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日前,苏州大学轨道交通学院“交通强国实践团”奔赴云南省宣威市,开展了为期8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交通赋能、振兴乡村”为主题,通过趣味科普课堂启迪当地儿童,并深入调研交通改善对宣威火腿产业及乡村发展的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在宣威市复兴街道社区驿站,实践团为孩子们带来别开生面的交通科普。“安常在,在心里。陪伴你,安全行……”活动室里,苏大学子原创的“交小安”之歌在孩子们稚嫩的吟唱中显得格外响亮。“交小安”课程更是寓教于乐,原创手势舞、交通标识抢答、“危险行为找找看”、制作交通标志等环节,让交通安全理念深入人心。此外,实践团还准备了与交通有关的红色故事,用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等故事教育孩子们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
除了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等特点外,注重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是科普课程的另一大特色。实践团成员以北盘江大桥等超级基建工程为蓝本,引导孩子们化身“小小桥梁工程师”,用木棍、吸管等材料搭建大桥。“原来这样一座桥,是靠一个个‘H’形撑起来的!”六年级学生小磊举着用木棍搭成的简易拱桥模型兴奋地喊道。在“未来交通畅想”环节,孩子们在观看无人驾驶汽车、磁悬浮列车等先进交通工具之后,开动脑筋、奇思妙想,纷纷在彩纸上勾勒出了自己脑中畅想的交通工具。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朴实的民谚在宣威乡间得到了生动印证。为探寻“村村通”道路工程带来的深刻变革,实践团走进小营村。村民们回忆起昔日的出行困境,无不感慨:“以前只有狭窄泥泞的土路,‘晴时一身土,雨时两脚泥’。”如今,整洁宽敞的柏油路取代了旧日的土路,成为改变生活的“幸福路”。新路网不仅改变了出行方式,更重塑了乡村的经济形态与精神面貌。
交通路网改善对产业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个疑问,实践团深入稻田冲火腿产业园,开展实地调研。产业园负责人介绍,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提升,当地正积极谋划产业升级蓝图——打造“火腿+旅游+民俗文化”的业态组合拳。“透过一只只火腿的产销之旅与业态创新,我深刻体悟到‘路通业兴’的朴素真理,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在撬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福祉、激活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引擎作用。”经过一番走访调研,实践团成员卓志豪深有感触,他表示将扎实学习轨道交通专业知识和本领,努力为绘就交通强国的壮丽蓝图贡献青春力量。许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