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徐悲鸿艺术馆的四重风华
2025-10-07 16:14: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作者:李海珉  
1
听新闻

  千年石板路蜿蜒于江南水乡,八百平米方寸之间,藏着一座艺术宝库。我,黎里古镇的守望者,经常引领四方宾朋漫步古镇,除了老美的“六悦博物馆”和台北林明洋的“洋为中用艺术馆”之外,苏州徐悲鸿艺术馆必定前往观赏的。此馆蕴有四个亮点,在我眼中:小处乾坤大,馆藏尽珍奇。风华蕴四重,神工显风雅。2019年春,何铮女士与戚品贤先生等热爱艺术的志士,将黎川市河南边一座三进老宅,共同打理成苏州徐悲鸿艺术馆,何铮担任馆长。艺术馆规模不大,不过精致厚重,为千年古镇注入了文化活力,成为长三角地区一处不可多得的艺术打卡地与文化传承高地。

苏州徐悲鸿艺术馆位于黎里古镇南新街19号

苏州徐悲鸿艺术馆馆长 何铮

  一脉相承,大师风采永驻

  艺术馆第一进门厅,徐悲鸿先生的半身雕像安坐正中,周边安排数十张图片,附有文字说明,娓娓说道这位“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者”的坎坷奋进的生平和开创性艺术的风范。徐悲鸿生于江苏宜兴,与苏州地理相近,渊源颇深。他与苏州著名油画家颜文樑先生是挚友,曾请颜文樑代授中央大学艺术系的课程,他也来苏州美专讲演和教课。

  第三进展厅珍藏着徐悲鸿多幅书画真迹,观众可近距离感受这位艺术巨匠的魅力。这里还汇聚了张大千、吴冠中、林风眠、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石鲁等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就如一条中国近现代艺术的璀璨星河。

  这些作品都是时代的缩影,无论是笔墨韵味、色彩表达还是创作理念,都值得细细品味。我时常会同文友在此交流讨论,沉浸式地感受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辉煌成就。

游客观赏徐悲鸿画作

  艺脉流转,展览焕发活力

  艺术馆第二进是个一百多平方米的临时展厅。开馆以来,这里始终保持高频次的展览节奏,平均每三四十天就举办一场专题展览,至今已经超过60场次。内容涵盖国画、书法、篆刻及漫画、油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既有实力派艺术家的成熟创作,也有书画新锐的创新探索。何铮馆长热情好客,多次邀请我出席书画展览开幕式。凭借徐馆这个平台,我结交了夏维淳、袁牧、胥力浦、杨纯玉、梁树成、梁明康、陶宝华、冯雷等一二十位书画老师与朋友。其中苏州著名肖像画家杨纯玉先生,2022年专门为江南古镇守望者联盟40来位守望者描绘肖像,并在徐馆举办专题展览,当年8月12日《江南时报》整版刊登肖像并作报道,使得江南古镇守望者联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还有一秒和石云峰等好友都在徐馆举办过专题画展。一秒本名沈韶辉,绘画每每激情四射,随意挥洒,多出佳构,令人印象深刻。石云峰山水、花卉、走兽、人物多方擅长,特别善画徐悲鸿奔马、郞世宁骏足,还有黄山迎客松,黎雄才和董寿平之后,在我眼里要数石云峰了。石云峰被聘为苏州徐悲鸿艺术馆艺术顾问,我也借光被聘为徐馆的文史顾问。

  徐馆诸多高频次、高质量的展览,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更让黎里古镇的文化氛围持续升温,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书画家、艺术爱好者、收藏家与研究者。

花语乡情夏维淳 钱杲中国画展开幕式合影

  佛韵沉香,历史无声诉说

  艺术馆第三进二楼,珍藏着佛像和苏绣两类艺术珍宝,同样向公众免费开放,就是需要预约。

  二楼正中一间被知情人称为“低调的宝藏”。这里恒温恒湿,幽静地安坐着11尊真人大小的金丝楠木佛像,是艺术馆花费重金收藏的。

  这些佛像的珍贵之处,一方面在于材质高档——金丝楠木质地温润、纹理细腻,自古有“木中黄金”之誉;另一方面在于雕塑技术精湛——佛像神态灵动、衣袂流转,细节刻画栩栩如生,尽显传承有素的匠心与神韵。

