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滩涂焕新颜 金融活水润良田
——农发行大丰支行中长期信贷赋能盐碱地开发利用纪实
2025-10-23 10:55: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1
听新闻

  在江苏大丰广袤的海滨地带,曾经白茫茫的盐碱滩涂正悄然发生蜕变。一块块经过整治的土地初显沃野之姿,孕育着绿色的希望与丰收的愿景。这背后,离不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盐城市大丰区支行精准有力的中长期政策性金融支持。近年来,该行积极响应国家耕地保护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将目光聚焦于人地矛盾突出、增产潜力巨大的盐碱地资源,以创新金融模式注入源头活水,助力大丰区在盐碱地上书写“变废为宝”的崭新篇章。

  立足国之大者,聚焦盐碱地治理新课题

  盐碱地被称为土地的“顽疾”。大丰区沿海区域受海水长期浸渍影响,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盐碱化土地。这些土地过去或撂荒闲置,或产出效益低下,既是宝贵的后备耕地资源,也是开发利用的难点所在。面对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要求和地方拓展发展空间、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如何唤醒这片沉睡的资源,成为关键课题。

  农发行大丰支行深刻认识到盐碱地治理的重大意义。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政策性银行,该行勇担使命,将支持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纳入重点服务领域。他们主动对接区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深入盐碱地分布区域实地调研,精准把握项目规划、技术路径和资金需求痛点。通过对项目可行性、生态效益、民生改善等多维度进行深入评估,该行将中长期政策性信贷资金确定为撬动盐碱地治理的关键支点。

  创新融资模式,铺设垦造良田“快车道”

  盐碱地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周期长、投入大、技术要求高,尤其前期土地平整、水利配套、土壤改良等基础设施投入巨大,成为制约项目启动的瓶颈。面对这一挑战,农发行大丰支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优势,创新融资支持模式。

  该行针对盐碱地治理项目的特点,量身定制了中长期贷款解决方案。一是聚焦项目核心,重点支持纳入区级及以上规划、具备成熟技术方案的盐碱地垦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配套水利工程项目。二是优化信贷结构,提供长达10年至15年的贷款期限,精准匹配项目建设及投资回收周期,有效缓解地方政府和企业面临的短期偿债压力。

  一笔笔及时足额的政策性信贷资金,如同甘霖精准滴灌。2025年农发行大丰支行成功支持了区内多个重点盐碱地治理项目,先后获批大丰港串场河东王港河北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项目贷款2.6亿元、盐城市大丰斗龙港南侧盐碱地综合改造建设项目贷款4.5亿元,已先期投放中长期贷款2.6亿元,目前尚有一个盐碱地开发利用项目正在审批中。上述项目已逐步开展核心区域的土壤脱盐排碱、沟渠路涵配套、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等基础工程。资金的有效注入,极大地加速了沉睡盐碱地的“苏醒”进程。

  综合效益显现,“白滩涂”渐成“金土地”

  金融活水持续浇灌,昔日的不毛之地正焕发勃勃生机。农发行大丰支行支持的项目陆续进入发展期,综合效益将逐步凸显,大片盐碱荒地将在不久的将来成功转化为可耕种的高标准农田,直接增加了区域耕地保有量和粮食产能,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了大丰力量。改良后的土地将吸引现代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入驻,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的种植模式得以推广,稻麦轮作、稻虾共养、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等多元产业形态将逐步蓬勃兴起,带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正在持续改善,盐碱地治理工程将同步改善区域水土条件,配套的生态防护林建设增强了抵御风蚀盐碱的能力,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昔日荒芜的盐碱滩涂正逐步融入良田、绿树、碧水的生态画卷。

  盐碱地变身“新粮仓”的故事,是大丰区落实国家战略、拓展发展空间的一个生动缩影,更是农发行大丰支行践行“支农为国、立行为民”使命担当的精彩注脚。展望未来,农发行大丰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对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紧密对接地方规划,聚焦科技赋能、产业融合、生态保护等重点环节,为大丰区在盐碱地上绘就更壮美的丰收图景,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更加强劲、持久、绿色的政策性金融动能。这片曾被盐碱禁锢的土地,正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向着金色的希望不断延伸。

标签:盐碱地;良田;融资模式
责编:王婉娟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