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那片红叶》红火流传究因
2025-11-14 15:46: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作者:张季次  
1
听新闻

艺术歌曲《那片红叶》红火流传究因

  □ 张季次

  引言

  鉴于特定的歌曲样式,艺术歌曲大都侧重于心灵情愫的刻画,以细腻手法抒发复杂情感,融合词曲唱情表达作品主题。正因如此,在具备独特音乐艺术美感与张力的同时,艺术歌曲也存在一种遗憾:主体和客体之间,即作品及其唱情与受众之间,存在传播和欣赏层面的“对接差距”——即便是艺术水准良佳的作品,往往因受众的欣赏层面、层次的局限而流传度与其高质量却难成正比,这,或许是造成所谓“曲高和寡”的缘由之一吧?

  当然,亦存水准高,普众较广,“曲高和众”的实例。本笔今议的《那片红叶》,不就是一首风扬流传,红火当今,受众面较宽,红势趋旺的艺术歌曲吗?

  艺术歌曲《那片红叶》

  

  作词:李牧雨  作曲:赵小毅  演唱:徐霞  总谱、配器:杨新民

  乐队指挥:林大叶  伴奏:深圳交响乐团  录音:官勇  制作:邹铁夫

  那片红叶(歌词)

  <一>那是一个秋天的季节/我和你一起看红叶/满天浓情如酒/醉了片片红叶/红叶把浪漫给了枫林/我把所有心跳给了你/在爱的枫林里/和煦的阳光/温暖了红叶

  <二>又是一个秋天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看红叶/满山红叶依旧/相思绵延不绝/季节把变迁留给岁月/我把所有思念埋心底/在爱的枫林里/相思的泪/浸透了红叶‌<副歌>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你就是我心中那片红叶/那片红叶/是我永久记忆/那片红叶/是我永久记忆

 

  在专业艺术、高校教育领域:艺术歌曲《那片红叶》,深获各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多类型歌唱家、歌手,演奏家与众多声乐艺术爱好者,艺术类高校师生的喜爱,并作为其相应音乐赛事、教学项目活动的储备常演曲目之一;尤其,多类型歌唱家、歌手,演奏家纷纷演唱(奏)《那片红叶》与据其改编的多类器乐曲。著名歌唱家徐霞、庄文静、顾文梦等所演唱此作品的收视率更创新高。

  在社会民间、群众音乐里掀起热潮:令人料想不到的是:社会民间,自发或有组织的个人或群组,在民舍、工地、公园或楼盘小区适宜场所,竟也热唱(奏)起《那片红叶》来。其间,民众各类群唱(奏)形式,如独唱、齐唱、合唱等和多类器乐如二胡、竹笛、长笛、小号、萨克斯、电子琴、手风琴、小提琴、钢琴等,以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方式,或闲时即兴,或聚会献艺,登台亮相,自娱自乐,各显其能,皆大欢喜。尽管,其唱(奏)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器乐大都是“歌曲旋律式”演奏、少有改编、变奏延展。可是,并不妨碍人们将“这首”艺术歌曲与众多群众歌曲融合、轮番唱(奏)的兴趣情致。显然,在他们的视听唱情心感意识中,岂有专业学术样式的区分?好唱中听悦耳入心的作品即为优选。此群众音乐热潮的兴起,客观上拉近、缩短、消减着所谓雅俗作品之间受众欣赏的距离,这,难道不是一桩普众性的好事么?

  以上情景,只需留意社会生活环境,或上网搜索,自见分晓。

  上述音乐艺术、群众娱乐情状,引人深思探究:艺术歌曲《那片红叶》何以能牵动人心,红火流传呢?

  红叶文化的美感共鸣

  心灵咏叹的词义曲风

  众所周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红叶文化”丰涵多彩,象征多元,其间,“爱情与浪漫、思念与回忆及美好吉祥”,即为数千年来人们赋予红叶特具的象征!

