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大美汉字”通识课首届实践成果展部分学生作品赏析
2025-09-07 08:30: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日前,“大美汉字 中华根脉:南京大学大美汉字通识课首届实践成果展”在南大(仙林校区)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大美汉字”通识课程修课学生、课程教师以及课程指导专家的书法作品121幅。以下为部分参展学生代表参展作品及感想。

  人工智能学院周晋宇:

  印者,汉字风骨之凝也。其道始于实用,而归于心画。溯秦汉,斯相奉诏,规整籀篆,“书同文”之秩序美于焉肇判。玺印以“摹印篆”屈伸,成“以圆适方”之法度,尚质尚法,浑穆为宗。斯时之美,在“印中求印”,以规矩写盛世气象。迨及明季,文人操刀,印学由实用之域,转入性灵之乡。其变也,在乎心源自觉,遂由“印中求印”而为“印从书出”。刀笔相发,尚文尚意,使方寸之地,为精神栖居之场域。至当世,风貌愈繁。印人取法,上溯秦汉,下探明清,镕铸古今。其材亦不拘于石,范金抟土,别开新境,蔚为大观。

  故印道乃汉字之立体显影。由秦汉之法度,至明清之意趣,再及当世之融汇。一印之内,字学、时风、心性三者兼备。此由技入道之途,非复古,乃通古也。

  哲学学院文化哲学专业赵艺:

  金陵故郡,文枢在兹。其学府之西南,有庠序巍然。远望则紫金苍翠,近倚则玄武澄明;栖霞映阶,台城浮窗。其间典籍充栋,翰墨盈香者,南雍之汉字渊薮也。

  若夫溯文字之源,探形声之奥:龟甲卜辞,藏上古之玄迹;青铜籀篆,凝礼乐之辉光。至于隶楷方正,如立君子之仪;行草流云,似舞飞天之袖。字成章句,句积篇章,篇汇为浩浩典藏。晨昏学子,捧卷研读其间,凝神执笔于内。字迹点点,如星罗于长夜;文思汩汩,似泉涌乎深涧。

  观夫点横竖捺,非止于形迹之巧:一画开天,载宇宙之消息;寸纸盈尺,藏古今之沧桑。字里乾坤,涵纳万象;毫端律动,吐纳风云。此乃文脉所系,非止雕虫之技也。

  已而夕照染楼,归鸟穿林,学子抱书徐行。松柏苍苍,掩映庑廊深处;钟声杳杳,回荡星汉之间。或伏案摹写,或聚首论辩,墨香浸染衣袖,文思畅达心怀。人知字美之可乐,而不知字魂之可传;字随人而流转,人因字而深省。字魂人魂,相照而明澈也。

  至若六朝松立,古鼎巍然:松柏后凋于霜雪,鼎彝默守于沧桑。薪火传继,岂独文章之华彩?守正出新,方为文明之使命。汉字所载者,岂非万世之慧光?学府所承者,实乃千秋之重寄。守正出新,永续炎黄之章!

  噫!吾辈何幸,得沐此光华。惟汉字大美,永耀炎黄之邦。

  智能软件与工程专业胡贝妮:

  南京大学“大美汉字”通识课,是一场没有仪式的文化祭礼。课程最震撼之处,在于它超越了文字学范畴,构建起文化传承的立体生态系统,从青铜器铭文的浇铸工艺到宣纸制作的捞纸技法,从简牍编连的物理逻辑到活字排印的工序流程,每一个环节都在诉说文明存续的艰辛与智慧。这门课揭开了汉字被神化的面纱,毛笔并非天生风雅,而是无数代笔工调整狼毫与竹管配重的结果;碑帖上的“金石气”实为刻工与风雨合作的伤痕美学。在键盘取代笔墨的今天,课程用最质朴的方式完成文化救赎。此课终让我彻悟:文化传承的本质不在供奉经典,而在重演创造。那些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声,实则是古今匠人的隔空对话;每次失败的临摹,都是对文明基因的重新测序。当年轻学子在墨迹斑斑的毛边纸上写下第一个歪斜的篆书,中华文明便完成了一次微观而壮观的细胞分裂——五千年血脉,正借由这笨拙的笔触,流向不可预知的未来。

  历史学院历史学专业张景胜:

  形音义书尽天地道理,诗文赋涵泳古今情志。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陈一帆:

  大美汉字让我触摸到文明筋骨。横竖撇捺间藏着先民对天地万物的凝视,甲骨上的裂纹是远古的闪电,小篆的圆润有玉的温良。每个字都是一幅微缩的家国文化。家字屋檐下养猪的烟火气,明字窗棂透进月光。汉字如茶,初尝形味,再品神韵,三饮方知千年沉浮。笔墨行走时似与古人共执一管狼毫,在时光绢帛上续写未竟的章回。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赵天朴:

  南京大学“大美汉字”通识课程加深了我对线条、结构、章法的理解,对书法这种抽象艺术的源流和美感有了新认识。很荣幸能入展,这次我试着把曾经临摹过的赵孟頫、颜真卿等的笔法,结合魏碑的古拙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和同学老师的交流拓宽了我的视野,算是用笔墨对传统的一次致敬和探索吧!

  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张一诺:

  作为一名古文字方向的学生,我感到“大美汉字”通识课以一种尤为生动鲜活的形式,助我重新认识了许多汉字专业知识。何尊上的“宅茲中國”,令我触摸到“中国”的脉动起点。汉字跨域传播的千年之旅,更让我看见文化共同体如何借笔墨成形。尤其难忘的是书法实践课上,每一次提笔习字的时刻——从甲骨文的刚劲有力,到秦篆的温润圆转,理论之深与实践之美在此交织。我愈发体悟到,汉字的研究既需要严谨的学术之眼,更需要炽热的传承之心。愿以专业为舟,以笔墨为桨,在文明长河中继续追寻汉字的大美之境!

  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梁秦宝悦:

  很荣幸能参与这次“大美汉字中华根脉”南京大学大美汉字通识课首届实践成果展,让我得以用笔墨倾诉一学期的研习心得。作为一名医学生,平日沉浸在理性的医学世界中,而大美汉字通识课为我打开了一扇感受传统文化之美的大门,在横竖撇捺间品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此次实践展我提交了两幅作品:一幅以隶书书写修课心得,一幅临摹欧阳询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笔下收获颇多。习字如习医,皆需心手相应、审慎笃行。书法教给我的这份静心、专注、精准与包容,正是未来从事医疗工作不可或缺的素养。这次经历让我更深刻体会到汉字中蕴藏的智慧与秩序,也愿我们能继续在墨香中传承文明,在笔法中修养心性,以汉字之美,润泽未来之路。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孙艺珊:

  汉字有灵,形声承千年薪火;横竖铸华夏脊梁,方正如立世圭臬。一笔藏天地玄机;一墨映心源活水。提按顿挫,腕底生风;烟卷纸间,习书如沐春风。躬耕砚田,志不移;永续华章,墨香长润山河万古魂。

标签:汉字;南京大学;课程
责编:张雅倩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