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坚持特色,创新发展,谱写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新篇章
2022-06-27 02:42: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徐州医科大学:

坚持特色,创新发展,谱写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新篇章

  徐州医科大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创办于1934年的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8年由南京医学院分迁至徐州成立南京医学院徐州分院,1960年定名为徐州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2021年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六十余年来,学校不断发扬“艰苦创业、不断创新、勇于创优”的优良传统,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科技兴校、特色名校、文化铸校”的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型发展”“选择性优秀”“关联性拉动”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是整个淮海经济区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所高等医学院校,也是该地区医学教育、医学科研和医疗服务的中心。

  学校设17个学院(部)、36所附属医院(临床学院),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教职工1400余人。设置28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4个学科门类。有临床医学、生物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学技术、护理学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护理、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公共管理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具备硕士研究生推免权,并设有生物学、临床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了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拥有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教学团队,是国家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认证有效期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以及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一批省部级奖项;获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多项,以及一批省级品牌专业、重点专业(类)、精品课程和教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践教育中心。以优化学位授权点布局为抓手,扩大完善“5+3+X”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开展“直博生”人才培养。以“新医科”建设为契机,探索服务卫生健康需求的“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建有一批省级重点学科和省优势学科群,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ESI排名全球前1%;获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平台。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发表SCI、EI等收录论文2000余篇,其中在美国科学院刊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0余项。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所发展迅猛,我省在此领域建设的科技平台均落户徐州医科大学。学校牵头组建的江苏省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创新中心,在CAR-T细胞研发及应用方面走在国际前列,被新浪医药评价为“国内CAR-T研究主力”;注册国际、国内临床试验41项;首家开展人源化CAR-T治疗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并通过美国AABB认证,治疗患者近500例,总有效率达80.67%。

  学校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快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师资队伍数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学校充分依托“江苏特聘教授”项目吸纳高端人才,为提高育人质量和推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以及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双创计划”、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青蓝工程”等一批优秀教师和团队。

  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有效整合全球优质资源,织密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先后与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等30多所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英国卡迪夫大学等高校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学校先后入选苏英、苏韩高水平大学合作联盟,积极组织和参与联盟各类学术活动。学校积极扩宽学生出国渠道,与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日本鹿儿岛大学等签订学分互认、联合培养合作协议,增加学生出国(境)交流路径;定制与境外名校的学生交流项目,为广大学生学习前沿的医学知识技术、拓宽国际视野提供了有益的平台。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通过开展“感动徐医”人物评选,选树学生学习榜样。将“以身试药”用生命验证“麻沸散”古方奇效的王延涛、中国麻醉学事业的创始人曾因明、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异国孩子的“中国妈妈”盛睿芳、全国“十佳暖心乡村医生”孙绪峰以及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茅一萍等人物榜样,作为学校育人的生动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医学、药学、康养相结合,打造了赤脚医生博物馆、石榴园工作室等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医学人文实践基地、中国医史教学基地, 用优秀文化和丰富活动体验浸润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医德素养和人文情怀。

  学校扎根江苏大地办大学,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徐州市政府共建“生物医药创新港”,推动肿瘤细胞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药监局麻醉镇痛与精神类药物评价重点实验室产业化运作。建设大学科技园、转化医学研究院、数字医学研究院、养老研究院等产业孵化平台,搭建社会多方参与、学校主动作为、各方共创共赢共享的对外合作新平台。集聚淮海经济区医疗资源,聚焦重大疾病诊治,建设临床研究院,辐射提升区域医疗能力,主动服务人口老龄化、基层公共卫生、居民慢病管理、社会康养照护等,提升社会服务贡献度。

  麻醉学教育是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在全国率先创设麻醉学本科专业,并建设成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麻醉学教学团队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麻醉学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麻醉学学科先后获评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和江苏省“135工程”重点学科,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考试麻醉学专业命题基地。全国高等教育学会麻醉学教育研究会、江苏省麻醉研究所均挂靠在我校。学校主办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学校在全国率先实施“5+3”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学生实行双导师制、小班制教学、双语教学等,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无缝对接,推进了医学基础教育与临床教育的有效融合,学校被誉为“中国麻醉学人才培养的摇篮”。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文明单位等,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奋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当前,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正秉承“以德载医、博学创新”的校训,按照“立足江苏,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团结一致,铆足干劲,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目标奋力前行!

标签:江苏省;学校;高校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