  本笔认为:词、曲家李牧雨、赵小毅择选“红叶”为托物寄情“载体”,并命题为《那片红叶》,其立意够精到传神。一个指示代词“那”,就特指“较远的人、事物、时间或地点”,提示出悬念,牵引出故事,进而托“红叶”之具象,寄“心灵”之衷情。将无形的恋念情愫,由有形的红叶色相;以音乐文学、律令旋曲予以生动表达,艺术升华。那精致优美的词韵曲风,不仅将词、曲、唱、编、录、制各家集合为“红叶文化”的传播推广者,而且,让社会受众于自觉与不自觉中,在主观和客观上,体会一回“红叶文化”所散发的韵味魅力;共鸣一番“触景生情”吐心曲的人性念想。

  综合而议,《那片红叶》的词义曲律弥合,可谓水乳交融、无缝天衣。

  词家李牧雨,在简短的歌词段落中,以双线叙事与对照抒情的手法,于文学意象中,既蕴含“红叶浪漫·醉意心跳·阳光温暖”的季节物候与爱意情态,又隐怀“相思心底·岁月变迁·记忆永远”的恋念情怀。如是丰涵情愫,外化景象融合,直抒永恒记忆主题的佳作,倘若作曲家不具备律令遣排的慧智乐心,岂能谱就优品?

  而曲家赵小毅,却饶有一番立意构思:借鉴、发挥西洋歌剧与清唱剧中的“咏叹调”创作手法,将其“抒情性”(以优美的旋律直接展现特定的情感世界)、“独立性”(结构完整,可独立演唱),糅合于我国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并融入一定的时尚性;贴切词义更深化词意,着力艺术性;优化歌唱性,顾及群众性,尝试艺术歌曲的国情表达!

  事实证明:《那片红叶》的曲律主旋,在起承转合、律动趋势、发展延伸中,纯美婉约而深远开阔,细腻缠绵且清澈舒朗。“全曲中的亮点:如主乐句的推一衍三,三连音的数度闪现,二度音程的远关系转调,尾声数小节中,唱名‘7’和‘3’降音的连续妙用,均为曲调的走势律动直至高潮的涌现,起到了微妙而重要的作用”(季风乐语),将全词曲的音乐色彩,瞬间递化,令歌者听众于听意中,闪现视觉触感,余味绵长。

  总之,牧雨词家、小毅曲家,以音乐文学与律令乐曲的合融,流淌展示出一幅音画:秋色枫林中的双影爱恋,随岁月变化的空寂孤单;从甜蜜到追思,那片红叶,朦胧而清晰,那片红叶,永恒的思念!

  揣度,大凡喜爱艺术歌曲《那片红叶》的人儿,无论是否有过人生情爱经历,总有亲切美好回忆感受。当其轻吟浅唱或着意引吭或丝竹管弦间,似乎都能唱(奏),牵引、幻化出各自内心似有若无的人情物象来吧?

  欣赏水平的普遍提升

  网络文化的普及催新

  伴随时代的前进,观念的更新,尤其是信息业态的扩展,网络文化的普及,固有的音乐艺术欣赏模式、文化壁垒正被打破,大众的艺术审美情趣、欣赏水平大大提高;对多类型歌曲样式(包括艺术歌曲)的欣赏,实已能够兼收并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作品的概念及相应欣赏层次群体的审美水平,正趋势更新、大幅度提升!

  声乐艺术家“网课教学”二例

  在迅猛发展的网络信息文化业态中,“以互联网为媒介,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进行知识传播和学习活动的新型教育模式”——网络教学,以其“涵盖在线课程、直播授课、录播课程等形式”通行中外人文领域,无疑,这是人类教育发展史中的颠覆性革命新举!

  当今、在网络教学良师、高手群中,庄文静——中国抒情女高音歌唱家、艺术学博士,现任四川音乐学院声歌学院声乐教师,所教学示范的《那片红叶》,火爆风行,口碑天下,无独有偶,翟慧娟——华人旅意、旅澳女高音,现为澳大利亚国家歌剧院首席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学者,以多国语言实施网络教学的《那片红叶》,则行云飘飞,扬音世界……

  结语

  综上,足以明了:艺术歌曲《那片红叶》,以其心灵咏叹的词义曲风,优美入心的旋律,乘时代音艺潮流之势,鲜活红叶文化象征;共鸣殿堂民间人文情感,合融雅俗文化大众认同。这、便是其红火流传之主因也!

  艺术歌曲《那片红叶》面世于2014年。当年,经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杨副教授首唱。继后,本笔撰写的《红叶染心香——歌曲<那片红叶>点评》及其音频,同时发表于《乐涛风潮》2015年12月11日第36期;“点评文”刊发于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乐苑》2016年第3期总第102期。因“点评”文体之局限,意犹未尽。今应约复笔,究红火流传之因;便茂林探幽,摘秋光赤色之果。击节走板,轻吟着《那片红叶》,寄心声;情唱着《那片红叶》,长追忆啊……

  2025.11.13.定稿于成都

  【附录】

歌曲《那片红叶》简谱

标签:红叶;艺术歌曲;受众
责编:张睿恬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