  关于佛像的年代,虽有唐宋、明清、民国等不同看法,不过我认为无论历史归属如何,其一流的材质与上佳的艺术水准,都明白彰显出它的历史文化与收藏价值。

真人大小金丝楠木佛像

  针尖艺术,肖像绣魂摄魄

  第三进二楼西侧,陈列着百年巨匠肖像绣,主要有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柳亚子、林散之、鲁迅、傅抱石、张继馨、黄宾虹、李叔同等十多位。这些惟妙惟肖的作品并非油画、素描,而是苏绣艺术的杰出代表——何铮女士创作的“百年巨匠系列”。

求学时代的何铮女士


部分名人肖像绣


何铮部分获奖证书

  何铮从热爱出发,奠定了苏绣基础,进而认定了自身的使命。何铮1980 年考入苏州首届业余美专学艺,师承张继馨、张辛稼、吴䍩木、沙曼翁,乔毅等老师。8年后又考入工艺美术职业大学深造,深得苏州大学范明三、薛企荧教授赏识,尤其是范明三老师,将一幅白猫绣稿赠予何铮临摹刺绣,从而迅速成长。何铮的刺绣装饰画《春夏秋冬》突破传统,得范老师推荐,参加《90上海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获得创新奖。此后何铮广泛师承,张继馨老师之外,绘画师从著名画家周矩敏,刺绣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殷濂君和著名刺绣艺术家朱凤二位老师。何铮绘画基础扎实,又加勤奋好学,刺绣艺术突飞猛进。她的作品有动机、有想象、有情绪,更有勃发的灵感,作品多次入选《苏绣》教科书,在苏州市、江苏省及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大奖。先后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作品先后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民间文艺家协会金桂奖金奖,入围全国最高奖“山花奖”。特别是2022年,获得“苏州民间工艺家”荣誉;随后又获得“东方文化,心之所向——澳洲悉尼第二届艺术交流展”金奖,荣获“中外文化交流艺术名家”称号。其实这些荣誉称号,并非她的人生目标,多年来,她秉持“但问耕耘,不求收获”,正是这种心态,使她沉得下心来,稳步前行。

中外文化交流艺术名家何铮金奖


何铮《一径抱幽》入选“素心若雪”第十一届中国女画家作品展并收藏

  艺德先于艺品,人品决定作品。我们来欣赏何铮的几件出彩的苏绣:

  双面异色绣:代表作品《狸猫》,这是何铮第一件苏绣作品,已经不同凡响。这种绣法是殷濂君老师的发明,使用二根针二根线同时进行,借鉴缝纫机底线和面线不同色彩的原理。何铮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绣制,精工出细活,终于成功完成。1993年和2007年,《狸猫》两次入选《苏绣》教科书和《苏州刺绣丛书》。

双面异色绣《狸猫》

  点彩绣:代表作品《荷韵》,选用张大千先生的蓝本,以点彩针法为主,数种针法融汇一体。这种绣法由著名刺绣艺术家朱凤老师于1958年创立,当时并无点彩绣这一名称。主要采用纬线打底,用针上调色法,即一针穿三至五种颜色融合起绣,呈现神秘、丰富而朦胧的色彩效果。这件作品由张继馨老师题名为《针度花影》,何铮绣上注释:“点彩绣针法由著名剌绣艺术家朱凤先生创立,用针上调色法在纬线上加点画法,效果具有朦胧含蓄之美,庚子春月何铮敬绣。”作品在艺博会上参展,引发业内人士高度关注,评委都说从没见过这种针法。展览三天,何铮全程讲解,为点彩绣作宣传。这件作品在2021年“苏艺杯”中荣获银奖。 

点彩绣《荷韵》

  虚实乱针绣:代表作品《张继馨肖像》和《张大千肖像》,分别下了八个月的功夫。她不仅展现了肖像绣方面的卓越技艺,更倾注了她的崇敬之情。张继馨是何铮学习绘画艺术的启蒙老师,2018年,正值张92岁生日前一年,她决定绣一幅张老肖像作为献寿礼。那时张老头顶谢发且发梢略有卷曲,何铮先用滚针绣出波浪,后用散套施针,看似毫无章法其实暗伏规则;对于张老宽宽的额头,高而亮的鼻梁,何用极细的浅色与留白,再将底色加深加厚用以衬托,顿时老翁的头颅满溢着智慧的灵气。2019 年在民间文艺大奖赛中,从上千件参展作品里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的第一名。

