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民间的除疼高手——村医刁顺宝半个世纪的奋斗之路
2025-08-04 11:3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李厚尧  
1
听新闻

  在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渌洋湖畔的凤凰村,一间不起眼的卫生室门前经常停满来自各地的车辆。推门而入,墙壁上层层叠叠的锦旗几乎遮盖了原本的白色,“针到病除”“德艺双馨”的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71岁的刁顺宝医生正专注地为患者施针,他手指轻捻间,银针如游龙入海,精准刺入穴位。这个场景,在这间140平米的村卫生室里已重复了半个多世纪。

  “站起来,试试看。”2025年春节前的一个下午,刁顺宝对用坐椅送来的退休徐老师轻声说道。78岁的徐老师曾是社区舞蹈队的活跃分子,一年前突发剧痛导致无法站立,辗转多家医院均被告知“老年性退行病变,无特效疗法”。当她坐着轮椅被家人送到凤凰卫生室时,已是“痛得想死的心都有”。

  刁顺宝记得那天情景:“脉象沉紧,舌苔白腻,属寒湿痹阻。”他在老人的特定穴位扎了一针:“感觉怎么样?能不能动?”几分钟后,徐老师颤抖着双腿真正站立时,卫生室里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欢呼。后来,每周一次,徐老师前去扎针、敷药、服药,相继两个半月以后,徐老师已完全康复,自由行走。徐老师感动地说:“刁医生不仅治好了我的腿,更救了我的命”。

  多年来,被刁顺宝治好的疑难杂症病人数不胜数,不仅在民间口口相传,有的还登上了报纸。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2019年2月18日的报道就是其中一例:江都区双沟乡樊套村村民吴春云,家里开超市,平常大量搬运资料等货物,长期劳累导致腰腿疼痛。2018年9月,疼痛难忍的他到医院做CT检查,诊断为腰间盘突出,针灸服药后病情反而加重,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吴春云拒绝了。2018年11月,经他人介绍,吴春云带着导尿管被家属用担架抬到了刁顺宝处求诊的当时,吴春云表情痛苦,不能站立。刁顺室使用木诊疗法,配合针灸和中药外敷,一小时后病人脸上有了笑容,疼痛几乎解除了大半。第三天,病人能走进诊所,治疗5次后,大概半个月左右,病人已经治愈。并特地给刁顺宝送来锦旗表示感谢。刁顺宝高兴地表示:“一人生病全家愁,患者愁着脸来看病,走的时候能笑一下,就是我最开心的事!”

  为能做好自己最开心的事,刁顺宝从医一路走来着实花了一番心血。1972年刁顺宝初中毕业后通过培训,成为凤凰村“赤脚医生”,在那个缺少药的年代,他亲眼看到,身处穷乡僻壤的病人,“小病忍,大病扛,重病活活见阎王”的痛苦惨状,下定决心用自己的刻苦努力当个好医生为民解忧。他说到做到,54年来,他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自学医学,特别是中医的理论书籍,参加乡、县、省里的多种专业培训,不辞劳苦远赴新疆、安徽、山东、北京等地遍访名师、名医,收集民间验方,还在家里自留地上种植中草药材。2012年获得了“中国民间民医”称号,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特别是针灸形成了独特的刁氏针法,该针法与多种中医药方、膏方相结合,有的放矢、辩论使用,为诊治多种疑难杂症出现的疼痛取得了奇效。挂满在村卫生室墙上的锦旗以及多得没法展出的锦旗、奖状,就是他治疗疼痛高手的见证。

  54年的奉献,长期不懈的坚守,刁顺宝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如今虽已年逾古稀,仍老当益壮,为了把专业治疼的传统延续下去,他精心教授徒弟,目前徒弟也已成了刁顺宝的得力助手。一老一小每天不仅对上门来的病人看病,还经常抽空开展网络问诊,进行云端把脉。

  在这片被渌洋湖滋养的土地上,刁顺宝手中的银针和多种民间中医药方,声名远播,誉满四方,体现了一个甲子的医者仁心。当城市医院充斥着冰冷仪器时,凤凰卫生室里传播出来的温度提醒人们:有些治愈,从来不需要高科技的装点;有些传承,正是在这样的坚守中生生不息。

标签:卫生室;刁顺宝;疼痛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