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相城区黄桥街道三角咀家园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精准对接需求为导向,以整合多元资源为路径,通过常态化服务、高效化响应、多元化共享、专属化关怀等多样化实践,持续升级“幸福”场景,构建起“服务可量化、付出有回报、社区共成长”的邻里互助生态,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在参与中感受温暖、在共建中收获归属感。
幸福引领,让服务从“偶然”到“常态”
每周三早上,“幸福补给坞”总是格外热闹。党员志愿者一早到岗,开窗通风、备好工具,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让便民服务从“偶然”变为“常态”。居民从最初的试探性参与,到如今提前排队的自觉,正是服务量化成效的生动注脚。社区将居民需求细化为“每周固定服务日”“特殊群体上门服务”等具体指标,以看得见的行动,让“家门口的便利”有章可循、落地有声。这种量化不仅体现在服务频次上,更体现在对细节的把控上,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让服务质量可感知、可衡量。
协商共治,让诉求从“反馈”到“落地”
居民的一句“电梯像蒸笼”的反馈,短短几天就转化为80台节能风幕机的安装到位,这背后是“幸福合伙人”机制下协商共治的高效实践。社区创新“五步协商工作法”,将居民代表、物业、技术人员等多元主体请进“左邻右舍会客厅”,让诉求表达有渠道、方案商议有参与、实施过程有监督。社区用“量化的响应速度”和“可见的解决成效”,让居民感受到“诉求有人听、难题有人解”的踏实,更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在高效服务中深入人心。
技能共享,让社区从“空间”到“共同体”
三角咀家园社区通过技能共享让社区从“空间”迈向“共同体”,凭借精准关怀让温暖从“笼统”转为“定制”。社区整合烘焙、瑜伽、中医养生等多元资源,将“幸福课堂”打造成技能共享平台,居民在学习中提升自我、在交流中建立联系。同时,社区针对老年居民健康需求,邀请中医师详解体质奥秘并提供饮食运动指导,以通俗方式送专业知识上门;面对高温下的新业态劳动者,“党建红引领清凉行”活动及时送上酸梅汤、小风扇等物资,用“主动上前递关怀”的细节传递尊重。社区定期开展走访调研,确保每个群体的声音被听见、需求被关照,让每个人都能在社区找到归属感。
从“幸福补给坞”的日常便民到电梯改造的高效响应,从“幸福课堂”的技能共享到精准化的群体关怀,三角咀家园社区以“幸福合伙人”为纽带,将“服务可量化、付出有回报、社区共成长”的理念融入每一项实践。 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