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近年来,面对柜面业务“等待长、办理慢、效率低”的痛点,镇江农商银行以“限时办结”为抓手,以“数据督导”为支撑,通过机制优化、技术赋能、全员联动,打出一套服务提质“组合拳”,用高效与温度重塑柜面服务新生态。
以“标准筑基”为前提,筑牢效率提升根基。一是痛点梳理明靶向。组建由运营管理部牵头,网点运营主管和部分业务骨干参与的“流程诊断专班”,聚焦存款开户、取款销户、信息变更、汇兑录入等22项高频交易,通过调取3个月业务录像、分析柜员操作日志、收集客户反馈等方式,全面梳理出“重复核对资料、无效等待、客户信息多环节填写”等流程痛点,为后续优化明确了靶向。二是流程优化减冗余。借鉴联合银行集中作业的“凭证树”管理方法,对业务需求对接、客户资料收集、凭证传递等关键环节进行重新定义,剔除重复核对、无效等待等冗余步骤,将客户信息核实、资料整理等环节前移至窗口接待前,让柜员在窗口专注于核心操作,从源头缩短客户现场等待时间。三是时限管控立标杆。基于各网点历史耗时数据,结合业务复杂程度与全省平均水平,为每一项高频交易制定“参考预警值”。这一预警值并非刚性约束,而是通过数据测算形成的“合理区间”,既为柜员提供操作节奏参考,又保留灵活处理特殊情况的空间,让“限时”更具科学性与可行性。
以“数据赋能”为引擎,激活全员提效动能。一是精准督导破难点。信息科技部在报表平台开发柜员业务时长统计系统,基于联合银行文件数据,实现T+1日实时展示每个网点、每个柜员、每笔业务的耗时详情,运营管理部每周筛选业务时长排名后10%的柜员,通过电话访谈深挖操作难点,并要求网点运营主管针对性制定整改计划,形成“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精准督导链条。二是竞赛激励促争先。启动“业务提质增速”专项竞赛。对柜员,按月排名业务时长得分,按季兑现奖励,同分时优先考量业务量,既拼“速度”也拼“总量”;对主管,按网点低于全省平均时长的交易码数量排名,压实管理责任;对网点,考核智能机具(STM)分流率,推动简单业务向自助渠道迁移。同步开展“金点子”征集,针对耗时前5名的交易码落地5篇优化流程,对献策员工给予专项奖励,让“人人想办法、个个提效率”成为常态。
以“动态迭代”为保障,实现服务质效双升。一是迭代机制保长效。推行“周通报—月复盘—季迭代”机制:每周对各网点的业务耗时数据进行全面梳理,精准定位典型问题并进行通报;每月组织复盘会,深入剖析数据背后隐藏的流程漏洞、柜员技能短板等深层次问题,全面总结经验教训,形成针对性的改进方案;每季度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动态调整超时预警值。二是经验转化促提升。为发挥优秀柜员“高效操作法”价值,精选业务熟练度高、服务评价优的一线柜员组建内训师团队,通过现场操作演练的形式,讲解风险防控要点与客户沟通技巧,全行柜员通过观摩学习、分组模拟、一对一指导等方式深度学习,形成“标杆引领、全员共进”的良性循环。三是效能提升显成效。通过“限时办结+数据督导”联动举措,柜面服务效率实现“质的提升”。22项高频交易平均时长从258.45秒降至119.37秒,降幅54%;STM存取现金业务转化率从53.57%提升至61.86%,非现业务转化率从82.98%提升至91.86%。
(毛梁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