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小店现在能够保证温饱了,我在经济上也‘脱贫’了,这还得谢谢咱们区社矫中心对我的帮助!”
铜山区社区矫正对象杜某,因非法利用网络信息罪被判处缓刑。社区矫正中心和司法所通过双走访发现其生活较为困难,随即列为帮扶对象。之后,通过谈心发现杜某对美甲感兴趣且在毕业后从事过一段时间美甲工作,工作人员联系市场监管部门帮助她了解开店流程和注意事项,不断鼓励杜某保持阳光心态,积极创业。目前,杜某在镇上成功经营起一家小型美甲店,经营收入可以保证日常生活开支,这让她对以后的生活也更有了“盼头”。
这是铜山区多措并举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为社区矫正对象铺就回归路的一个缩影。该区通过“依托一个学堂、构建二重帮扶、打造三大基地”强化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扶,在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扶帮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率连续17年被控制在1‰省定标准以下,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特大案件。
一个学堂,开具心灵药方
“谢谢王大姐,是你救了我,这个手串是我自己编的,不值钱,但是我的心意,你一定要收下!”女性社矫对象王某解矫前送给铜山司法所工作人员王海萍一个自己手编的手串,并对王海萍以及司法所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好好过,往前看,相信大姐,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的!”王海萍回赠了王某一个小礼物并鼓励她放下过去,迎接新生活。
王某在矫期间情绪波动较大,王海萍运用在“九色鹿心理成长学堂”学到的心理知识,通过心理干预、谈心谈话有效化解了王某的负面情绪,使王某改变了消极心态,更加积极勇敢面对人生。
“九色鹿心理成长学堂”是铜山区司法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与中国矿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李全彩团队合作,针对辖区社区矫正对象和矫正社工开办的心理课程。以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亲子工作坊”未成年家庭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对监管的社区矫正对象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性格特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排查。对有焦虑症状的社矫对象采取“一对一”“面对面”心理健康疏导;对有严重行为偏差、存在心理疾病的对象,当面进行危机干预或心理治疗,直至缓解或消除其心理问题。对发现的有重大家庭变故、心理疾病的社区矫正对象做到提前干预、监管有效,达到“事心双解”目的。
2024年至今,依托“九色鹿心理成长学堂”该区共开展心理教育讲座6次,心理疏导3次,小组活动4次,个案辅导18人次,帮助10名女性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心理问题。
二重帮扶,点亮生活明灯
“妈妈,这衣服真好看,我真喜欢!”
“感谢区司法局和爱心企业对我们一家人的帮助!我觉得很温暖,我肯定好好表现,好好做人!”
今年儿童节期间,铜山区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人员与张集司法所工作人员一起来到该区张集镇社矫对象杨某家中,为其孩子送上了衣服、鞋子等儿童节礼物,看到孩子开心的笑脸,杨某感激不已。
杨某入矫以来,常常表现出情绪消极,生活态度悲观,甚至多次产生轻生念头。在心理疗愈的同时,社矫中心以及张集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重点家访,了解到杨某身患尿毒症,丈夫身体残疾靠打零工维持生计,还有一个上学的孩子,每个月的透析费用就已经让这个家庭陷入窘境。针对家访发现的问题,工作人员与村委会反复沟通,帮助其向民政、残联、医保等部门进行政策咨询,并将其纳入重点帮扶对象,逢年过节对其家庭开展走访慰问,助其继续安心改造。
铜山区司法局构建“社矫中心+司法所”的双重帮扶模式,区矫正中心制定季度走访目标和方案,针对前期排查出的隐患与社区矫正对象近距离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家庭状况、生活情况,发现苗头倾向,及时采取措施。司法所以走访社区矫正工作小组、走访社区矫正对象、走访社区矫正对象亲属的“三走访”工作方式深入辖区开展社区矫正走访工作,对于有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询问具体困难情况并上报社矫中心,开展针对性教育帮扶。
截至目前,区社矫中心联合各司法所参与隐患排查4次,帮助困难社区矫正对象12人次,累计组织爱心企业捐款3万余元,解决各类生活难题20件。
三大基地,助力多彩新生
“以前以为社区矫正就像跟在家一样,现在知道了一旦在矫正期间重新触犯法律法规,我就要从高墙之外回到高墙之内,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在‘高墙’外矫正的机会,遵纪守法,服从司法所监督管理。”在参观完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铜山看守所后,一位社区矫正对象深有感触的说。
为做好社区矫正工作,铜山组织成立包括4个公益劳动基地、2个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个就业帮教基地在内的“三大基地”,将三大基地作为宣传、教育、帮扶社区矫正对象的主阵地。在平时的矫正工作中,依托三堡敬老院、新何社区奎河公园、铜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益劳动基地,适时推出植树、防火、除雪等“四季套餐”,极大提高社区矫正对象公益劳动积极性;依托铜山区法治公园、铜山看守所建立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实地感受,开展实景教育;依托江苏雷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徐州畾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搭建帮扶教育基地,通过充分摸排困难矫正对象就业需求,制定求职清单和职位清单,坚持就近原则并根据社区矫正对象自身技能掌握情况精准“推送”过渡性或者长期的就业岗位。
今年以来,该局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公益劳动20场次,学习教育25场,帮助7名矫正对象实现就业。
盖仁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