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仪征农商银行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新形势下金融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大力弘扬新时代农商“奋斗者”精神,践行普惠金融使命,不断加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动性与高效性。截至8月末,各项存款余额超283亿元,较年初增长超2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近22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21亿元;信贷客户数超3.2万户,较年初增加近3000户,增幅10.11%。
聚焦“主责主业”,提升服务实体的深度。一是明确信贷投放计划。制定出台2023年信贷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全年信贷投向投量,以普惠金融重点领域、制造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信贷为重点支持方向,全年计划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增加16亿元,100万元以内贷款增加5亿元,制造业贷款增加13.75亿元。二是扎实开展精准走访。常态化组织开展客户走访活动,实现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市民走访全覆盖。截至8月末,全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超57亿元,较年初增加近6亿元,增幅11.5%;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9亿元,较年初增加近1.4亿元,增幅17.78%;绿色信贷余额超4亿元,较年初增加5000多万元,增幅13.7%;新市民消费贷款余额近1000万元,为180多户新市民提供消费金融支持。三是强化创新产品驱动。以“精英贷”和“全民普惠贷”为营销切入点,持续开展整机关、整企业批量营销工作,有效促进100万元以内贷款和增户扩面成效提升。围绕“苏农贷”清单客户开展名单制业务推进,实现点对点的营销。通过在信保类客户贷款准入和优惠利率审批上进行管控,引导支行做好“微企易贷”业务推广,二季度“微企易贷”净增1.47亿元。围绕增户扩面,持续开展“阳光e贷”产品推广,至8月末“阳光e贷”较年初净增686户。
强化“问题导向”,加大精耕细作的力度。一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理念,紧跟省联社外联外拓部署节奏,通过开展“银行+”合作模式,以党建共建为抓手广布局、搭平台、建系统、优服务,有效整合政府、银行、企业等多方资源,实现服务合力。先后与农业农村局、总工会、供销社等部门建立乡村振兴战略合作。2023年以来,朋友圈逐步做大,先后与新华书店集团仪征分公司、市妇联、团市委、行政审批局、住建局、卫健委、江苏有线仪征分公司、江苏农担扬州分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二是做实“行长+镇长+会长”模式,积极融入全市各类协会商会,带着额度上门营销,对辖内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进行批量授信,确保发放量和惠及面的持续稳定。在全省农商行6月份“推进五访五增,助力市场主体”专项竞赛中暂列全省第一、层级第一。8月末,全行“苏农担”在保余额较年初增长3000多万元,完成省联社劳动竞赛序时任务的140.49%;“苏农贷”户数增长44户,合计金额2500多万元,完成省联社劳动竞赛序时任务的107.32%;“微企易贷”余额超4.3亿元,完成省联社劳动竞赛序时任务的144.15%。
注重“量质并举”,拓宽普惠金融的广度。一是持续推进网点智能改造与升级转型,深化智慧厅堂建设,大力推广“政务+金融”的服务模式,依托银行网点和普惠金融服务点等优势,将涉及人社、医疗、公积金、不动产等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让银行网点真正成为“百姓身边的政务服务大厅”。目前,已建成“农商·苏服办”旗舰网点1个、标准网点32个、便民服务点101个。二是抓好已建“智”系列和结对共建场景平台的精细化管理,发挥专营支行的能动性。进一步深化银医、银校、银社、银政合作,上半年智慧物业实现交易1500多笔,交易金额近200万元;校银通归集61家学校,各类费用缴纳1.3万人次,金额3300多万元,支付4000多笔,金额7300多万元,日均沉淀资金达2300余万元;新增智慧食堂有效机构12家,交易5.5万笔,此项目在全省农商行首届场景金融案例大赛中获得铜牌;村级资金业务系统内单位账户扩展至137户,交易笔数23400多笔,日均沉淀资金近4亿元。三是坚持“大零售”导向,创新异业联盟新模式,主动融入社区治理,重点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点功能升级,叠加政务、商务、物流、人社等便民服务功能,着力将其打造成周边居民生活、社交、金融综合性服务场所。截至8月末,全行101个普惠金融服务点已实现全县各行政村全覆盖,提供各类金融服务34.1万次,办理取现、代扣代缴等1.56亿元,真正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仪征农商银行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保持战略定力,不断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力争在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领域,打造更多长板优势,提升“真心金融”品牌影响力,高效汇聚“金融活水”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在新征程的赶考路上交出仪征农商银行的优异答卷!
(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