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护航“虾稻”“丰”景这边独好
——江苏盱眙法院管仲人民法庭创建“枫桥式法庭”工作纪实
2023-10-12 15:0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胡迎阳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金秋时节,稻浪滚滚。位于中国“龙虾之都”江苏省盱眙县西部的盱眙人民法院管仲人民法庭(以下简称管仲法庭)辖区,水网纵横,“虾稻共生”种养植面积近百万亩,产业十分兴旺,一片丰收景象。近年来,管仲法庭立足辖区产业特色,传承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涉“虾稻”纠纷多元化解,创新司法护航举措,全力守护虾稻产业,强力助推乡村振兴,为虾稻农户走向“虾稻致富之路”提供优质的司法保障。法庭先后被辖区党委政府表彰为服务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被淮安中院表彰为全市优秀人民法庭。

  构建联动协作机制 将纠纷化解于诉前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随着“虾稻共生”产业日益繁荣,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纠纷的产生。为了更好地化解纠纷、服务经济发展。管仲法庭积极搭建“一庭两所一中心 ”多元解纷共建机制,主动与辖区三个镇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签订“虾稻共生”纠纷联合执法共建协议书,加强对矛盾纠纷的预警与防范,强化对“虾稻共生”产业的执法保护,并适时邀请派出所、司法所参与纠纷调查取证、参与调解与化解纠纷。两年来,已联手化解诉前纠纷47件。同时建立法官挂钩联络指导制度。安排庭内员额法官、法官助理分别与辖区3个镇调解组织对接,建立微信工作群,每月定期联络交流,定期到场坐班指导,不断提升调解员调解技能,推进“虾稻共生”纠纷诉前及时化解,减少成讼案件数量。2022年以来,全庭“虾稻共生”纠纷收案数量同比明显下降。此外,还与县农委、县龙虾协会建立合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涉及“虾稻共生”纠纷立案受理及审理裁判情况,研究纠纷发展动态。并在法庭设立代表委员调解工作室,定期邀请辖区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纠纷的诉前调解。去年以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合力化解诉前纠纷14件。

  强化高效审理机制 让纠纷止步于诉中

  为了公正高效审理涉“虾稻共生”纠纷,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管仲法庭在庭内设立了1个“虾稻共生”纠纷专业审判团队,采取“1+1+1”模式,优先财产保全措施,优先协调调解,优先排期开庭,快速审理判决。同时在辖区3个镇分别设立了“虾稻共生”纠纷巡回审判点。坚持巡回审判常态化,坚持到种植塘口田头实地调查取证、调解开庭,力求做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他们还定期走近虾稻田,宣讲富民“好声音”,传播法治“好故事”。对于双方当事人争议较大的纠纷,管仲法庭始终坚持“质量为先”意识,重视案件裁判质量,力争当事人服判息诉,实现“双赢”、“多赢”。今年初,原告张某将部分龙虾苗出售给同村的被告龚某,用于经营“虾稻共生”养殖。张某的龙虾苗交付给龚某养殖后,龚某却以购买的虾苗出现大量死亡为由拒绝支付虾苗款,原告张某向法院提起诉诉,诉讼中,被告龚某提起反诉,要求原告张某赔偿龙虾损失,案件存在较大争议。为了更准确地查明事实,实质性化解纠纷,承办法官决定到案件争议田间进行实地勘查,并就地开展巡回审判。庭审中,双方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与诉求,通过承办法官释疑解惑,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两年来,管仲法庭已审结涉“虾稻共生”纠纷74件,案件质量较好,无发改案件,未出现重大信访舆情。

  创新诉源治理机制 把纠纷消灭于诉外

  “上医治未病”,让矛盾解决在诉讼之外,让风险消灭于萌芽状态,这是管仲法庭一直追求的目标。两年来,管仲法庭深入推进“盱小e”调解平台进基层、进乡村,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重视“无讼村居”建设,在辖区镇确定9个村居作为“无讼村居”创建点,积极开展“你问我答”“说法评事”等法治宣传活动45次,增进全民法治意识;积极实施法官“三进”活动,每月法官、法官助理定期下沉村(居)、社区、网格,了解社情民意与“虾稻共生”矛盾纠纷,提前预警,提前介入,提前化解,一年来开展“三进”活动167次;适时邀请辖区部分县级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旁听“虾稻共生”纠纷典型审判活动23次,不断提升人大代表对“虾稻共生”产业的宣传度与重视度;召开新闻发布会4次,向社会通报“虾稻共生”巡回审判整体开展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5则;结合司法实践,针对“虾稻共生”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向“虾稻共生”种养植大户发送司法建议9篇,有效弥补生产经营过程中“漏洞”;形成“稻虾共生 ”产业专题报告2篇,并向辖区党委政府通报,引导与规范“虾稻共生”市场健康发展。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管仲法庭将继续立足实际,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好服务“虾稻共生”产业的“大文章”,用“如我在诉”的热忱,为推动辖区经济跨越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

  (胡迎阳)

标签:纠纷;法庭;辖区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