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解码胡埭镇“十个一”示范实践样本
2025-03-05 00:5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胡腾蛟  
1
听新闻

  在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一场关于乡风文明的“静默革命”正悄然改变着这里的村庄与居民。从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的周末课堂,到村规民约的创意推广;从志愿服务的“微光成炬”,到家风家训的薪火相传……胡埭镇正以“十个一”示范实践为抓手,将文明乡风融入乡村振兴的肌理,探索出一条“文化润心、治理赋能、群众共治”的乡村发展新路径。

  2021年以来,胡埭镇累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超2100场,覆盖群众5万余人次,成功创成全国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4个,“胡埭镇乡风文明十个一”项目获评无锡市乡风文明建设优秀案例,胡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被评为无锡市乡情地情教育示范点,这背后是胡埭镇以“小切口”撬动“大文明”的智慧实践。

  阵地赋能,文明实践“活”起来

  “一所一站”,从资源整合到服务闭环。走进胡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墙上的电子屏滚动显示着本月活动清单:元宵科学秀、法院开放日、亲子阅读会……“以前觉得文明实践是‘虚’的,现在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胡埭村村民李阿姨感慨道。

  胡埭镇构建“1+10”阵地网络,以镇级实践所为枢纽,联动10个村(社区)实践站,打造“一站一品牌”。鸿翔村“鸿心驿站”搭建协商议事平台,立人社区“意空间”主打人才政策辅导,花汇苑社区“花儿朵朵”专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各站点实行“群众点单、评单—实践所派单—实践站制单—志愿队伍接单”闭环服务模式,精准对接需求。形成“月月有计划、周周有活动、站站有品牌”的服务格局,融合打造功能完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文明实践阵地真正“活起来”。2024年,全镇累计接单300余次,满意度达99%。

  每周六下午,胡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文明课堂”总是座无虚席,既有传统文化的打卡实践,又有科学知识的体验学习,这样的趣课堂广受家长和孩子的欢迎,“我家小孩特别喜欢参加周末小课堂,课程内涵丰富,结合当前热点,又能打卡胡埭特色乡味,还能跟着劳模好人等先进模范一起担任文明推广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觉特别有意义。每周末把小孩送过来参加活动,我们家长特别省心,也很放心。”带娃来参加“少年登科游—状元故里话状元”活动的一位家长说道。

  文化浸润,文明乡风“新”起来

  “一场一带”,从广场到村野的文明纽带。傍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大屏幕白天宣传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公益广告,晚上作为农村电影放映点播放正能量影片。胡埭镇以实践所广场为核心,串联“吴歌戏台”文化小剧场、马鞍村“幸福直播间”、富润社区“润心自习室”、九龙湾登山步道、立人篮球场等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形成“15分钟文明生活圈”。

  志愿者的红马甲在“学雷锋月”“公民道德宣传日”“温暖秋冬”等活动现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群年轻人身着统一的队服在篮球场挥洒汗水,胡埭镇第一届企业职工篮球赛暨第三届“鸿翔杯”篮球赛正如火如荼开展。这些站点定期开展文化体育、理论宣讲、法律援助、扶危济困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文明了居民的精神,增强了居民的体魄,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共同串联起来,形成了胡埭路文明实践示范带。

  志愿聚力,服务品牌“亮”起来

  “一团一队”,从单向输送到双向奔赴。以百姓名嘴、劳模工匠、无锡好人、优秀志愿者为骨干的“吴韵新声”宣讲团,联合无锡市委讲师团与高校共同发力,积极创新共学、共研、共教的“校地团共建”新模式,得到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广泛推广。在立人社区的“家庭微党校”,退休老党员朱金华正在给年轻人讲党课。作为“吴韵新声”宣讲团成员,她创新采用“理论小灶”“凉亭党课”的形式,把理论政策讲成“家常话”;龙延村“延传身教”,将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送到百姓家门口、企业车间内。这支由劳模、好人、高校师生、党员干部组成的百人宣讲团,已开展活动58场,受众超6000人。

  志愿服务更是呈现“专业化+大众化”特点。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的“健康直通车”定期下村义诊,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梅姐驿路”蒲公英志愿服务队助力胡埭暑托班,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各村(社区)实践站定制课程,鸿翔村退休党员、村民队长组成“银龄调解队”……目前,全镇注册志愿者达1.2万人,年均服务时长超10万小时。“以前觉得做志愿是‘帮忙’,现在成了‘时尚’。”来自胡埭医院的志愿者小于如是说。截至目前,共有60支志愿服务队,年均开展活动1000余场,持续擦亮“微光成炬 志愿守‘胡’”服务品牌。

  榜样引领,崇德向善“热”起来

  “一训一榜”,从家风云端到身边榜样。推进胡埭镇家风家训馆建设,着手建设家风家训学习实践基地。整理出一批优良家风家训,推出廉洁家风优秀作品《秘钥》《清风有信,代代相传》《家风正 国运兴》和《枝廉叶茂》等,通过微视频和平面海报的形式,把弘扬优良家风、传承清廉家风的故事传递给辖区居民;以胡埭镇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的事迹精神为基础,制作发布“善行义举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赵成旺、“江苏好人”“无锡市最美职工”王春花、“江苏好人”钱仕根、“无锡好人”丁晓东、“无锡市最美拥军人物”杨涛、“滨湖区最美基层共产党员”吴维良等具有代表性的6名优秀人物入选榜单,以身边人、身边事强化精神文明宣传教育的感染力。

  治理升级,乡村蝶变“实”起来

  “一村一户”,从面子美到里子暖。走进全国文明村鸿翔村,干净整洁的村道,水清岸绿的河塘映入眼帘,白墙黛瓦间,一幅幅绘制精美的文化墙绘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市级文明村富安村“状元”经济已然成为新风景。五星级“文明楼道”中海·海泰雅苑33号“状元文化”主题墙上,展示着历代乡贤事迹;花汇苑一区27号楼的“睦邻公约”由居民共同拟定,楼道长邵叔叔说:“现在谁家有事,群里喊一声,立马有人响应。”富安花园A区26号以书法绘画为主题的善书楼,37号以老物件、老照片展示为主题的善忆楼等,以点带面,示范引领,逐步推动全镇小区生活单元品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和市民文明素质提升。

  “倡导孝老爱亲,构建邻里文明和谐;推崇良好家教,遵德守礼家风淳朴,诶嘿……”阵阵嘹亮的歌声从马鞍村“幸福直播间”传来,这是非遗吴歌传唱人吴维良正在唱《村规民约》,让村规“约”出新风尚;“状元后人‘埭’你一起晒族谱”清明活动梳理家风脉络,带动乡村旅游寻根热……形式多样的移风易俗活动,破除乡村陈规陋习,引导村民遏制封建迷信、低俗婚恋观等落后风气。鸿翔村依托鸿心驿站,采用“群众事说给群众听”的宣传模式,把文明理念、文明行动送到群众身边,不断提高村民对移风易俗的认识和重视。其他村(社区)也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推动乡村治理、生态文明、产业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为胡埭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乡风文明建设绝非“面子工程”,而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下一步,将联合高校成立“乡村振兴智库”,推动文明实践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文明乡风就像九龙湾的溪水,流淌在每一条街巷,浸润每一户人家。在这片土地上,文明正从“盆景”变“风景”,从“风景”变“风尚”,书写着新时代的乡村答卷。 

(胡腾蛟)

标签:胡埭镇;文明;实践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