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近日,61岁的顾大爷因腹部剧痛前往苏州市相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就诊。据顾大爷描述,他最初感觉到胃部疼痛,后疼痛持续加剧并转移至右下腹,赶至医院后,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需立即手术。该院外科主任周大男表示,类似顾大爷这样起初不以为然、最终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在门诊中并不少见。他提醒,阑尾炎虽常见,但若延误诊治,可能迅速进展为穿孔、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小阑尾 大隐患
阑尾位于人体右下腹,外形细长如蚯蚓,虽属“小器官”,一旦发炎却可能引发大问题。医学数据显示,每100人中会有7个人会遭遇急性阑尾炎,其中15-30岁青少年和青年群体尤为高发。周大男指出,阑尾炎病情发展迅速,从轻微疼痛到出现严重并发症,有时不超过24小时,及时识别症状至关重要。
典型症状与特殊人群表现不一
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包括“转移性腹痛”——初期多为上腹或脐周隐痛,易被误认为胃痛,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同时多伴有食欲骤减、恶心呕吐、低热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患者症状往往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腹胀或精神差;儿童患者病情进展快、表达不清,易被忽视;孕妇随着子宫增大,疼痛位置上移,易与产科症状混淆;糖尿病患者因痛觉迟钝,虽自觉症状轻,但炎症指标可能已显著升高。
“三步法”精准判断
医院通常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三步法确诊。医生会进行麦氏点压痛、反跳痛等专业触诊,并结合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辅助判断,超声和CT检查则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尤其适用于肥胖、症状不典型或疑似出现并发症的患者。
微创手术是首选,拖延治疗风险高
“一旦确诊急性阑尾炎,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式。”周大男解释到,目前腹腔镜微创手术已成熟应用,仅需在腹部打3个小孔,患者创伤小、恢复快,通常术后2-3天即可出院。他强调,确诊后建议72小时内完成手术,不可盲目选择保守治疗,否则易反复发作,甚至引发穿孔等严重后果。
术后康复注意“两早一避免”
患者术后应尽早恢复进食与活动。早期进食可遵循,麻醉清醒后6小时可少量饮水,术后6~8小时开始进食流质饮食(清汤/米汤),24小时内过渡到软食;早期活动可遵循,术后6小时可在床上活动,12小时后鼓励下床站立,24小时内每日行走3~4次,每次5~10分钟,有助于预防肠粘连。周大男特别提醒,出院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2周后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如若出现发热(38.5℃)、持续呕吐或切口渗液,需及时复诊。
“阑尾炎最怕一个字,忍!”周大男表示,及时就医、尽早手术是避免病情恶化的关键。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3-5天即可康复,而拖延则可能让小炎症酿成大风险。他提醒各位居民,如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厌食、恶心发热等表现,应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排查,切勿自行用药或硬扛。(金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