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华家训箴言集萃》,墨香中流淌的不只是文字,更是一部绵延千年的清廉密码本。在这场与先贤的对话中,我触摸到了“廉”的三种维度:它既是思想上的觉悟,也是心灵上的认同,更是行动上的坚守。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中的这句话如晨钟暮鼓。在物资丰裕的今天,这种对物质来源的敬畏之心尤为珍贵。在日常工作中,一想到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俭以养德”的告诫,我便更为爱惜所拥有的事物。廉洁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对公共资源的每一分珍惜中。
诸葛亮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训诫,道出了廉洁养成的心理机制。包拯家训“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的铿锵之言。廉洁所带来的内心踏实感胜过任何物质回报,这种心灵认同正是抵御诱惑的抗体。
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告诫子孙:“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短短十个字,道出了人性中一个隐秘的弱点——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便难以轻易合上。廉洁自律也是如此,细微的放纵可能成为滑坡的开始,而一旦习惯奢靡,再想回归朴素便需极大的定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青年员工更应牢记“由俭入奢易”的千年古训,既要警惕“温水煮青蛙”的腐蚀,更要主动在艰苦奋斗中锤炼党性。唯有如此,才能在这场作风建设持久战中,真正实现从“不敢腐”到“不想腐”的升华,让清廉成为融入血脉的精神基因。(徐望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