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为深化月安完整儿童友好街区建设,让儿童从“街区使用者”转变为“建设参与者”,8月28日,“童筑月安・趣创友好家”一日夏令营顺利举办。近30名6-12岁儿童走进街区各个角落,通过实践体验、手工创作、协作共建等环节,用童真与创意为街区注入新活力,让“儿童友好”从理念落地为可触摸的美好场景。
沉浸式体验,解锁街区建设“新身份”。在“阅生活”广场,孩子们率先开启“蔬菜小课堂”。工作人员带领大家走进蔬菜种植区,辨认生菜、番茄、黄瓜等常见蔬菜,讲解它们的生长周期与营养价值。“原来小番茄是长在藤蔓上的,还会开黄色的小花!”刚上二年级的启航一边观察一边记录,眼里满是好奇。随后的“小小采购员”环节,孩子们手持采购资金,在蔬菜摊位前认真挑选接下来做蔬菜拼盘的材料:“胡萝卜可以来几根”“阿姨,绿色圣女果和红色圣女果价格一样吗?”自主挑选、计算价格的过程,不仅锻炼了生活能力,更让孩子们懂得“珍惜食材”的意义。
回到社区后,“蔬菜变变变”创意拼盘比赛拉开帷幕。洗净的蔬菜在孩子们手中仿佛有了魔力:有的拼成太阳图案,有的堆叠成“灯塔”,还有的用黄瓜搭成茶杯造型。“我要把这个拼盘送给小伙伴,因为这是我们一起想的创意!”比赛结束后,孩子们分享着自己的作品,甜蜜的滋味与分享的快乐在现场蔓延。
最让孩子们热血沸腾的,当属“我是交通安全侠”环节。老师先通过趣味问答讲解交通安全知识,随后为孩子们换上小交警制服。“叔叔,闯红灯会被车撞到,很危险!”“阿姨,骑电瓶车要戴头盔!”孩子们化身“交通小卫士”,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劝诫违规行人,认真的模样引得过往居民纷纷点赞。“以前觉得红绿灯只是信号,现在知道守护大家安全这么重要!”参与执勤的浩浩说,今后自己也会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还会提醒家人朋友。
创意+协作,亲手装扮“月畔弯”。午餐过后,孩子们稍作休息,便投入到更具挑战性的“街区装饰创作”中。在行人长椅旁,一组孩子手持彩色油漆刷,蘸取鲜艳的颜料,将长椅变成了彩虹椅。另一边,竹管风铃变色现场同样热闹,一根根竹管穿上了彩色的衣裳,发出“叮咚”声响。另一组孩子将收集来的贝壳涂上各种颜色,搭配麻绳、珠子,串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贝壳风铃,悬挂在路灯上,风一吹,贝壳碰撞的声音与竹管风铃呼应,为“月畔弯”儿童健身步道增添了浪漫氛围。
“共建精灵树屋”更是考验团队协作的“大项目”,有的孩子递木板,有的孩子帮忙扶着材料,有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气钉枪把木板并在一起,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一开始觉得很难,但大家一起想办法,慢慢就搭起来了!”参与树屋搭建的小组代表说,看着逐渐成型的树屋,特别有成就感。
此外,孩子们还化身“设计小达人”,为“月畔弯”儿童健身步道制作指示牌。“6块指示牌,每块指示牌上要6块板子,总共要锯36块板子”孩子们有的计算需要据的板子数量,有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拿起电锯,有的则帮着一起拧螺丝、刷颜料……一个个手写手绘的指示牌,不仅清晰实用,更充满童趣,成为“月畔弯”里独特的风景线。
月安社区党委书记石娟表示,本次夏令营是月安完整儿童友好街区建设的重要实践。“让儿童参与街区建设,不仅能让街区更贴合儿童需求,更能培养孩子们的归属感与责任感。未来,我们还会推出更多此类活动,让‘儿童友好’真正融入街区的每一个角落,让孩子们在这里快乐成长、自主创造。”
漫步月安街区,彩色的行人长椅、叮咚作响的风铃、充满童趣的指示牌,还有孩子们亲手搭建的树屋,都在诉说着“童筑月安”的故事——这里不仅是孩子们的生活空间,更是他们亲手创造的“友好家园”。(庄洁 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