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潘高鹏家做客
2025-10-14 12:1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胡剑明  
1
听新闻

  上月,笔者写小文《忆潘高鹏二三事》,承蒙《江南时报》主编管云林先生认可,即日在贵报登出。近日,应格冠美术馆馆长王长才先生之邀,去南京东郊登门拜访老报人、著名山水画家潘高鹏夫妇,这是一对“相濡以墨”的老艺术家。金秋时节,阳光明媚,一片古色古香的楼宇,几条缀满挂香的回廊,以一种敝亮构筑起我们“首访”的心情。

  二老开门迎客。可能是为了让我这个后生多结识一个文友,潘老还邀来了评论家吴起秀先生夫妇,这也使这次“做客”变成了一次“雅集”。我们参观了潘老的新居,恰时上午,阳光从东南方向照过来,透过阳台弧形的落地窗,径直投入到“现场”,投射在潘老的那一面墙的立式画案上,那墙上正有两幅书法,“古道今研”“笔墨寻道”,是今早先生为朋友题写的书签,尽显苍劲。

  潘老八十多岁了,人很淳朴,也很随和。话不多,但是听他谈起中国画艺术,我会感觉到他心中涌动着的那份激情,那种对艺术的热爱,那种不懈追求中生出的睿智与见解。在当今画坛,其山水画是独辟蹊径、独树一帜的,许多人都知道。其艺术风格和成就,是与他的人品、修养、功力分不开的。所谓“画如其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坐下,我们一起欣赏了潘老的部分画作,有的是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有的是获奖的,有的是为友人绘在册页上的,画幅中,意境表现都尽显强烈而深邃;或小中见大,或大中见精微,无不呈现一种艺术的张力。他的想法表现他的意象,自然景物复杂之“大”,山岳、水势、人文之“微妙”,风光无古今,令人仰止。王长才先生说,我们透过潘老的艺术视角,可感叹其笔墨之非凡功力。

  得益于这次做客,我认识了他的夫人尹其云女士,原来她也是一位画家。她正忙着为我们沏茶、端水,全然不顾我们在议论她。长才先生对我说,“潘老的老伴尹老,早已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画家,你应该了解!”,是的,我是画坛的“圈外人”,孤陋寡闻,但这次我算认识尹老了。得知我们今天的雅集,尹老前一日,专门为我们每人画了一幅《荷塘月色》,展开欣赏,那高洁逸兴的墨荷,清雅之气扑面而来……

  应我要求,我们欣赏了尹老的一批近年画作,其选材广泛,内容丰润,笔墨意趣,别具特色。在她的系列作品中,有可爱的小鸡、小象、布老虎,她喜欢猫,就配以花卉画了形态各具的小猫。我想到,这里的生动传神,应是连缀着她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悟。她笔下的条幅、扇面也是形态多样……她的许多画作都是潘老所题,文词或长或短,饶有情趣。比如《一个做鬼脸的猫咪》;还有一幅《睡眼蒙眬》的小猫,潘老题道:“家养小猫五年之久,朝夕共处,甚通人心,可爱至极,其云爱之如子……”一对老画家,对生活的美意与热爱跃然纸上。这些创作,很有尹老自己的匠心,画面雅致温和而韵流文气。二老的画与题,巧妙组合,可谓“情趣互补,珠联璧合”。

  从我视角看过去,这对书画伉俪的作画,也是作诗,作山川大地的绵长画卷,作人生长河相濡以墨的诗篇。他们以凝练的笔触、深邃的意象和哲思,不老诗心,展示了对生命、自然、历史与情感的独特感悟。二老的画作,既有古典诗词的含蓄美,又融入了现代诗的简洁与张力,体现了画家八十余年人生沉淀的慧心。宏大的气势与不乏细腻的笔触,让人感受他们相濡以沫,心心相应,及共同的艺术追求,一份和谐与亲切,映入眼帘、奔来心底。

  十年前,江苏美术出版社就出版过二老的合集《相濡以墨》。评论家吴起秀说,尹老以自己的思考,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融合了对真善美的倡扬,营造的画面物象造型可爱,形神俱足,线条纤细柔韧,概括流畅,格调纯净。百态妙趣,给人以丰沛的艺术温馨与清新朝气。

  尹老与潘老均年届八秩,曾七年同窗,师出同门,如太岳鸣泉相濡以墨,共同追求艺术精髓,是人生的伴侣,艺术上的良师益友,我们欣赏二老的才华,也赞美他们为中国画艺术的贡献。南京诗人刘晓诗云:“相濡以墨吐心声,满座春风书画情。艺海高鹏无老笔,花香几度伴云行。”

  画由心生,画家的内心境界和情怀,决定着其作品的品位和格调。潘老说,我不是什么“名家”,我是一个一生追求艺术的老报人,艺海无涯,我们怀着一份敬畏之心,怀着对自然、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和热爱。通过自己笔墨,传达着一份美好的情怀!二老的低调,也表达了他们所追求的那温馨安宁、祥和的纯美境界。

  胡剑明

  2025年10月12日

标签:艺术;高鹏;画作
责编:邓雯婷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