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洛阳:乡村振兴“密码”激活,城乡融合展现新图
2025-08-05 14:48: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作者:邱国忠 顾祺波  
1
听新闻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纵深推进的背景下,常州洛阳镇正以“刀刃向内”的革新勇气,完成从传统制造重镇向新质生产力策源地的华丽转身。2025年盛夏,这片热土上演着“空间重构催生产业聚变、文化赋能点燃乡村脉动、红色基因激活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处处涌动着发展的蓬勃活力,为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极具活力的“洛阳样本”。

  空间重构激发产业动能,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活力

  常州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报告指出,要全力以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守牢实体经济根基,加快建设“1028”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洛阳镇以“全局思维”谋划空间重构,推动焕新从“点状突破”向“全域联动”升级,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南方通信科技孵化园建设项目是洛阳镇打造“微更新”的试点,由江苏南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实施改造,通过拆除低效旧厂房、优化建筑布局,显著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项目建成后,将打造“科技企业孵化+项目招引”平台,重点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领域初创企业,有效激活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戴洛路以西、新科路以南,占地65亩的仕群科技空气悬挂产品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已完成部分主体结构封顶。洛阳镇坚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通过焕新腾出的宝贵空间,精准招引更多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项目。围绕电器电机、冷链冷藏、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精心绘制产业链图谱,有力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形成了“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活力效应。

  不仅如此,洛阳镇还以创新思维积极探索产业焕新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在友谊村,镇政府支持更多村集体自主开展厂房更新改造,在降低企业入驻成本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村集体的产业承载能力,实现了政府、村集体与企业的多方共赢,为乡村产业注入了多元活力。

  文体IP激活乡村脉动,农房更新催生乡村活力

  乡村是承载乡愁记忆的家园,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石。洛阳镇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的振兴,更是文化的繁荣与人气的集聚。连续2个月,洛阳镇岑村村的新建篮球场里,几乎每天都有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省级村BA、岑村村BA、企业篮球联赛轮番登场,将夏日农闲时光巧妙转化为全民参与的体育狂欢。白发老者摇扇助威、孩童模仿球星投篮、在外青年返乡观赛……篮球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重塑了村民间的情感联结,点燃了乡村的文体活力。村民陆伟庆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一家三代人都爱看体育比赛,现在比赛办在了家门口,晚饭后三代人齐赴球场,一起加油呐喊,村里越来越热闹了!”

  赛场之外,洛阳镇坚持以文体IP为重要抓手,将体育赛事带来的巨大流量成功激活了乡村的“造血”能力。篮球场周边的“岑村老街市集”人头攒动——洛阳水蜜桃、葡萄等“夏日甜蜜”特产受到游客的热烈追捧。球场旁,岑心咖啡馆内的订单提示音不绝于耳,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流量变现”的红利。“篮球,既是乡土情怀的凝聚,更是产业振兴的号角,我们要走出一条农文体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洛阳镇岑村村党委书记蒋健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遥望田畴如画、沃野锦绣,眼前白墙黛瓦、文明风尚随处可见……洛阳镇执好规划之笔,全面推进农房更新工程,进一步助力强村富民,提升人居环境活力。截至目前,友谊自建区29户完成“抽签制”分房;岑村自建区拟建137户、已落成14户、5户在建;汤墅自建区建成16户、5户在建……洛阳镇正以点扩面逐步实现全镇农房更新,打造岑村自建区、友谊自建区、汤墅自建区等示范样板,使农村“户有所居”向“户有宜居”转变,让村民的生活更有品质、更具活力。

  红色领航筑牢善治根基,干群共治提供持续活力

  洛阳镇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是砥砺初心使命的“精神密码”,是凝聚乡村力量、引领基层治理的宝贵财富。7月1日晚,“江抗”总指挥部旧址前灯光璀璨。随着第一束追光灯亮起,沉浸式实景剧《“江抗”记忆》首场演出正式启幕,跌宕起伏的剧情瞬间将观众带入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舞台上,近50位村民、教师、学生、基层工作者用朴实的表演共同谱写革命史诗,红色文化的活力在新时代焕发出耀眼光芒。

  目前,有着深厚红色文化资源的洛阳镇正在全力构建“五点一线”红色研学路线,以王诤故居、翼溪家风馆、“江抗”总指挥部旧址、岑村小学旧址、胡发坚烈士纪念碑为核心节点,精心开发“红色课堂+实践体验”系列课程。未来,游客不仅能参观革命遗址,还能参与徒步研学、红色剧本杀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等互动活动,让红色文化可看、可听、可感、可参与,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活力。

  “红色”入魂,经久不衰;珠光路径,引领基层善治。“珠光路径”依托洛东社区、珠光社工站、珠光社工站功能型党支部、11支志愿服务队伍、商圈联合工会,创新催生“5+N”体制机制,有效攻克了全镇“小个专”经济体点多、面广、人散、事杂、流动、多变的基层治理短板弱项,提升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和协同活力。

  当夕阳为岑村篮球馆镀上金边,当产业园区的灯光与农家灯火交相辉映,洛阳镇正用“产业焕新+文化赋能+治理迭代”的三重奏,生动诠释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实践。真正的焕新不仅是厂房的高度更新,更是发展理念的维度跃升;善治之道不仅要“珠光”指引,更需全民同行。充满活力的洛阳镇,正以昂扬的姿态,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邱国忠 顾祺波)

标签:洛阳镇;活力;乡村
责编:陈衍晖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