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吴区司法局立足葡萄产业发展实际,紧扣葡农法律需求,创新推出“源头治理+精准普法+维权保障”三位一体服务模式,为“鸿山葡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
一是特色法律驿站化解涉葡纠纷,源头治理筑根基。针对葡萄产业生产周期长、销售环节多、易发合同纠纷的特点,新吴区司法局创新设立“葡萄法律驿站”,打造“田间地头+线上平台”双轨服务机制。驿站由专职调解员、驻村律师和农业专家组成,重点解决土地流转、用工合同、购销协议等纠纷,已成功调解类似纠纷52件,涉及金额超600万元,调解成功率98.6%。联合农业农村局编制《葡萄产业全链条法律风险防范指南》,梳理种植、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的17类法律风险点,通过“法润民生”微信群推送典型案例30余期,实现纠纷预防端口前移。
二是立体化网络覆盖产业全场景,精准普法润民心。聚焦葡农“急难愁盼”,构建“3+N”普法矩阵,在千亩葡萄示范基地、徐塘桥高标准农田、果怡观光生态园设立3个固定法治联络点,结合农时组织“流动普法摊位”“葡萄架下微课堂”等N种特色活动。针对调研收集的80余条需求,在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用工环节分类开展靶向宣传,防范土地承包纠纷和农资安全问题、规范电商直播团购等新业态经营及指导签订采摘临时工协议模板等。推出“法律援助惠民联系卡”,集成法律咨询、公证办理、仲裁申请等二维码,发放800余张,实现“扫码即达”服务。联合“小苗说法”栏打造"“法治助农直播间”,律师在线解答商标侵权、网络销售合同等问题,单场观看超0.8万人次。
三是全链条守护地理标志金名片,维权保障强品牌。为提升“鸿山葡萄”品牌价值,司法局打出知识产权保护组合拳。组建由8名知识产权律师、4名公证员组成的“法护葡萄”顾问团,提供地理标志使用规范、商标注册等免费服务,指导鸿山葡萄协会完成5个核心品种商标注册,推动“鸿山牌”获评江苏省著名商标。与区法院设立“葡萄产业诉讼服务点”,配备方言调解法官,提供诉前调解、证据保全等绿色通道,协助农户处理外地商户恶意压价事件,挽回经济损失80万元。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护标净市”行动,查处假冒包装案件3起,下架侵权商品200余件,有效维护当地葡萄品牌权益。(新吴区司法局 承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