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七月的金湖,热浪蒸腾。7月7日,一张用电量数据单刷新历史:52.98万千瓦电网负荷峰值、954.09万千瓦时日用电量,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电流所至,幸“湖”所生。954万千瓦时的日用电量,不仅是一个数字的峰值,更是金湖在盛夏大“烤”中交出的一份民生答卷。然而灯火通明的城乡、清凉运转的工厂、波光粼粼的“渔光互补”基地,却无声诉说着一个事实——金湖以智慧与绿色为笔,以安全电网筑牢“清凉底线”,绿色动能激活生态“聚宝盆”,智慧微网织就“自愈之网”——三重维度交织,将酷暑炙烤转化为百姓“幸福指数”的坚实攀升。
安全电网,托起城乡“清凉底线”
“通过协调3户用电大户调整检修时段,预计转移负荷1.3万千瓦;开展需求响应申报49户,全力保障电网稳定运行。”国网金湖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宋晓磊的介绍,道出应对尖峰负荷的精细功夫。
面对用电量陡增,金湖未雨绸缪。调控分中心提前编织保电预案,科学调整电网运行方式,确保全接线、全保护运行;政府与企业紧密联动,编制分级预警、逐级调控的负荷管理方案,将保供责任压实到每一环节。烈日下,运维人员穿行于杆塔与变电站之间,红外测温、局放测试、接地电阻测量——这些预防性措施如“听诊器”般深入电网“毛细血管”,将隐患消弭于萌芽。从县城社区到偏远村落,持续运转的空调与明亮的灯火背后,是“清凉度夏”的庄严承诺落地生根。电流所至,民生所安,电网安全已成为“金”夏最坚实的底座。
绿色动能,激活生态“聚宝盆”
“这300多斤龙虾,都是从光伏板下‘捞’上来的!”在塔集镇陈家圩渔光互补基地,养殖户黄志亮笑着展示成果。阳光穿透湛蓝光伏板,洒向波光粼粼的水面,鱼虾在阴凉中欢跃——这幅“板上发电、板下富民”的生态画卷,正是金湖“两山”实践的生动注脚。
金湖坐拥“三湖”,昔日的滩涂洼地曾被视为“无用之地”,如今却因绿色发展理念焕发新生。截至2024年底,全县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51.03万千瓦,新能源渗透率高达353%,绿电占比超全社会用电量93.82%。2.2万亩“光伏水面”下,龙虾、螃蟹等水产品亩产效益倍增,荒地真正蜕变为富民“聚宝盆”。该县光伏等项目中,一块块光伏板如同“生态电池”,既输送清洁电力,又孕育水下财富。金湖以“生态优先”重塑发展逻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湖光水色中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幸福。
智慧微网,织就县域“自愈之网”
“我们聚合园区、医院、社区等9类场景资源,初步建成1.09万千瓦可调能力的微电网群。”金湖供电公司总经理陈立贤指向监控屏,乡村电气化基地的微电网正高效运转:屋顶光伏、储能设备、V2G充电桩协同发力,能源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曾带来严峻挑战——分布式光伏倒送电导致台区超载、东西部潮流大进大出。金湖以“智”破题:城市储能群崛起:3座电网侧储能电站装机规模达20.544万千瓦,占全县最高负荷近半,每天的充放电可满足10万户家庭一天用电,化身应急顶峰的“超级充电宝”;微电网自治协同:从华亿轴承工厂微电网到乡村电气化基地,分散资源被智慧平台统一调度,形成“自管理、自平衡、自调节”的县域能源网络。
当传统电网迈向“源网荷储”智能互动,该县为全国县域新能源消纳树立了“近零碳”样板。当2025年县域绿电覆盖率逼近99%的愿景渐成现实,金湖已证明:发展的温度从不在宏大的叙事中,而在电流送达时空调送出的凉风里,在渔光之间跃动的丰收喜悦中,更在智能电网无声守护的岁月静好里。邹明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