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耕童编”打造生态劳动教育新范式
——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劳动教育总结
2023-12-13 19:3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苏轩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为落实新课标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以“草编”特色课程为依托,开展了“童耕童编”生态劳动教育活动。

  学校配备了草编专用教室,建设了足够的学生劳动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置办了必要的草编劳动工具和设施,充实了劳动教育资源。

建构草编课程体系

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研发出一系列校本教材,每种技法都有四个板块组成:探究学习、动手实践、交流评议、拓展创新。这四个板块都落实了新课标精神,不仅注重探究精神的培养,还注重创新意识的培育。对于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采取以班级为单位的形式在草编教室进行授课,每周安排一节课。

  草编的种类很多,玉米皮草编是其中一种。那么,玉米皮是怎么长出来的?对此,学生们充满了疑问。学校想方设法挖掘资源,把一大块草坪改成种植区,每班认领一块,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种植玉米。在真实的场域中,学生们经历了挖地、播种、浇水、施肥、捉虫、掰棒、扒皮、剥粒、编织,见证了玉米是如何长出一片片“绿衣服”包住玉米棒的,这件“衣服”经过阳光雨露渐渐由青变黄,最后成了玉米皮,又变成了编织材料。在一这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也培养了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研创多维评价体系

注重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

  在玉米种植具体评价过程中,学校采取自评、生评、师评等多维度评价方式,把劳动素养作为评价内容。其中,“劳动习惯和品质”强调通过长时间的玉米种植实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行为倾向和品格特征;“劳动精神”强调培养学生在玉米种植实践中所秉持的信念信仰和人格特质。

  最终,学校将学生玉米种植参与情况和编织质量按学期记入综合素质档案,考核结果作为评定“三好学生”和“五好东吴娃(爱劳娃)”的重要参考条件。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增强育人价值,如玉米种植、玉米皮编织、文化艺术节、六一儿童节、社团展演、手工坊大赛、投稿等活动,体现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突出学校的草编文化特色,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一年来,学校学生带着玉米皮草编参加了各种活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获得了苏州市传统手工艺大赛一等奖;学生们写的草编作文发表了13篇,编织的草编作品发表了10幅、获奖15件。这些成绩都在学生心里埋下了传承草编文化的种子。 苏轩

标签:学生;玉米种植;玉米皮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