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司法局通过丰富基层“多元化”普法教育形式、完善“一站式”法治惠民服务体系、筑牢基层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搭建基层“援法议事”活动平台等,厚植“良法善治”沃土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一是丰富基层“多元化”普法教育形式。统筹规划,积极建设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影响的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游园、街区法治展馆、法治文化广场、法治一条街、法治书屋等精品法治文化阵地。结合地域特色,打造特色明显、形式多样、体验性好的多元化法治文化场所,形成“一地一品,百花齐放”的特色法治文化阵地格局。注重运用法治文化的力量感染群众,积极组织法治文艺演出队,编排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文艺节目,利用广场、社区、田间地头、乘凉晚会为基层进行巡回演出,传播普及法治文化,使广大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法治教育。
二是完善“一站式”法治惠民服务体系。积极推进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法律服务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三大平台宣传服务,打造“一站式”服务窗口。加强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村 (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健全建设标准、服务标准和运行管理制度,统筹提供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指引, 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普法教育、法律咨询、维权指导、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等法律服务;进一步落实一村(居)一顾问制度,全县各个村(居)全部配备法律顾问,覆盖率达到100%。健全完善“挂牌服务”“见面服务”工作制度,不断提升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质效。
三是筑牢基层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积极践行“枫桥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做到村(社区)调委会有人员、有场地、有标识、有制度,推动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全部达标。做好专(兼)职人民调解员配备,逐级建立人民调解员名册。实施矛盾纠纷全周期管理,健全镇周排查、县半月排查制度,实施多元融合调解措施,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确保基层社会稳定。
四是搭建基层“援法议事”活动平台。积极组织构建社区、村居“援法议事”工作室,通过居民议事会、楼道议事会规范协商规则和流程搭建“援法议事”协商议事平台。关注群众需求要事、民生改善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广泛开展各类协商议事活动,收集问题线索,依法解决社区村居群众急需解决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了法治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提升村居治理法治化水平。
沛县司法局 李培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