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先后有过两个教师节,一是1931年由邰爽秋等人发起的“六六”教师节(每年6月6日),二是193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所定以孔子诞辰日(每年8月27日)为教师节。其中“六六”教师节的倡设与南京大学前身之一的国立中央大学有着密切联系。
1931年5月,邰爽秋(时任大夏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程其保(时任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谢循初(时任暨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汪懋祖、许恪士(时任中央大学教授)、胡叔异、李廉方、蒙文通等人联络南京、上海、河南等地大、中、小学教育同仁352人向社会发表宣言,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提出改良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地位、增进教师修养三大目标。宣言用大量篇幅诉说了当时教师群体面临的实际困境:“同人等深觉中国今日之教育人员其所负责任至重,而社会责备至严,然其生活至不安定,地位至不稳固,而复缺乏修养之机会,在在足以影响其事业,使不克尽其责任,此故教育人员之切身痛苦”。宣言发表后得到各界广泛关注,《中央日报》称:“此实我国提倡教师节之先声,亦为全世界之创举,以我国教师生活之困苦,地位之不安,修养之缺乏,实为世界所罕有。预料此举,必可博得全国同情也。”
“六六”教师节是教师群体的民间自发行为,倡议发出后,教育界以多种方式致力于谋求“六六”教师节的国定化,为教师群体争取合法权益。1931年6月6日下午3时,在中央大学致知堂举行了第一次“六六”教师节庆祝大会,出席者有国民党中央党部、监察院、内政部等部分政府官员,《申报》《时事日报》等媒体代表,及中央大学教授、南京市中小学校长教员等三百余人。邰爽秋任会议主席并报告成立教师节之意义,其称:“今后教师,应组织团体,作实际运动,一面促政府注意、社会觉悟,一面更力谋自救”。大会最后通过了中央大学教授程其保等人提议,包括呈请教育部转呈国民政府明令规定六月六日为教师节、组织全国教师联合会、通电全国及世界各国一致提倡教师节等提案,并公推程其保、孟宪承、许恪士、邰爽秋、汪懋祖等十五人为全国教师联合会筹备委员。1932年5月,邰爽秋与352位教师节发起人再次联合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士一致于6月6日举行教师节纪念活动,并“联名向教育部呈请明令规定嗣后永以该日为教师节,通令全国,一致举行庆祝”。6月,邰爽秋联合程其保、许心武、梁实秋、彭百川等教育界人士,向全世界教育工作者发出《提倡六月六日为教师节致全世界教育工作人员一封公开的信》,宣布6月6日为中国教师节并盼望能够集合各国代表召开国际教师会议。6月6日,南京大中小教师四百余人在金陵大学大礼堂举行教师节纪念大会,除各界代表致辞演讲外,并通过“呈请国府行政院明令规定六月六日为教师节”“呈请教育部从速颁布教师保障条例、教师进修条例及提高教师待遇标准”“组织南京市教师会”等多项议案。
虽然教育界广泛呼吁“六六”教师节国定化,但国民政府始终没有接受这一建议。全面抗战爆发后,1939年5月,教育部规定每年八月二十七日为教师节,以“表彰圣德”“振奋群伦”,并规定“原有之‘六六’教师节,则自本年起不再举行”。孔诞教师节的宗旨为:“鼓励教师服务精神,融洽师生感情,并唤起社会尊敬教师之观念”,但这完全改变了“六六”教师节“改良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地位,增进教师休养”的初衷。由于孔诞教师节纪念的政治性目的过强且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教师群体利益,最终这一“传统的发明”在教师群体也难以生根发芽,“‘尊师重道’是一个永难兑现的标语”。
尽管“六六”教师节未获国民党政府的认可,但它并未因一纸训令而完全废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延续了“六六”教师节纪念的传统并赋予了其新的内涵。正如沪江大学教授蔡尚思所言:“时代不同,师表亦异。一个历史上的人物,凡为君主时代所最崇拜者便必为民主时代所最反对。”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了纪念解放后第一个教师节,6月4日,南京市教育局中小社教部召开教师节筹备会,讨论“庆祝教师节应如何加强学习、改造自己,及如何作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工作者”等问题,并决定为了扩大庆祝,延至10日举行庆祝大会。6月6日下午3时,中央大学教授二百余人在该校校友会礼堂欢庆解放后第一个“六六”教师节,并有百余学生、职员和工友参加,会议主席中央大学教授周慧明说:“过去国民党匪帮统治时期,不但是教师的生活不能得到保障,连教师自己的节日,都无法公开纪念”,她提出:“为建设新中国,必须培养一批新的建设人才,来作为教师的神圣任务”。粱希教授说:“只有南京解放后,我们才能开这样的盛会。”学生自治会代表在讲话中希望中大师生团结起来领导同学们进行生产建设和文化建设工作。6月10日下午2时,南京市中小学教师三千余人齐集国民大会堂,举行庆祝解放后的首次“六六”教师节大会。南京《新华日报》称这是“庆祝走向人民教师的开始”。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长张际春对新民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作了详细解释,“号召大家努力改造自己,确立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和立场,真正成为‘人民教师和人民教育家’”。
“六六”教师节在民间倡议下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中国有组织开展教师节纪念的开端。虽然没有升格为政府法定节日,带有些许遗憾。但是这一节日的发起,在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事实上,民间自发性质或许正是这一节日的动人之处,它不仅是教师群体谋求教师权益的自觉行动,体现了对教师群体职业发展的关切,更是近代教师群体自我觉醒的有力印证。
作者:胡天银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