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江北新区儿童友好社区联盟成员——白玉社区、陆营社区与滨江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建设特色,分别开展了主题鲜明的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辖区儿童带来了丰富体验,更有力推动了长芦街道儿童友好社区朝着可持续、高质量方向发展。
白玉社区:“宁童学·文化传承”,非遗活动点亮童心
白玉社区以“非遗赋能儿童友好生态建设”为核心目标,接连举办两场非遗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在“邂逅非遗之花草灯”活动中,巾帼志愿者生动讲解了花草灯的起源与文化内涵,为孩子们打开了非遗世界的大门。活动设置了知识竞答、花灯制作、创作分享等多个互动环节:知识竞答环节,孩子们积极举手,在互动问答中学习非遗知识;花灯制作环节,大家专注剪裁、粘贴,将童趣与文化韵味融入每一盏花灯;创作分享环节,孩子们大方展示作品,讲述设计思路,现场氛围热烈。这场活动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非遗的理解,更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工匠精神的专注与传承。
“纸浆凝彩贺国庆 童心传承家国情”活动则紧扣国庆主题,志愿者以问答互动开篇,引导孩子们分享国旗、天安门等中国标志性元素,唤醒爱国情怀。随后,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拿起工具制作纸浆画,将对祖国的热爱融入色彩与线条之中,最终完成一幅幅充满童真与深情的作品。
两场活动虽形式各异,但始终秉持“激发创造力、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家国情怀”的理念,既让孩子们学到了文化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向社区居民直观展现了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成果。
陆营社区:“宁童学·文化传承”,传承“芦”味文化根脉
“一坛老卤酿风霜,秘法传承岁月长。”陆营社区依托丰富的非遗资源,精心策划“儿童友好联盟传薪火 非遗板鸭守护‘芦’韵味”主题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长芦板鸭”,感受家乡非遗的独特魅力。
活动围绕见证、品尝、传承、学习与创作五大维度全面展开。在“见证·非遗技艺”环节,“长芦板鸭”制作技艺传承人胡传荣带领孩子们参观南京和兴板鸭厂生产区域,详细讲解板鸭制作的七大步骤与十八道传统工艺,生动呈现了非遗技艺中的“匠心”;“品尝·舌尖非遗”环节,孩子们品尝新鲜出炉的板鸭,工作人员同步介绍板鸭选用自然放养麻鸭、煮熟后“皮白、肉红、骨泛绿”的特点,让孩子们从味觉、听觉双重感受非遗;“传承・非遗故事”环节,在南京长芦鸭文化馆这一街道文化新地标,胡传荣分享自己从选材到工序把关、坚守传统技艺及推广长芦板鸭的历程,鼓励孩子们在未来成为家乡美食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学习·非遗中的法律智慧”环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志愿者以《江小北与龙小山的法律学习之旅》为素材,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法律智慧”,解读非遗中蕴含的“同度律、一度量”古代法治理想,拓宽孩子们的知识视野;“涂色・快乐‘鸭’”环节,巾帼志愿者分发材料、讲解步骤,孩子们发挥想象,为石膏鸭涂上色彩,黑头冠、黄皮肤、蓝衣服的石膏鸭纷纷诞生,非遗的种子也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
滨江村:“宁童乐·农耕体验”,田间课堂孕育希望
由长芦街道滨江村妇联精心策划并主办的“小手创绿・耕植希望”儿童农耕认知与创意盆栽活动,在长芦街道“青耘课堂”青少年科普实验基地顺利开展。20余名儿童走进田间地头,感受农耕文化魅力,体验创意盆栽乐趣,度过了一个充实且有意义的周末。
活动围绕“耕种希望”主题层层推进。农耕知识讲解环节,志愿者用通俗质朴的语言,从农耕工具的演变、常见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全方位展现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为孩子们搭建起农耕知识框架;实地体验环节,“青耘课堂”专属种植基地成为“实践课堂”,志愿者教孩子们正确使用农耕工具,讲解植物生长特性与养护知识,孩子们亲手参与劳作,直观感受“耕耘”的过程,也对“收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互动体验环节,葫芦丝表演为活动增添诗意,悠扬的旋律让孩子们感受农耕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随后的农耕知识问答,则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深化认知;创意盆栽DIY环节,孩子们充分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用扭扭棒制作“耕种”“希望”主题图案,为普通盒子装饰成充满心意的“希望花盆”,再亲手将土壤与种子倒入花盆,完成盆栽制作。活动最后,孩子们承诺会细心养护盆栽,见证“希望”从种子到幼苗的生长历程。
儿童友好社区是传承文化、培育未来的重要平台。长芦街道始终致力于深挖教育与文化的内在联系,让文化融入儿童日常生活,助力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在体验中成长进步。接下来,长芦街道儿童友好社区将持续推出更多元、可持续的主题活动,不断完善社区环境,努力构建一个适宜儿童成长、传承传统文化、传递时代精神的儿童友好家园。
(陈丽君 侯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