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传泳|抗日英烈之花永不谢雕
2025-10-18 11:16: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作者:杨传泳  
1
听新闻

  □ 杨传泳

  八十年前,我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回顾十四年抗战的峥嵘岁月,我们无不心潮澎湃。那时,江南水乡同胞在国家存亡关头,同仇敌忾,胸怀“男儿何不带吴钩”的壮志,立马“吴戈兮被犀甲”,驰骋抗日疆场。

  抗日英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2025年,吴江区推出了4条“红色戎耀”研学线路,盛泽烈士陵园列入其中。每逢清明、国家烈士纪会日,市民络绎不绝地来到陵园拜谒,缅怀英烈,表达对他们的深情追思和崇高敬意。

盛泽烈士陵园浮雕

  陵园让目澜洲公园静谧环境更添肃穆气息。那巨幅浮雕展现了革命先辈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场景。陵园里有着长眠的和图文展示的五位抗日英烈。

  在陵园,俯视红色墓碑,阅读图文,一位位抗日英烈的光彩照人形象浮现眼前,一则则鏖战沙场的故事在耳畔回响。

  潘飞扬,1918年生,壮实的坛丘乡村青年。1941那年,血气方刚的他已是盛泽最早成立的中共党支部成员,其后成为武工队员。他以夜校为阵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面临日伪军频繁扫荡、忠救军的大肆抓捕,他毫不退缩,坚持斗争,壮大党的队伍。沈文潮(1915—1941),盛泽人。1940年入党,利用在县政府内任职之机,以文艺形式宣传抗日,收集信息,机智地越过一道道敌伪检查哨,为八路军上海办事处递送情报,多次参加武装铲除汉奸的行动。坚拒忠救军逼他交出党员名单,遂惨遭绑架暗杀。虎胆英雄俞清志(1917—1943),安徽人,任设在盛泽镇的三区区长和常备中队长,开展抗日斗争。他曾三闯虎穴锄汉奸:伏击日伪军,擒获曹永生,并执行枪决。率领游击队,寒夜潜深巷,处决叶冠吾。再率游击队,直捣伪区府,击毙汪伪区长简汗青及文牍沈少畲。他那威震敌胆的战绩广泛传颂,让国人扬眉吐气,敌人威风扫地。只因内奸出卖,不幸血洒严墓街头。

  引人注目的是,墓碑上镌刻2位新四军战士的英名赫然在目,他们都是从盛泽走出去的知识青年,放弃原来优渥的生活,投奔新四军。爱国青年张梓楠(1916—1944),原来在上海药店当药剂师,受革命影响,告别大都市,1939年来到新四军军部任药剂师。经常辗转水乡,碰上险情,临危不惧。一次,为了保护枪弹医药,巧与敌人周旋,隐入湖荡,引敌艇误入港汊“迷魂阵”,顺利脱险。在反“扫荡”时期,雪天执行任务时,从桥上坠下,不幸重伤,隐匿家乡,因遭日寇搜查,未得及时治疗,献身革命。巾帼英雄寿鸿(1921—1948),在父亲的支持下,姐妹仨中她最先参加新四军。1940年,毅然辞去蚕桑指导员工作,冲破封锁线,投入抗日斗争。先后任县委秘书、淮北交通局副局长等职。率领“娘子军”——华野第二纵队留守处女干部队,历经铁马冰河的苦战,抱病工作,积劳成疾,殉职齐鲁,如今忠骨回归故里。

  在这些英年早逝的抗日英烈面前,思绪万千。曾记得,江南锦绣豺狼闯,水乡英烈们正如《五月的鲜花》歌词所述:“为了挽救这垂危民族,我们曾经顽强地抗战不歇。”勠力同心驱外侮,游击健儿谱华章。八十年沧桑岁月,抹不去历史的记忆;八十载春秋更迭,冲不淡对英烈的怀念。可敬的先烈们啊!你们是不屈民族的脊梁,深凝炽热家国情,甘洒热血沃中华,浇灌出遍野鲜花。你们虽然壮志未酬身先死,但是英雄鲜花永不谢,崇高精神光芒耀,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环顾陵园草木葳蕤,松竹常青。你们英灵不朽,那雪压挺且直的松柏,雪压腰枝志更坚的翠竹,不正是你们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形象的化身吗?你们浩气长虹烁古今,伟大抗战精神永远鼓舞着家乡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奋进。我想:英雄回眸应笑慰,遗志自有后人承。

  参考资料:《吴江英烈》、盛泽烈士陵园《烈士简介展板》

标签:陵园;水乡;新四军
责编:张睿恬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