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观众耳熟能详的原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项绪文,10月31日晚在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音乐学院唱响20余支歌曲,技惊四座。数百名师生与各界嘉宾欣赏了这台难得一见的“不插电”音乐会。

音乐会现场
由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音乐学院(以下简称“音乐学院”)主办,江苏省红色文化研究会、江苏青春老年大学参与协办的“红星照我去战斗——项绪文独唱音乐会”,全程无扩音设备,让观众体验声音本来的魅力。这也是项绪文又一次放弃音响话筒的挑战,以证明自己虽年近六旬,仍能以纯净之声诠释“原声”之美。
更重要的,是“不插电”音乐会系他不倦地尝试,用持续的自我迭代、自我命题,不断充实和扩展着自己的音乐生命。
音乐会开始前,项绪文受聘出任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并接收聘书。这一幕众望所归。

南师大中北学院院长戴传超为项绪文颁发聘书
这台音乐会艺术顾问李双江,策划韩中建、陈钢,钢琴伴奏张翯晨,军鼓伴奏沈亚琪,助唱嘉宾沈月池、孙颖、袁良梓、钱晨。
“不插电”音乐会,深度检验“叙事性歌唱”
音乐会在内蒙古民歌《牧歌》的悠扬旋律中拉开序幕,这首作品是项绪文当年踏入厦门集美大学时学唱的第一支歌,刻骨铭心。
随后,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哈萨克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等6首多元风格的作品,他在台上一气呵成。
聆听6首民歌金曲,观众眼前仿佛出现草原、山川、花海的图景。这恰恰是他作为解放军艺术学院李双江教授的研究生,牢牢掌握了声乐艺术高位置、深呼吸、巧协调的“叙事性歌唱”技巧的魅力所在。

主持人嘉铭、陆婷
知名主持人嘉铭、音乐学院学生陆婷搭档主持音乐会。两人分别向观众介绍了项绪文的从艺之路。
20世纪80年代初,在歌曲《再见吧妈妈》的歌声召唤下,项绪文毅然报名参军来到海防前线。他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学习,不断进步。40年,三次考入大学学习,并成为著名军旅歌唱家李双江的爱徒。
几十年间,他用歌声为官兵服务,为社会服务。一直用情在歌唱,歌唱军民鱼水情,歌唱美好新时代。


音乐会现场不时掌声四起
在声乐界,项绪文的勤奋应和着这样的叙事:研习书法,丰富艺术修养;打乒乓球,强身健体增加耐力;在学术方面,他更是打破了当代人不研究当代人的限制。
无扩音的音乐会,指不使用电子乐器,不经电子设备修饰加工的现场化的音乐表演形式。作为电声乐器发展到饱和期的产物,“不插电”是对以多轨录音和电子音响合成技术制作出来的高度人工雕琢化的音乐的一种反制,意在保持音乐纯朴、真实的艺术灵性,崇尚高超精湛的现场表演技艺。

项绪文情绪饱满,放歌校园
事实上,“不插电”对演唱者来说难度极高,讲究字正腔圆,音色纯粹。即便是许多经受过专业训练的学院派演唱者,都不一定能达到没有瑕疵的演唱。
放眼声乐界,拼音高、拼音量,不讲究艺术,通过华丽的电光设备和绚烂的背景渲染,以达到某种“非常”的效果的现象不一而足,而修音技术更是把演唱者的不自信与不足遮盖了起来。

项绪文与助唱嘉宾袁良梓
而当晚的音乐会令人振奋,项绪文没有让观众失望,高音上得去、低音不失真,丝毫不见“匆匆忙忙”,音域处理“游刃有余”,让听众们体验到“原声”的来之不易。
用心用情演唱,作品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
项绪文把音乐会主题确定为“红星照我去战斗”,一方面是体现自己曾是一名军旅歌手,另一方面是主打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歌曲。
军人都有两个故乡,一个在梦中,一个在脚下。人们习惯将自己驻守或生活的地方叫第二故乡,为第二故乡做贡献是军人的责任担当。
一身精气神,满腔报国情。项绪文身上特有的气质,将部队官兵与人民群众生命相依的精神面貌用音乐加以诠释。
音乐会上,项绪文演唱的《红星照我去战斗》《拉着骆驼送军粮》《战士第二故乡》《打靶归来》等,激昂的旋律让人热血沸腾。

