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7月20日上午,南京大厂街道“追光课堂”迎来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扬子晚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副会长龚学明老师,他以《从分行开始谈儿童诗歌写作》为题给大厂街道3-9年级的学生们,讲授儿童如何学习和写作现代诗。这场文学之约,用90分钟的时光,让童真与诗意撞了个满怀,在孩子们心里播下了一颗会发芽的“诗歌种子”。
从去年至今,南京大厂街道整合域内中小学校、幼儿园、社会组织等教育资源,倾力打造“追光课堂”项目,延伸开创“名师讲堂”“童话驿站”“声动大厂”“户外研学”“童眼看大厂”“大咖见面会”六大学习品牌,项目秉持“优学、乐学、享学”核心理念,充分发挥教育服务资源力量,形成“学习+提升+成果展示”的全链条闭环课程体系。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开展课程150余场,辐射青少年7000余人,志愿者老师累计服务时长200小时。
龚学明说,让孩子多读现代诗并练习写作现代诗,已成教育的当务之急。诗歌分古诗词和现代诗两部分,但从教材来看,现代诗所占比例太小。据一份统计,当前江苏小学课本(部编版)中,古诗词约110-130首; 现代诗约20-30首。传统苏教版(2019年前)中,古诗词约90-110首;现代诗约25-40首。今年高考卷子出现了现代诗元素,比如今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出题的材料中用了两位诗人艾青和穆旦的诗句,分别来自艾青的《我爱这片土地》和穆旦的诗《赞美》,而2025年高考作文北京卷的“微写作”直接出题,要求写一首关于“轻”的诗。从高考作文答题体裁“诗歌除外”到直接要求写诗,这一重大变化引起了老师、家长们的重视,也让大家感觉到孩子必须尽早更多地接触和练习写作现代诗了。
现代诗是庞大而复杂的学习内容。诗歌是什么?“诗歌是人类最古老、最精炼、最富张力的语言艺术形式之一”,这样十分专业的表述,孩子们很难理解清楚,这个问题有待于在逐渐长大过程中的不断理解,在理解中不断深刻,不断完整。从基础讲起是适合孩子们的,“首先要知道的是诗外在的形式:分行。文学体裁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呈现的形式只有诗歌是分行的”。随后,他告诉孩子们,“诗要分行,但分行的,不一定是诗”“诗歌是一种特有的艺术,需要构思奇巧,语言精炼,诗歌必须打动人。怎么打动人?以诗歌的构思和语言打动人;情感上打动人。” 对于儿童来说,要突出发挥两个方面的优势:丰富的想象力和纯洁的情感。儿童的大脑从一张白纸开始,逐渐接受种种知识。与成人相比,思维受到的束缚少,想象力超越成年人,有很多出人意外的想象内容。儿童渐渐长大,与人接触不断增多,情感体验也越来越丰富。儿童的情感纯洁美好,充分发挥这种情感优势,能写出情感清纯、美好的儿童诗。他以顾城、巩儒萍等诗人的大量儿童诗进行讲解,并邀请多名同学现场进行朗读,让孩子们感受优秀儿童诗的样子,并讲解这些诗是如何抓住想象力,如何在语句的不断推进中展现出诗意和诗性的,在构思中又是怎样让内容出人意外的。家长和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讲,忙于拍摄讲课内容,记下精彩之句。
当一缕阳光透过报告厅的窗户,照在那句“它把烦恼/伸展成绿叶/快乐绽放成花朵”,这场诗歌之约落幕了,但那些被分行唤醒的想象力,那些在互动中绽放的童真,早已顺着孩子们的脚步,走进了大厂的街巷、公园、窗台。就像龚学明在临别时说的:“诗歌不是课堂上的作业,是生活里的呼吸。从今天起,试着把每天的日子,都分一行、再分一行,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住在诗里。” 钟远红 任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