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然|《登金陵凤凰台》艺术歌曲审美新探
2025-11-12 13:1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張博然  
1
听新闻

  这部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在于其构建了三重审美维度的对话与交融。在时空维度上,作曲家以"凤凰台上凤凰游"的意象为枢纽,通过弦乐群的持续音型模拟长江的浩荡东流,竹笛的泛音技法描绘白鹭洲的朦胧烟树,将李白笔下的盛唐气象与当代听众的审美经验相勾连。值得注意的是,声乐线条在"吴宫花草埋幽径"处采用了吟诵调与花腔技巧的结合,既保留古诗吟诵的韵律感,又通过音域的陡然扩张(从c1至high c)表现历史兴亡的剧烈震颤。

  在文化维度上,作品实现了传统文人音乐与现代专业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半音阶化的和声进行在"晋代衣冠成古丘"段落中,以增三和弦的连续叠置暗示朝代更迭的不可逆转;而竹笛在"三山半落青天外"处的滑音处理,则借鉴了江南丝竹"以韵补声"的美学原则。这种古今对话在乐队全奏时达到高潮——铜管组的柱式和声象征着历史的厚重,民族打击乐的点状节奏则隐喻着时光的碎片化。

  在聆听维度上,作曲家精心设计了"沉浸式"的音响空间。当男高音唱至"长安不见使人愁"时,弦乐声部突然转为弱音器演奏,木管组以极弱的力度重复主部动机,这种动态突变制造出"愁云密布"的听觉意象。而结尾处的空五度和弦持续了整整12小节,通过渐弱处理与混响效果的运用,使听众仿佛置身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沉思之境,这种开放式的结尾设计,既符合李白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追求,又为当代音乐接受提供了阐释空间。

  这部作品的成功,不仅在于其音乐本体的创新,更在于它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提供了范式:在全球化语境下,传统音乐元素不应是简单的符号拼贴,而应通过现代作曲技法的重构,使其成为具有当代性的文化表达。当竹笛的华彩与交响乐队的洪流在"总为浮云能蔽日"处交汇时,我们听到的不仅是李白的千年叹息,更是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时代强音。作曲家对李白的痴迷,最终转化为一场跨越千年的精神对话——他以音乐为舟楫,载着诗仙的灵魂穿越时空,在当代乐坛绽放出璀璨的艺术光芒。

  (陈文生,江苏省歌舞剧院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以民族、流行风格见长,常被媒体称为“江苏蒋大为”。其代表作品涵盖主旋律歌曲:《平凡如你》(致敬抗疫英雄)、《小白杨》《献给亲人解放军》;‌‌民歌改编:《到春来》(泰兴民歌)、《扬州小调》《江南春色》。‌‌)

标签:登金陵凤凰台;艺术歌曲;李白
责编:江南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