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海州:以“三清三实”为抓手 破解新兴领域党建“覆盖难题”
2025-10-23 13:54: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作者:滕昆甫 杨思思 徐欢  
1
听新闻

  在连云港市海州区苏宁广场党群服务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圆桌会”正在进行。来自外卖平台企业的党员骑手围坐一圈,围绕“如何把流动党员组织起来、作用发挥出来”进行热烈讨论。

  这一幕,正是海州区以“三清三实”为抓手,推进新兴领域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生动缩影。面对新经济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带来的党建难题,海州区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出一条“底数清、情况清、动态清”打基础、“组织实、指导实、作用实”见成效的工作路径,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聚焦“底数清”,夯实“组织实”的工作基础

  “过去搞排查,就像‘雾里看花’——企业开在哪、有没有党员、人员流动性多大,都说不清。”海州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坦言,如今,这种局面已被彻底扭转。

  为破解底数不清、信息不准的困局,海州区构建起“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排查机制,整合市场监管、税务、民政、人社等部门力量,开展拉网式大排查,累计走访非公有制企业2684家、社会组织353家,建立分类台账并动态更新。“现在我们不再凭经验判断,而是用数据说话。哪个园区党员集中,哪类企业建党支部难度大,打开台账一看便知。”海州工业园区组织人事处工作人员张晓峰介绍。

  更关键的是,通过打通组织、人社、税务等部门数据壁垒,定期比对企业注册信息、用工记录与党员信息系统,推动155名流动党员纳入管理。“不少年轻人觉得党组织关系‘放着没事’,直到排查时才发现,自己早该纳入规范管理。”海州区科技局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说。

  深化“情况清”,提升“指导实”的精准水平

  摸清底数只是第一步,让党组织真正“建起来、转起来、强起来”才是关键。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发展实际,海州区因地制宜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推进党组织应建尽建。

  “我们一直想成立党支部,但全公司就2名正式党员,达不到组建的条件。”连云港郁秀灵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金曾一度犯愁。海州区郁洲街道党工委了解情况后,迅速协调周边物流企业、文化传媒公司,共同组建“数字经济联合党支部”,还专门指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全程指导,帮王金解了燃眉之急。

  为确保党组织建设有人管、有人帮,海州区择优选聘749名专职和兼职党建工作指导员,实行“专业匹配、就近就便、多元共派”机制。“我们要求每位指导员做到‘三知晓’”党建工作指导员杜艳介绍,她负责联系的江苏恒海医药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曾因种种原因迟迟未组建党组织,经过多次耐心沟通,最终促成党支部顺利成立,让党建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强化“动态清”,凸显“作用实”的治理效能

  新兴领域主体更迭频繁、人员流动性高、组织形态多样,静态台账难以适应动态变化。对此,海州区树立“动态清”工作理念,以数据赋能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定期开展企业注册登记信息、社保缴纳记录与党员信息系统三方比对,精准掌握企业存续状态、从业人员结构及党员组织关系归属等信息,实现党建数据的实时更新、动态管理。

  在动态管理基础上,海州区注重将数据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引领”跃升。同时,海州区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设立8个区级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党员联系点,构建常态化、阶梯式培养机制。目前,全区已储备入党积极分子1200余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82%,本科及以上学历者超过50%,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储备了后备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三清三实’工作机制,在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浪潮中筑牢战斗堡垒,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点燃‘红色引擎’。”海州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滕昆甫 杨思思 徐欢)

标签:海州区;排查;党建工作指导员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