  何铮所有肖像坚持传统工艺,徒手绣制。张大千肖像的绣制,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工匠精神。大千先生的胡须和一头飘逸白发是最大的特色,她采用留白加点绣之法,成形之后的张大千形象栩栩如生。她每绣一位名人,都要邀请名人后裔签名题词。一天,张大千的孙女张子嘉琮艺术馆参观,见到祖父肖像,连连惊呼“神了!神了!”欣然提笔“先祖父张大千爷爷音容笑貌,孙女张子嘉敬题”。作品不只入选全国最高奖“山花奖”,同时获得2019年苏艺杯“优秀创意奖”并入江苏省文联东博会展出。

  林散之肖像,何铮把绣制过程拍摄下来用图片展示每一个细节,这些图片与肖像一起展示,同行围观,引起轰动,得到业内多位大师的赞誉,《林散之肖像》获得金奖。

  张继馨肖像


张大千肖像


林散之肖像

  传承使命:培育新手与推广技艺

  2025年,何铮成为“苏州吴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传承人”。她深知非遗传承的重要性,立即发起成立“非遗苏绣吴江传习中心”,第一批招收8位弟子。年龄跨度从刚上大学的18岁学生,到50多岁寻求突破的绣娘,还有一位拥有工程师职称的硕士研究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一举措,填补了吴江苏绣艺术的空白,筚路蓝缕,功不可没。

非遗苏绣吴江传习中心 活动照片

  非遗苏绣吴江传习中心每周三和周日两次集中培训,何老师手把手传授苏绣技艺。同时,她面向社会举办刺绣艺术讲座和研学活动,至今已成功进行12场。

  何老师见缝插针,抽时间率领学子专程前往苏州刺绣研究所、桃花坞艺术馆等地参观学习,现场观摹刺绣名家的操作,让年轻一代对苏绣从直观、感染进而热爱。这样的传帮带,不仅让古老的苏绣技艺得以薪火相传,更让非遗走进大众生活。

  文化薪火,技艺代代相传

  苏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历来以精细、雅洁著称。不过,刺绣需要长期在棚架前操作,繁复而枯燥,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导致苏绣产业一度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何铮成立非遗苏绣吴江传习中心为苏绣注入了新的活力。何铮不仅教授技艺,更注重培养徒弟对苏绣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她多次对学员说过:“当下,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不乏其人。记住‘心意万象,品行天下’的工匠精神,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不拖沓不冒进!眼到手到,心到功到。”学艺不到半年的叶文清,她的苏绣处女作《茶花蝴蝶图》,得到何老师鼓励:“色彩丰富,丝理柔顺,蝴蝶生动,祝贺小叶首战告捷!”她要求弟子传承古法,决不用电脑喷绘加绣的偷工减料做法,务必不断进取,勇攀高峰,绣出经典之作;更希望吴江传习中心的绣品,能够更上层楼,留芳后世。

何铮指导弟子刺绣


叶文清苏绣处女作《茶花蝴蝶图》

  近日,何铮的《徐悲鸿肖像》,入围“妙笔生花 全国手工艺作品北京展”;同时收到美术类全国参展入围通知书,绘画在国家画院美术馆展出,这是多少画家梦寐以求的事呀。截止9月,她两次入选中国女画家协会作品展,再加一次全国手工艺展,已有三次入围全国展,这是对何铮几十年坚持不懈努力的最好回报,接下来我们静候获奖佳音吧。

《徐悲鸿肖像》入围“妙笔生花 全国手工艺作品北京展” 

  方寸之间,艺术永续华章

  从名家真迹的艺术熏陶,到高频展览的文化活力,从珍稀佛像的历史沉淀,到非遗苏绣的活态传承,苏州徐悲鸿艺术馆以一隅之地,收藏千般文物,万般技艺,承载起艺术欣赏、文化交流、历史研究与非遗传承的多重使命。

  苏州徐悲鸿艺术馆不仅是黎里古镇的浓重的一抹文化亮色,更是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徐馆落户黎里,犹如在千年古镇种下一棵梧桐树,引来一羽又一羽的金凤银凰,来此栖息。徐馆以独特的文化魅力,提升了黎里古镇的知名度,也使来访者提升了文化品位。苏州徐悲鸿艺术馆,不仅仅是艺术馆,收藏馆,更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载体,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

李海珉

标签:徐悲鸿;艺术馆;苏绣
责编:张睿恬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