”

  同样与南台巷有着深厚羁绊的“90后”青年申善文,出生于丰富路61号,孩童时光几乎在南台巷度过,如今在巷口经营一家名为“强壮的土土”的宠物友好餐厅。

  “南台巷伴我成长,而我也见证了南台巷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南台巷网红店、新业态迭出,人气不断集聚,同时也存在许多可以升级改造的地方。虽然街巷整体出新还未开始,但我们的小店已率先完成了门头翻新、店内老化改造等工作。后续我们将积极配合街道,把店铺旁的转角打造为兼具打卡颜值和休憩功能的小广场。”申善文表示,希望出新后的南台巷,可以成为“有潮流感却没有商业压迫感”的社区,不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选择南台巷最重要的是因为它的独特性。南台巷每一家小店的店主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大家竞相绽放,让小店业态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局面。但也随之暴露出南台巷本身存在的很多问题。”活动组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创游计划”推动“旧巷焕新”,建立起南台巷的归属感,展示出南台巷独特的文化标识系统。

  街巷历史文化如何挖掘?节点空间如何充分利用?老城区商业和居住的共生关系如何巧妙平衡?……这些都是“南台巷JIE头创游计划”重点考虑的问题。在今年10月糖酒交易博览会期间,焕新后的南台巷还将作为分会场,成为孕育众多消费新业态、文旅新场景的摇篮,打造南京“老城焕新颜”的街巷名片。

  对话未来

  全球青年共绘“墙景”蓝图

  从2023年的城墙博物馆,到2024年的冶城遗址,再到今年的世界文学客厅……作为承载着匠心智慧的文化遗产,南京城墙是南京创意设计周一路走来的见证者,也是城市众多重要公共活动的守护者。

  开幕式上,“墙景未来——全球青年共创行动”正式亮相。该项目选择南京城墙的南线、北线各具代表性的地段,面向全球进行公共艺术装置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征集,并将在东南大学、都灵理工大学、佛罗伦萨大学、南京大学等全球多所知名高校开展专题设计实践营,让青春智慧伴古老城墙共生。

  “早在今年3月,南京与佛罗伦萨就携手举办了一场活动,聚焦南京城墙活化利用提出‘共同的遗产、共同的世界’,为本次共创行动奠定了基础。”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中意城市更新中心主任鲍莉向记者介绍,一方面,参与者要考虑围绕城墙设计公共艺术装置,完整展示城墙标识;另一方面,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带动开发周边地带,让城墙内外都被激活。

  城墙,与城市空间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应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关于城墙的活化利用,我们希望能够与城市发展和历史建筑相协调,不仅限于展示给游客,同时也可以为周边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公共空间。”鲍莉期盼着,本次共创行动能汇集年轻人的创意构想,推动优秀方案落地,将城墙真正活化。

  来自法国巴黎西岱大学的博士生戴纳佳,长期在宁研究近现代时期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曾深入研究南京城墙这一课题。在她看来,南京城墙承载着文化记忆,其保护利用需要智慧的互鉴。“我觉得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式,突出城墙与城市的关系。譬如可以在城墙上放置更多的介绍,引导人们通过城墙了解历史和城市。希望青年们能用自己的智慧火花扮靓城墙。”

  都灵理工大学校长助理、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教授Marco Triciuoglio表示,历史遗产、传统文化与年轻人息息相关。“我希望以后续的设计周为契机,呼吁全球有城墙城市的年轻人参与,也希望能有一个国际青年建筑师网络来共同关注这些文物及其价值认同。”

  润泽童心

  凝聚众智共建“艺术游乐园”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世界文学客厅内,管弦悠扬。由南京民族乐团乐手、北京东路小学的孩子们携手演绎的文学音乐剧《千字文》,点亮了“设计之夜”的星空,也拉开了环鸡笼山艺术介入项目落地的帷幕。

  1500多年前,《千字文》作为中国最早、传播最广的儿童识字启蒙读物诞生于南京。“《千字文》构建了一个天人和谐的完整世界。如何让这部蒙学经典以全新艺术形式回归当代孩子们的世界,意义非凡。”表演设计者黄睿琦、张吉喆表示,文学音乐剧《千字文》巧妙融入中国大鼓、竹笛等传统乐器,结合数字艺术形式呈现。“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当代数字与古典丝竹的融合,让孩子们不仅仅是观众,更是节奏的创造者、故事的讲述者,愿这份由古文字、新视觉与心之声共同谱写的南京记忆,长久回响。”

  去年年底,“世界文学客厅—鸡笼山文学小径”开放式文学街区被纳入首批南京市儿童友好建设街区。今年夏天,一群精通音乐、数字艺术、插画、建筑、儿童艺术教育等领域的创意工作者汇聚于此,共建一座满怀童趣的“艺术游乐园”。

  在儿童展示区,孩子们举起画笔,在一只白色大蜗牛雕塑表面尽情涂鸦。“小朋友、小虫子在我眼中都是一样可爱、本真的生命,我们之间是一种自由、平等、美好的关系。”创作者朱赢椿介绍,现在正值夏天,让这只白色蜗牛停留在南京世界文学客厅的绿荫下非常合适,希望这只慢吞吞的蜗牛成为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生命、激发灵感的桥梁。

  一部以丝竹鼓点和数字艺术致敬传世文学经典的音乐剧,一座站在孩童视角感知自然的“一米植物园”,一间由小鸟带来的绘本图书馆,以及一只慢慢悠悠东张西望的艺术蜗牛……南京世界文学客厅将牵头联动古生物博物馆、工艺美术大楼、北极阁气象博物馆等文学、文化、文艺场馆,共同谱写一首面向未来的童趣之诗。

  南京创意设计中心副主任纪文心向记者介绍,目前环鸡笼山艺术介入项目已逐步启动,这批儿童友好创意装置将在文学客厅常态化展出。此外,作为助力南京明城墙申遗的重要国际传播活动,“墙景未来——全球青年共创行动”将于本月中上旬正式面向全球发布设计公告;南台巷也将在7月开启“颜值焕新之旅”。

  活动尾声,领导嘉宾共同登台揭幕。大屏幕上,十竹斋笺谱的“凤子”振翅翩舞,满载着创意与希望飞向美好明天。当南台巷的烟火在设计中保留情感温度,当古老城墙在青年共创中焕发时代光彩,当千年文脉在童心之中续写新章,2025南京创意设计周正以智慧为笔,饱蘸历史文脉与创新活力,向世界展现历史文化名城走向“诗意栖居”的锦绣图景。

  (江南时报记者 姬传涛 蒋心怡 南京世界文学客厅供图)

标签:游乐园;共建;创意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