项绪文与钢琴伴奏张翯晨、军鼓伴奏沈亚琪
在《牧马之歌》《草原之夜》《双脚踏上幸福路》《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小桥》《新编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祖国我为你干杯》《回到遥远的地方》《南京我心中的城》等作品的演唱中,他凭借精湛的演唱技巧与真挚情感,将每首作品的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为观众献上了一场雅致、专业的高规格演出。每首曲目结束,现场都响起热烈掌声。
纵观音乐会呈现的作品,多是出自著名歌唱家、词曲作家李双江、田歌、石夫、沈亚威、士心、郁钧剑、晓光、傅庚辰、车行、印青、关峡等人之手。他们的这些作品记录着时代的声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而行。

项绪文与助唱嘉宾孙颖
项绪文演唱《红星照我去战斗》后感慨道:“恩师李双江演唱的电影版《闪闪的红星》主题曲《红星照我去战斗》,当年风靡大江南北,被人传唱至今。电视连续剧《闪闪的红星》问世,我有幸配唱《红星照我去战斗》。希望‘闪闪的红星’永远照耀音乐学院学子的艺术征程,在攀登声乐高峰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迄今为止,项绪文已受聘于多所艺术院校,桃李满天下。当天下午,江苏青春老年大学声乐研习班的数十位学员早早来到音乐厅排练,为他助阵。这些学员大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因为酷爱音乐,与项绪文为伍。

项绪文与助唱嘉宾钱晨
他们登台与项绪文共同演唱《南京,我心中的城》,悠扬的旋律唱出了南京的美好、南京的雅韵、南京的情怀。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项绪文把这句名言当作座右铭,义无反顾与艺术并肩而行。
名家近在咫尺,音乐会成了公开教学课
项绪文在音乐学院开唱,让徜徉在声乐世界的学子们重新触摸到历史的青春,回望那些跃跃欲试的奋斗岁月。
对音乐学院来讲,项绪文教授受聘后的首次亮相,就是把音乐会当成了公开教学课,让学生知道,歌声可以给人力量,歌声可以给人信仰。真正的艺术,来源于生活。

项绪文与助唱嘉宾沈月池压轴亮相
今年以来,音乐学院学子在各类大赛中斩获佳绩。其中王若若、冷艺枫等人在2025年第九届中央音乐学院艺术展演总展演声乐类独唱项目成人组别中获“璀璨之星”荣誉称号;陈若瑜在2025年第九届中央音乐学院艺术展演江苏省级展演声乐类独唱项目成人组别中获“璀璨之星”荣誉称号;2025届毕业生任海博的毕业论文《江苏民歌〈茉莉花〉艺术内涵及文化意义探究》,凭借其深厚的学术价值与独特的文化视角,被江苏省档案馆收藏……
10月1日晚8时,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的《中国梦·家国情——2025国庆特别节目》中,音乐学院合唱团的节目亮相,以专业艺术表现为节目增添青春力量。

“不老松四重唱”登台助兴
今年暑期,音乐学院组建多支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深入社区、乡村,围绕环境治理、民生服务、文化传承等领域开展多元实践活动,以青春力量为基层发展注入活力。
其中“寻声觅道”“青衿”“青春‘锋’行”等团队以“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为核心,通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探索基层志愿服务与治理融合的新路径。“星火筑爱”“弦歌不辍”“鼓声传爱”等团队成员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服务社区,以文艺为媒,传递温暖,为构建和谐温暖的社区环境添砖加瓦,将实践所得的成长与感动化作力量,激励更多音乐学子续践基层、奉献青春。

嘉宾与演员留影
成为音乐学院的兼职学者,意味着项绪文的人生轨迹再次延展。对于音乐学院的昂扬风貌,他感同身受,“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与同学们一起努力,为音乐事业不懈奋斗。”他充满信心地说道。
撰文/梁平 摄影/范素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